前段時間,雷科技受邀參加了國內某家廠商的旗艦新品發布會,在會上其一口氣展示了自己在影像方面的各種新功能和特性,讓作為攝影愛好者的小雷頗為心動。
當小雷在糾結是否需要把手里的老舊產品更換成這臺頂級影像旗艦時,正好也在網上看到了不少有關它的評價。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表示它的體驗并沒有發布會上說的那樣出眾,更關鍵的是很多功能和特性至今還未推送。
其實也不止是這一款影像旗艦,近兩年手機市場雖然口口聲聲說「不調好,不發布」,但「先上車再補票」的情況仍屢見不鮮。
似乎發布「半成品」手機已經成了市場趨勢,更可怕的是,這種趨勢在短時間內似乎不會改變。
半成品手機成「潮流」,誰的鍋?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很多廠商會先在發布會上高調吹噓自己的新功能和新特性到底有多么強大多么實用,但當用戶拿到手中時,等來的卻是一句「該功能將在后續陸續推送」。
也就是說,用戶花大幾千甚至上萬塊錢買回來的手機,不過是廠商還沒研發好的「半成品」。
可能有些讀者會認為「這不是挺好的嗎,起碼每個月都會給你推送一兩個新功能,這才是旗艦機型該有的待遇。」在早期 OTA 次數確實是衡量廠商是否重視這款產品的因素之一。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但別忘了,這些特性原本就該出廠自帶,先發布產品然后再通過固件升級優化相機算法或者其他系統表現,來「兌現」發布會上吹過的牛,這種做法并不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那么,為什么廠商明知道會被用戶吐槽,還要這么有恃無恐地推出各種半成品手機呢?
究其原因,還是競爭太過激烈。
之前雷科技曾針對手機廠商頻頻推出「S」后綴手機的現象寫過一篇文章,里面就提到手機的發布間隔時間越來越短,以往旗艦機基本都保持一年一更,后來縮短到八九個月一更,如今基本都成了半年一更。
除了廠商的加速,供應鏈層面的SoC廠商也脫不開關系,無論是驍龍還是聯發科近些年的旗艦芯片發布節奏都越來越緊湊,發布會時間也從以前的年底一路提前到9月前后。競爭對手都在提速,供應鏈也在提速,自然逼著手機廠商加快自己的節奏,盡快推出新品。
(圖片來源:OPPO官方)
時間短還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更要命的是在時間不斷縮短的同時,工作量還越來越大。就以最典型的影像為例,手機影像的進步速度我們有目共睹,尤其是各種自研影像芯片、一英寸大底傳感器、兩億像素潛望長焦鏡頭的出現大大提升了手機的影像實力。
(圖片來源:vivo官方)
但如今的手機算法早已不是以前那樣套個濾鏡換個顏色就草草了事,相關團隊需要對每一顆傳感器、每一顆自研影像芯片、每一種格式甚至是每一套風格濾鏡做相應的算法適配。哪怕是 OPPO、vivo 這種擁有頂級影像團隊的廠商,也難以在短時間內輸出一套或多套完美適配多顆傳感器的算法。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正因為越來越快的發布節奏,讓絕大多數手機廠商在手機開售前就把產品優化至最佳狀態變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別讓「沒時間」成了做不到的借口
當然,廠商們也想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先把產品做到70分,然后通過幾個固件 OTA將產品優化至90分甚至是 100 分,如果真能做到的話,大家貌似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小雷擔心的是,如果手機出廠時的表現只能說及格,哪怕通過 OTA 升級的方式優化到了 90 分,但也嚴重傷害到了首發用戶們的體驗,誰愿意花了大幾千塊錢回來還要等廠商慢慢優化呢?
更需要擔心的是,廠商后續的優化到底能不能達到我們的預期?更別說功能升級、體驗優化只是廠商的一句口頭承諾,但如果廠商因為各種原因最后沒有兌現承諾,我們也無可奈何。
(圖片來源:OPPO 官方)
但從長期的角度看來,這很有可能導致廠商精心研發的旗艦產品成了砸壞自家口碑的一塊石頭,甚至是給自己埋了一顆定時炸彈。
而且大家別忘了,旗艦產品對廠商來說有著極高的戰略意義,如果它的口碑都崩塌了,那用戶可能對整個品牌都失去了信任感。因此它才能在未來的幾個月內不斷獲得優化和升級。
但如果是一些定位較低的產品,或是去年的老旗艦,是否還能得到類似的對待?廠商的優化升級是否還能如此及時和迅速?最終推送的效果是否能達到預期,這些都是未知數。
可能有的讀者會拿 iPhone 出來說事,認為人家蘋果就能保持多年更新,這一點確實沒錯,但這也是建立在蘋果一年就發布三四款產品的基礎上,而國產廠商這邊起步就是二三十臺(低端、中端、旗艦、折疊屏等),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
更別說這兩年 iPhone 也在頻繁給我們畫餅,說好的 AI 至今沒有蹤影,因此這類情況不止適用于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國際巨頭們也遇到了同樣的難題。
凡事都是雙刃劍,站在用戶的角度來看,我們肯定是希望看到自己手中的產品隨著時間的增長不斷「變強」,體驗也越來越好,頗有一種「養寵物」的感覺。舉個例子,去年的 OPPO Find X7 Ultra 的產品口碑就從早期的一般隨著版本的不斷更新和 OTA 變得越來越高,被人唾棄的 ColorOS 也從墊底一路飆升至國內第一。
這種不斷給用戶帶來正向反饋的體驗,有些用戶確實會樂在其中。
這也為廠商指明了一條新的道路:如果手機的固件更新能夠不斷地為用戶帶來正反饋,就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產品的認可度和品牌口碑。當然也正如前文說的,前提是出廠時產品的表現不能太差,至少要能達到「發布會吹牛階段」的80%,不然的話市場會用銷量和口碑教廠商「做人」。
OTA改變不了「先上車再補票」的本質
在行業競爭加劇的大環境中,的確讓廠商「發明」出了不少奇奇怪怪的「創新」,像通過軟件 OTA 來不斷提升手機體驗的模式就是代表。
小雷知道這固然是無奈之舉,但這樣的做法對廠商來說無疑是雙刃劍,一方面這原本就是用戶該體驗到的,另一方面如果 OTA 不到位,產品的口碑和銷量都會受到巨大影響。因此小雷還是希望廠商能夠在手機發售前就將大多數的能力準備好,讓首發支持的消費者能夠感受到產品的魅力,而不是在拿到手的第一個月就對廠商失去信心。
更重要的是,小雷不希望「先上車再補票」的做法成為整個市場的趨勢通過更新讓手機體驗變得更好我們支持,但用這個作為借口在發售時拿出「半成品」,這就多少有些本末倒置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