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可能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當擁有60年歷史的許留山在清盤令下僅存10余家門店艱難維系,當滿記甜品從往昔輝煌走向不斷閉店,門店數量縮減至200余家,整個甜品行業仿佛被唱衰的陰霾所籠罩。
在健康飲食潮流席卷之下,傳統甜品因高糖高油的特性被貼上“不健康”的標簽,而中式茶飲的強勢崛起,更是在有限的市場份額中分走一杯羹,致使所有人都認為甜品市場即將走向沉寂。
然而,戲劇性的轉折在此時悄然上演——窄門餐眼數據顯示,近一年甜品品類新開60465家門店,總門店數量突破16.5萬家;企查查數據進一步佐證,截至2025年4月末,全國甜品相關企業存量超過20萬家,相較于2021年激增21%。
曾經瀕臨退場的甜品賽道,竟在“新中式 + 甜品”的創新融合中重獲新生。
從茶飲巨頭跨界布局甜品領域,到新銳品牌瘋狂拓展門店;從老牌網紅鮮芋仙單日外賣銷量破千實現逆襲,到無數新中式糖水鋪出現排隊盛況。
這場甜蜜的反轉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商業密碼?
01■
甜品市場升溫,
迎來了“第二春”
隨著消費飲食逐漸趨于健康化,“少糖”和“無糖”成為趨勢,加之喜茶、奈雪的茶、茶顏悅色等中式茶飲的沖擊,許多傳統糖水品牌發展不盡人意。
擁有 60 年歷史的港式甜品許留山,自 2021 年起因無力償還債務,被頒發清盤令,監管要求其變賣所有資產償付債務并終止公司運營。目前其在內地門店僅剩 10 余家。
滿記甜品近些年發展也呈下滑態勢,從 2022 年開始不斷閉店,目前僅剩 200 余家門店。
眾多老牌甜品鋪子接連閉店,讓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甜品市場開始走下坡路,市場上也漸起唱衰之聲。
然而,甜品市場并未沉寂太久,“新中式 + 甜品”的模式便助力其迎來“第二春”。窄門餐眼數據顯示,甜品品類近一年新開 60465 家店,總門店達 165523 家,僅 2024 年一年就新增 6 萬余家門店。
別則數據也證明了這點。據企查查數據,截至2025年4月末,全國甜品相關企業存量已突破20萬家,較2021年增長了21%。
趁著這波熱度,茶飲品牌紛紛上新“甜品套餐”以圖增加收益,新式糖水品牌相繼涌現并向外擴張,老牌糖水鋪子也抓住機會逆勢崛起。
1、一方面,諸多新的糖水品牌不斷嶄露頭角,爭奪市場份額。
麥記牛奶公司,2021 年在浙江開設首店,主打中式糖水,以華北為基地向外拓展,2024 年開店 30 多家,2025 年計劃再開 12 家,門店規模將擴充至 500 家。
多個品牌也開始實現連鎖化發展。如宮小燕姨媽熱飲、黎耀陽財神糖水鋪、龍記山城冰湯圓、合德記順德雙皮奶等,門店數都達到了300家左右。
近些年成立的新式甜品鋪子也開始加速擴店。如RUXU 入續鴛鴦糖水鋪于 2023 年創立,主打低糖輕負擔甜品,2025 年計劃新開 20 - 30 家門店。
珠瓏入水的糖水產品采用天然食材,主打新鮮現做,憑借中式甜品的混搭經營模式,扎根 4 年覆蓋 25 座城市,擁有超 60 家門店。
三旬糖水主打應季而食的廣式糖水,倡導“還奶才能做好奶皮” ,在成都、東郊記憶、萬象城等地均設有店鋪。
汕心?潮汕甜湯近年來成立,獨創“糖水 + 烘焙”模式而受到關注。其在武漢的武漢天地、佰港城、SKP 以及江漢路等地開設了門店,2025 年還將入駐福建廈門大悅城。
2、另一方面,茶飲品牌集體布局甜品賽道,部分品牌甜品業務營收最高達30%。
茶顏悅色于去年5月以店中店形式推出副牌“酥山糖水鋪”,售賣6款以冰淇淋和各式小料組合的新式糖水,售價8.8 - 18.8元。目前,“酥山糖水鋪”已在全國400家門店上線。
去年11月,七分甜在全國門店推出“甜品”雙皮奶系列,主打現蒸現制,有原味、紅豆、芒果、芋泥四種口味。據悉,該系列上新首日,門店營業額環比增長30%,不少門店日銷300份。
見其他茶飲品牌獲利,COCO都可推出“飽飽碗系列”,雖僅有珍珠麻薯飽飽碗和紅豆麻薯飽飽碗兩款產品,但在抖音月銷已突破2.8萬份,回頭客達1萬。
除上述品牌外,近年來不少茶飲品牌均上新甜品。據中國餐飲行業協會數據,目前TOP10新茶飲品牌的甜品SKU數量較兩年前增長170%,甜品銷售額占比從5%躍升至18%。
02■
甜蜜逆襲!
