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一方“百草園”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黃浦實驗中學的校園里綻放生機,經過同學們的悉心呵護和仔細觀察,如今,形態各異的中草藥又從“百草園”走進了課堂里:薄荷有利咽解郁的功效,藿香除了解暑,還能調理脾胃;麥冬可以滋養胃部,緩解心煩……
聚焦“健康大思政”的辦學理念,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黃浦實驗中學做了多年的深度探索。5月7日下午,學校以“依托‘區校聯動’積聚合力,突破‘課程育人’現實壁壘”為主題,舉辦了一場課程育人展示研討。
當中醫藥遇上數學,這節課怎樣能上得精彩?六年級教師李焱妙用“麻黃湯”,將這一經典中藥藥方與數學的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相結合,啟發學生統計其中甘草、麻黃、杏仁等成分重量和所占百分比,把這一章節的數學知識講得生動具體。養生勝于求醫,李老師又引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起了BMI公式和膳食數據,探討六年級學生每日膳食中油鹽類、奶類、豆類、蔬菜與水果類的合理攝入百分比應該如何構成。
歷史教師張欣怡以“遼宋夏金元時期的對外交流”為切口,串聯絲綢之路的文明互鑒脈絡,援引《回回藥方》等史料,強調在中外交流中我國醫藥文化的成就;體育課堂里,王彥超老師引入 AI 模塊,指導學生按興趣、體能制定科學鍛煉方案,引導學生擔任“家庭健康觀察員”,為家人設計健康貼士。藝體健康實踐課上,徐立文老師引導學生感受中草藥文化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學習美術配色與構圖,將中草藥的文化內涵與實用功能轉化為創意手工中草藥冰箱貼。
校長周峰介紹,學校運用“區域專家—校級團隊—學科教研”三級協同模式,以“健康大思政”課程建設為支點,撬動“課程育人”實踐創新,依托“區校聯動”機制,攜手區域教研力量,聚焦“推進健康大思政理念”和“建設健康大思政課程”兩大關鍵,整合區域優質資源、賦能學生健康發展,破除“課程育人”現實壁壘,讓課程育人從理念落地為行動。
近年來,黃浦區始終將課程建設視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區緊緊圍繞“創新素養培育,變革育人方式”這一主題,借助市級課程領導力項目校的引領作用,推動各學校課程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發展。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黃浦實驗中學作為“市級課程領導力項目校”,以落實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為指引方向,同時著眼于區域建設對創新人才培養的迫切需求,強化學生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培育。
記者 / 王菁
編輯 / 樊陸佳
圖片 /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黃浦實驗中學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