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中國書法》雜志曾邀請業(yè)內(nèi)專家與大眾書法愛好者共同進行了一次投票,只為選出“20世紀十大書法家”。名單公布后立即引發(fā)人們熱議,直到今天還有人討論誰實至名歸,誰又不應入選。雖然爭議之聲很多,但又一個人大家都很服氣,認為他在此榜之中理所當然,他就是沈尹默。
有學者稱他為“中國最后一位書法宗師”,徐平羽點評:“沈老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無愧。”謝稚柳也贊成這一觀點:“數(shù)百年來,書家林立,蓋無人出其右者!”沈尹默自己也頗為自信,他的學生王靜芝回憶,有一次自己稱贊老師的字可以跟董其昌媲美,沈表示“董其昌?米元章以下差不多”!
沈尹默的自信來自于實力,他自幼學書,三四歲時便開始臨摹黃自元的楷書,之后又以褚遂良、歐陽詢等人法帖打基礎。他五體皆能,尤其擅長楷、行、草三體。之所以說他能超越元明清三代,是因為他主要取法晉唐兩宋名家。
他的楷書兼容“褚楷”“歐楷”,行書則完全根植于“二王”、宋四家等,草書則受懷素、米芾影響最大。當年于右任編寫《標準草書千字文》,力求將這一字體在大眾之中推廣,這部作品相當于一部百家草書的匯總,風格多樣但并不統(tǒng)一。
針對于此,沈尹默則完全按照懷素的風格,創(chuàng)作出一部《草書千字文》,此作可以看作魏晉隋唐行草書的范本,用筆細膩精到,風格統(tǒng)一,前后連貫,學起來容易上手,既符合“取法乎上”的原則,又能更便捷的領略到筆畫、結字的寫法。
此作完成于1947年,此時他64歲,全卷縱24厘米、橫400厘米,共1000余字,字徑大小約3厘米。沈尹默認為,懷素的《小草千字文》是最經(jīng)典的草書,但它對于初學者也有難度,因此自己在這部作品中將懷素用筆的精髓保留,省去過于復雜的連帶,保證筆畫細膩精微,字字獨立。
《草書千字文》藏鋒起筆,再衄挫調(diào)鋒,行筆中鋒為主,如錐畫沙,遒勁多姿,骨肉勻稱,收筆自然而出,形成起無盡收不絕的態(tài)勢。轉(zhuǎn)折處圓筆絞轉(zhuǎn),張力十足,線條勁爽多變。
此作結字緊湊,內(nèi)擫取勢,俯仰得宜,顧盼有姿,字雖不相連屬,但氣息貫通,無絲毫板滯。
縱觀全卷,筆畫細膩精到,結構嚴謹多變,章法肅整、墨色枯潤得宜,既得晉唐書法之形,又不失其神采。將此作臨摹通徹,草書技法自然不在話下。
而今,我們將沈尹默《草書千字文》進行了超高清1:1復制,見此作如見原作,非常便于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