甜品市場緣何再掀消費狂潮?
甜品通過健康化、口味創新、工藝堅守、場景營造和渠道拓展五大維度,構建起差異化競爭優勢,在消費升級浪潮中實現突圍。
1、功能方面,強調健康功能,突出原料品質,主攻低糖賽道。
傳統甜品因過度依賴糖漿、植脂奶油等工業原料,讓不少重視健康的年輕客群避之不及,即便曾經的忠實顧客,也隨著健康意識的覺醒減少復購。
在此背景下,甜品中式化的首要方向便是 “健康化” 轉型。部分品牌將中藥材融入甜品,探索養生新可能。
例如,合肥的不芷?養生糖水鋪推出 “當歸紅糖奶茶”“黃芪養生包”; 重慶的瑭午養生糖水鋪則聚焦茯苓、淮山、蓮子、芡實等中藥材,推出經典配方四神湯,將傳統中醫理念與甜品結合 。
另一些品牌則主攻低糖賽道,推出無糖黑芝麻丸、草本冰淇淋等低糖版甜品,精準迎合年輕人 “邊吃邊養生” 的消費心理。
以RUXU 入續鴛鴦糖水鋪為代表,主打低糖輕負擔產品;簡鹿糖水鋪則定位 “低糖、低脂、低卡”,通過健康化的產品策略吸引健康意識較強的客群。
在原料選擇上,眾多品牌也開始注重品質升級。例如,趙記傳承的奶類產品選用廣西水牛奶,RUXU 入續鴛鴦糖水鋪采用朝日唯品娟姍牛乳,以優質原料提升產品的健康屬性與口感,重塑甜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健康形象。
2、在口味上,中式甜品突破“單一甜膩化”,向“復合口味”演變。
相比傳統甜品單品,新中式甜品口味更加多元。
其一,融合傳統中式甜品食材與現代健康食材或特色食材。例如 RUXU 入續鴛鴦糖水鋪,在保留中式經典糖水精髓的同時,精選云南高山紅茶、廣西優質水牛奶、潮汕老姜等食材,推出茉莉花茶凍配鮮奶、姜撞奶冰淇淋等招牌產品,巧妙融合茶的清香、奶的醇厚與姜的辛辣。
其二,強調食材原汁原味,減少過度糖分添加,讓消費者品嘗到食材天然香氣與味道。如珠瓏入水的糖水產品采用天然食材,主打新鮮現做,大滿貫芋圓斑斕凍以椰奶為底,加入手工芋圓、桃膠、蓮子、芒果、燒仙草、斑斕凍等,每種食材的味道都能在口中得以展現。
其三,打破傳統甜品以甜為主的口味模式,加入咸味元素,形成獨特的甜咸交織風味。一些新中式糕點在甜糕體中加入肉松、咸蛋黃等咸味食材,像肉松小貝采用“肉松 + 面包 + 沙拉醬”的混搭,肉松的咸香與面包、沙拉醬的甜膩相互中和,豐富了味覺體驗。
3、在制作方面,強調手工工藝,突出產品質感。
如麥記牛奶公司主打手工熬煮中式糖水,選用真材實料,以鮮奶為底,搭配新鮮水果與小料,在上海、蘇州、杭州、湖州等城市頗受歡迎。
珠瓏入水亦堅持手工新鮮現做,如其大滿貫芋圓斑斕凍,以椰奶為底,搭配手工芋圓、桃膠、蓮子、芒果、燒仙草、斑斕凍等食材,用料充足,清甜不膩。
合德記順德雙皮奶始終秉持手工現制原則,該品牌的主打產品順德雙皮奶,由新鮮水牛奶歷經煮沸、攤皮、戳皮、調奶、下鍋、燉奶6道工序蒸燉而成,入口爽滑柔嫩,清甜且奶香濃郁。
黎耀陽財神糖水鋪堅持使用新鮮食材,當天現熬,拒絕預制,以此確保糖水的地道風味與營養價值。
