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萬港漂都在這兒
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又快到了,廣大港漂學生們也面臨著留港揾工or回內地發展的選擇…
今年香港的就業市場,有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圖源:香港亞洲國際都會官網
先說“好消息”——薪資漲了!
今年首季大學畢業生薪資中位數是1.95萬港元,比去年多了500港元。
平均薪酬也比去年,稍微多了大約400港元。
圖源:大公文匯
“壞消息”就是——職位減少了。
根據香港大學聯校就業資料庫(JIJIS)的數據來看,今年第一季度提供給應屆畢業生的全職職位只有7,928個。
圖源:大公文匯
乍一看還不少,但是對比就能發現,直接比去年少了五成!
聽起來確實嚇人,但稍微翻一翻數據你會發現,其實并不是“全軍覆沒”。
AI、電子工程、機械工程這些領域的崗位不減反增,逆勢上漲了10%。
這對于港漂朋友們來說,其實是一個重要信號!
“科企專線”
這類趨勢,其實也跟最近港府的大動作密切相關。
前兩天,香港特首李家超先生親自宣布了一個新舉措:“科企專線”正式上線!
圖源:香港交易所官網
這個“科企專線”由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聯手推出,專門服務特??萍?/strong>和生物科技公司,幫它們更順利來港上市。
圖源:香港財經時報
簡單來說,就是開通一條“綠色通道”。
讓這些還在起步階段的科技企業,在正式提交上市申請之前,就能提前跟香港的監管機構溝通。
圖源:信報
既能搞清楚《上市規則》的要求,還可以保密形式提交材料,避免商業機密曝光。
那問題來了,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港交所說得很明確,目標是“吸引世界各地的優質公司來港上市”,也就是要讓香港成為全球創新企業的首選上市地。
對我們港漂來說,這其實也釋放了一個很直接的信號。
圖源:港生活
香港正加速打造“創新生產力”的產業生態,從各方面全力拉動AI、生物科技、工程技術等新興行業。
這些公司上市之后,融資能力強、發展速度快,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也會進一步擴大。
圖源:東方日報
也就是說,不只是現在AI崗位在漲,未來幾年這些行業可能還會繼續“搶人”,從研發、算法、產品到項目管理,統統缺人。
勢頭正旺
與此同時,香港的高校也很靈敏地發現這一風向,并迅速響應。
比如香港大學宣布,從2025/26學年起,所有本科生都必須修讀AI相關課程,確保學生們具備基礎的人工智能知識與應用能力。
圖源:點新聞
港大還加推了AI模擬面試、一對一職業咨詢等服務,幫助學生適應市場變化。
但你要說,香港是不是光喊口號,那就太小看它了。
近兩年,香港在AI和創科領域的大動作,一個接一個。
圖源:香港電臺
比如,2025年2月,港府宣布預留10億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
就是為了推動人工智能的上游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還有開拓應用場景。
圖源:香港01
也在同一月,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發布了首個大語言模型HKGAI V1,也就是“港版deepseek”。
圖源:大公文匯
香港團隊將deepseek系統進行香港本地化,它背后是香港最大的本地知識庫。
而且HKGAI V1可以識別兩文三語,還涵蓋五個系統,包括港話通、港文通、港會通、港法通、港環通。
用戶只要向港話通系統輸入指令,不管你說的是粵語、英語,還是普通話,它都可以實時回答提問或生成指定內容。
圖源:大公文匯
除了科研,香港也在努力“把科技拉到生活里”。
從2024年中開始,香港房委會就挑選了十個公共屋邨試點,正式引入機器人、無人機、物聯網傳感器等!
圖源:香港房委會
可能有朋友要問了,公屋引入這些先進設備有什么用處呢?
那用處可太大了!
在石排灣邨,身高約一米的小型保安機器人“小保”已經開始上崗:
圖源:大公文匯
它穿著制服在公屋廣場不停巡邏,遇到人或障礙物會自動避讓,甚至會有居民上前跟它握手、合影打卡。
除了“小?!?,還有全天候清潔機器人、紅外線監測設備、智能垃圾桶等等。
圖源:大公文匯
在一些公屋,還部署了配備熱成像功能的小型無人機,用來檢查外墻和電梯槽的隱患,結合AI自動生成檢測報告。
更有通過人工智能分析監控視頻,鎖定高空拋物等違規行為的案例,真正做到了“科技執法”。
大家可以把“科企專線”看成一個信號,也可以把人工智能走進屋邨看成一種試驗…
但歸根結底,它們都在說明一件事:香港已經不再只是一個金融中心,而是在用腳踏實地的方式,轉身成為一個真正有技術含量的創科城市!
過去這一兩年,香港在創科領域的步伐,是確確實實地“跑”了起來!
本文作者
天天被爸媽遠程催婚的@圈妹
*圖像影音及新聞資料來自網絡,本文由港漂圈原創,本文圖片影音及文字僅作分享,不作為商用,轉載請聯系港漂圈公眾號(ID:gangpiaoquan)
參考資料:
1.《港拓新質生產力 AI電子機械工程等行業求才若渴》,大公文匯,2025-05-08
2.《港首個AI大模型 HKGAI V1面世》,大公文匯,2025-02-26
3.《(有片)巡邏追鼠蹤捉高空擲物屋村AI保安有求必應》,大公文匯,2025-05-07
4.《這兩類科技企業來港上市有利好!》,香港商報,2025-05-07
把港漂圈設為星標,就不會錯過推送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