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最近幾年,奢侈品市場似乎迎來了一場大變天,像在某個特賣會上,就出現了非常奇特的一幕:一堆消費者圍著搶購一批包包,有些人甚至一把一把的往自己的購物袋里裝,但他們可不是在搶什么地攤貨,而是正兒八經的奢侈品,這便是奢侈品特賣會。
近兩年,以愛馬仕、香奈兒為首的奢侈品特賣會其實已經在國內悄然興起,并且在國外,奢侈品特賣會更是被視為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很多奢侈品牌都會不定期的舉辦特賣活動,折扣力度經常都在5折以下,每次都能夠吸引大批中產前來搶購。
曾幾何時,“越貴越有面子”被視為奢侈品消費的鐵律,可根據貝恩公司發布的《2024中國奢侈品報告》來看,2024年中國內地個人奢侈品市場銷售額預計下降18%-20%。與此同時,折扣市場奢侈品消費的火爆,則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之所以造成如今的局面,背后其實是中產的消費邏輯發生巨變。仔細觀察近些年奢侈品行業的動向,不難發現,LV、迪奧、香奈兒等奢侈品牌都開始紛紛提價,但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卻開始逐漸理性,大伙不再愿意為溢價買單,不是買不起了,而是看透了,要么不買,要么就用符合其價值的價格購買。
因而如今的奢侈品消費已經進入了性價比階段,折扣店也就成為了消費者選購奢侈品的重要渠道。除了奢侈品特賣會,國內的奧萊、唯品會近些年也憑借“大牌+折扣”的模式,吸引了不少既追求品質又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
就拿特賣電商唯品會來說,做的是品牌特賣的生意,本身價格相較其他平臺就有一定的優勢。在前段時間平臺上的“限時狂秒”活動中,就上線了Burberry的多款女包,超V價甚至不到專柜價格的2折,引發了一大波的搶購熱潮,很多爆款女包上線不久就被搶購一空。
就比如其中一款Burberry Mackford百搭通勤單肩斜挎包,在當天超V價僅有3625元,足足打到了專柜價的1.8折。還有一款Burberry MADISON高級百搭通勤單肩包,也被打到了專柜價的1.5折,超V價僅需2399就能到手。
當愛馬仕的特賣會成為中產家庭的 "購物狂歡",當Burberry的折扣包被寶媽們搶購一空,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價格的松動,更是消費觀念的成熟。未來的奢侈品市場,或許不再需要“高冷”的偽裝,而是回歸產品本身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