廈門有一家名為厚生林的甜品店,被譽為“廈門甜湯的天花板”,其“明檔砂鍋現煮”甜品堪稱一絕。
該門店吧臺整齊擺放著十多個砂鍋,每道原料對應一口砂鍋,以煲湯形式慢火細熬,分別熬制蓮藕、馬蹄、百合、薏米、桃膠等小料。
為讓食客直觀了解食材的新鮮度和品質,每個砂鍋均懸掛食材招牌,標注甜品制作過程及熬制方法。
4、競爭策略上,主攻區域市場,進軍商場開店。
若仔細觀察近些年走紅的新中式甜品品牌,可發現其在地域分布上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特性。
例如,超級傳承擁有300家門店,其中75%扎根廣東,其余省份門店數量較少;鮮芋仙的內地門店主要集中在江蘇、湖南、浙江等地;麥記牛奶公司起源于湖州,當前擴張策略以華東地區為主,逐步向外部輻射。
5、在選址策略方面,不少中式糖水品牌選擇入駐購物中心。
麥記牛奶公司已進駐廣州天河領展廣場、廣州正佳廣場、廣州K11、成都太古里、深圳前海壹方城、深圳卓悅中心等眾多購物中心; 汕心?潮汕甜湯同時在興業太古匯、港匯恒隆、五角場合生匯、靜安嘉里中心等7家商場圍擋; 連杏雙皮奶布局于上海靜安大悅城、長沙國金街、天津萬象城、北京朝陽合生匯等一二線城市的高檔購物中心。
此舉優勢顯著。
其一,商場人流量大,消費者在購物或休閑時易產生甜品消費需求,能為糖水品牌帶來更多潛在顧客。 其二,新中式糖水品牌與商場內其他餐飲、零售等品牌協同經營,可共享客源,提升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
6、場景塑造上,主打新中式風格,營造古樸氛圍。
老米記酒釀鋪鐘情中式美學建筑,其南京店隱匿于甘熙故居的一間三進三出老宅之中,店內嵌入大量藝術裝置。
RUXU 入續鴛鴦糖水鋪將竹林中的中式庭院復刻至門店,營造出古樸之感。
鮮芋仙亦對門店場景進行升級,主打新中式復合風格,并引入山林、田園等綠色元素,營造出“輕古早”的就餐氛圍。
為強化沉浸式體驗,不少新中式糖水品牌針對不同區域的特色,打造一店一景。
例如,RUXU 入續鴛鴦糖水鋪的各門店設計各有特色。廣州天環 Parc Central 店以薄荷綠為主色調,搭配榫卯幾何桌子,增添靜謐內斂之感;深圳深業上城店以紅色為主色調,植入燈盞元素,并設置“心愿?轉轉牌”打卡區,增強打卡屬性。
7、渠道拓展上,積極擴充外賣與零售渠道,擴大營收版圖。
例如,2025年鮮芋仙全國門店正式入駐京東外賣平臺,同步對線下門店的人氣產品,如滿杯仙草凍牛乳、芋圓4號、超級芋霸碗等進行特價促銷。
數據顯示,其糖水產品上線一小時訂單量破千,部分門店訂單量增長達7倍。
為適配外賣場景,鮮芋仙推出40 - 50平米的小店,兼顧外帶與外賣需求,同時涉足輕社交用餐場景。
此外,為拓展盈利空間,鮮芋仙與Costco、盒馬鮮生等頭部商超及便利店達成合作,推出芋圓紫米露、芋圓紫米粥、芋圓紅豆等一系列速食類糖水零售產品。
03■
