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
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度調整和以人工智能為先導的科技革命的加速推進,產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
“第五代產業園”也被稱為賦能型產業園,作為一種全新的產業空間發展理念,它的出現標志著產業園區發展步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與傳統產業園區相比,“第五代產業園”在數智化浪潮的推動下,通過一系列尖端科技與先進理念的深度融合,開始通過數智化手段和產業生態的精妙構建,為入駐的企業提供著全方位、深層次、定制化的賦能服務,從而成為新質生產力的承載體。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第五代產業園”在規劃與運營過程中,始終將產業生態的培育與跨界融合的促進視為核心使命。它們致力于打造一個開放包容、協同創新的產業發展環境,為各類新興產業的孕育、成長與壯大提供最為肥沃的土壤和最為適宜的氣候條件。在“第五代產業園”里,產業的邊界被不斷拓寬,創新的火花得以持續碰撞,共同推動著一個又一個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的蓬勃發展。
以“鏈接企業與園區”為己任的園區薈,作為產業園區領域的頭部新媒體平臺,計劃在中國開發區協會制造委的指導下,聯合相關權威機構于2025年推出一系列覆蓋“第五代產業園”概念的活動,旨在圍繞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活動目標
(一)概念普及,提升行業認知:通過系列討論文章、研討會等形式,確立“第五代產業園”的行業共識,并透過發布《中國第五代產業園發展白皮書(2025)》,聯合央視制作專題紀錄片《未來已來——第五代產業園成長記》,廣泛傳播“第五代產業園”的概念、內涵與價值,提升行業對“第五代產業園”的認知度和關注度。
(二)案例示范,樹立行業標桿:通過對代表性園區的調研與授牌活動,發布《第五代產業園最佳實踐案例集(2025)》,篩選出一批(20家左右)符合“第五代產業園”理念的優秀園區,一批(20家左右)為“第五代產業園”賦能的企業,樹立行業標桿案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三)規范指引,制定團體標準:聯合行業專家、園區代表、企業代表等,制定“第五代產業園”的團體標準,為產業園區的建設與運營提供規范和指引,推動行業標準化發展,形成可復制的建設與評價體系。
(四)資源整合,促進交流合作:搭建產業園區與產業園區、產業園區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平臺,促進各方在“第五代產業園”建設方面的經驗分享與合作,推動區域產業協同發展。同時,構建“政產學研用”合作網絡,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
活動內容與計劃
(一)系列討論文章的撰寫與發布
1. 時間安排:2025年1月至12月全年。
2. 內容規劃:
1月-3月:發布“第五代產業園”概念的深度解讀文章,邀請行業專家、學者撰寫觀點文章,闡述“第五代產業園”的背景、內涵與發展趨勢。
4月-6月:結合實際案例,分析“第五代產業園”在不同區域的實踐模式與成效,探討其對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推動作用。
7月-9月:圍繞“第五代產業園”的建設運營、產業生態培育、數智化管理等關鍵問題,組織專題討論,邀請產業園區管理者、企業代表等分享經驗與見解。
10月-12月:圍繞調研、研討、年終活動的進程,對“第五代產業園”相關調研報告、團體標準、園區授牌等進行持續性的概念、價值、標準等內容輸出。
3. 發布渠道:通過園區薈新媒體平臺、行業媒體合作、社交媒體推廣等方式,擴大文章傳播范圍,提升影響力。
(二)全國代表性園區調研
1. 時間安排:2025年4月至9月。
2. 調研對象:選取全國范圍內具有代表性的產業園區,涵蓋不同區域(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不同類型(科創園、生態園、智能制造園等)和發展階段的園區。
3. 調研內容:
園區的基本情況,包括規劃布局、產業定位、基礎設施建設等。園區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與問題,以及對“第五代產業園”建設的建議和需求。
園區在“第五代產業園”理念實踐方面的具體舉措,如產業生態構建(企業協作、創新孵化能力)、數智化管理水平(如物聯網覆蓋率、能源管理系統)、低碳實踐(碳排放、循環經濟模式)與城市更新的結合等。
4. 調研方式:采用實地考察、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相結合,確保調研信息與數據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5. 成果輸出:形成全國代表性園區調研報告《中國第五代產業園發展白皮書(2025)》(10月中發布),總結園區在“第五代產業園”建設方面的經驗與不足,為后續活動提供數據支持和決策依據。
(三)系列主題研討會
1. 時間安排:2025年5月至11月,計劃舉辦3-4場研討會。
2. 研討會主題:
第一場(5月):“第五代產業園”的概念與發展趨勢(擬)。
第二場(7月):“第五代產業園”的產業生態構建與協同發展(擬)。
第三場(8月):“第五代產業園”的數智化管理與服務創新(擬)。
第四場(10月中):“第五代產業園”的實踐案例分享與經驗交流,《中國第五代產業園發展白皮書(2025)》發布會。
3. 參會人員:邀請行業專家、學者、產業園區管理者、企業代表、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等參加。
4. 會議形式:采取主題演講、圓桌論壇、案例分享、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促進各方深入探討與交流。
5. 會議成果:整理會議研討成果,形成會議紀要和專題報告,通過園區薈平臺發布,為行業提供參考。
(四)團體標準制訂
1. 時間安排:2025年7月至12月。
2. 標準制訂流程
籌備階段(7月初):組建中開協制造委與園區薈牽頭,高校、園區、企業代表為主的標準制訂工作小組,明確標準制訂的目標、范圍和主要內容,制定工作計劃,向中國開發區協會立項。收集國內外相關標準、技術文獻、政策文件等資料,分析第五代產業園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調研與起草階段(8月-9月):結合前期調研成果和行業實踐經驗,開展標準的起草工作。確定標準的主要章節和內容框架,包括術語定義、技術要求、評價指標等。同時,廣泛征求行業專家、企業代表等的意見和建議,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征求意見與修改階段(10月初):建構“第五代產業園”的評價體系,形成標準征求意見稿,通過多種渠道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包括行業協會、產業園區、企業、科研機構等。并對收集到的意見進行分類整理,分析其合理性,并對標準草案進行修改完善。
審查認證與發布階段(11月-12月中):組織專家對標準進行審查,重點審查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協調性,確保標準的質量和水平。根據專家審查意見,對標準草案進行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審查認證通過后,正式發布“第五代產業園”團體標準,并通過中國開發區協會官網、園區薈平臺及相關渠道進行宣傳推廣。
(五)標桿授牌與年度總結
1. 時間安排:2025年8月至12月。
2. 授牌儀式
評選流程:園區(賦能商)自薦/推薦(8月)→初審(9月)→專家實地考察(10月)→終審公示(12月初)。
授牌形式:舉辦“中國園區高質量發展峰會暨2025’招商與選址論壇”(2025年12月中或2026年1月初),頒發“第五代產業園示范園(擬稱)”牌匾、“第五代產業園賦能商(擬稱)”牌匾;聯合央視(頻道待定)制作專題紀錄片《未來已來——第五代產業園成長記》(擬稱,20分鐘左右時長)。
3. 年度成果發布
發布《第五代產業園最佳實踐案例集(2025)》(含賦能商)。
啟動“2026年產業園創新伙伴計劃(擬稱)”,吸引上下游企業加入園區產業生態聯盟。
具體詳情請聯系:
bjzhouyanjun(微信號)
18611352473(宋女士)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