甜品市場回暖
問題依舊凸顯
甜品賽道的回暖,再次印證了有需求支撐,無論市場如何變幻,其增長潛力都不可小覷。
這一點,從行業數據便可見一斑。據NCBD(餐寶典)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甜品市場規模預計達1715億元人民幣,2025年或將突破1900億元。盡管糖水市場呈回暖態勢,但問題依舊凸顯。
1、首先,地域文化屬性局限,跨區域擴張遇阻。
新中式甜品(如糖水、雙皮奶、芋圓等)多源自地方特色傳統(如廣式、潮汕、江浙風味),地域標簽鮮明。跨區域擴張時,往往因口味差異而遇冷。
例如,主打順德雙皮奶的合德記、專注潮汕甜湯的汕心,在廣東以外的市場,需對甜度、配料進行調整,以適配當地消費者的口味偏好,這就面臨著“正宗性”與“本地化”的兩難抉擇。
受地域文化屬性的限制,部分品牌區域根基深厚,卻難以實現全國性輻射。像超級傳承75%的門店集中于廣東,鮮芋仙主要依賴華東市場。華北、西南等地的消費者對其文化背景較為陌生,品牌教育成本高昂,擴張速度受到嚴重制約。
2、其次,核心賣點趨同,陷入網紅化內卷。
多數品牌將“手工現做”“新鮮食材”“新中式風格”作為核心賣點,但產品結構卻極為相似,芋圓、椰奶、雙皮奶、燒仙草等產品高頻重復,缺乏具有顛覆性的創新。
例如,麥記牛奶、珠瓏入水、合德記等品牌均強調手工現制,這就導致行業內卷嚴重,消費者難以對特定品牌形成深刻的記憶點。
3、再者,品牌文化融入不足,易成打卡式消費。
在門店設計方面,眾多新中式甜品店聚焦新中式視覺呈現,大量堆砌國風元素,卻對節氣飲食、中醫養生、地域典故等傳統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不足。
這使得消費者的復購更多依賴于產品本身,而非基于文化認同,門店容易淪為“打卡式消費”的場所。
4、最后,消費場景單一,時段依賴性強。
當前,新中式甜品多定位為“下午茶”“餐后甜點”,消費時段主要集中在14:00 - 20:00,早餐、夜宵等時段的滲透率較低。并且,其社交屬性較強,但剛需屬性較弱,容易受到消費周期波動的影響。
結語:
甜品市場結構性機會大于整體爆發,并非全面復蘇的“第二春”,而是進入分化階段:
頭部品牌通過供應鏈優勢和IP化運營占領高地;
小眾品牌需聚焦垂直需求或極致體驗;
傳統門店若不轉型創新,可能被現制茶飲、便利店甜品等替代。
對創業者而言,差異化定位和精細化運營是關鍵;對投資者,可關注供應鏈企業(如奶油原料商)或渠道整合機會。
市場熱度持續,但洗牌加速,唯有真正抓住消費痛點的玩家才能長期受益。
作者 | 小貝
出品 | 餐飲O2O
餐飲O2O商學院4--6月課程表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加微canyinjun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