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話說蘇軾有一個朋友,叫陳季常。
陳季常好飲酒,每每與友人相會,便飲酒作樂,還會叫上一幫歌女助興。
陳季常的夫人柳氏十分看不慣,每每大發(fā)脾氣,遣散歌女。
蘇軾因而寫下一句詩: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xùn)|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由此,衍生出一個成語:河?xùn)|獅吼。
其實,蘇軾創(chuàng)造的成語,還有很多。詩詞君總結(jié)蘇軾創(chuàng)造出來的42個成語,認識8個,你就是鐵桿蘇軾迷。
1.牛刀小試
【解釋】比喻有大本領(lǐng)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剛開始工作就表現(xiàn)出才。
【出處】蘇軾《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讀遍牙簽三萬軸,欲來小邑試牛刀。”
2.燕瘦環(huán)肥
【解釋】形容女子體態(tài)不同,各有各好看地方,也借喻藝術(shù)作品風(fēng)格不同,而各有所長。
【出處】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tài),玉環(huán)飛燕誰敢憎。”
3.羽化登仙
【解釋】意思是人得道而飛升成仙。形容人遠離塵囂,飄灑如臨仙境。
【出處】蘇軾《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4.對床夜雨
【解釋】指親友或兄弟久別重逢。
【出處】蘇軾《送劉寺丞赴余姚》:“中和堂后石楠樹,與君對床聽夜雨。”
5.河?xùn)|獅吼
【解釋】比喻悍妒的妻子對丈夫大吵大鬧,借以譏諷懼內(nèi)的人。
【出處】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xùn)|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成語故事】
蘇軾在黃州有一個好朋友,叫陳季常。
他們經(jīng)常一起游山玩水、飲酒作樂。
飲酒之時,總愛請一些歌女舞女前來助興。
陳季常的夫人柳氏就不樂意了,每每都將歌女舞女趕走。
又一次,蘇軾來到陳季常家,有兩個美女唱歌很不錯。
兩人喝著酒,聽著歌,不亦樂乎。
不一會兒,柳氏聽到了,怒不可遏,大發(fā)脾氣,趕走了歌女,宴會不歡而散。
蘇軾感慨不已,寫下“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xùn)|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的詩句。
成語“河?xùn)|獅吼”形容丈夫懼內(nèi)。
6.俗不可醫(yī)
【解釋】意思是俗氣已深,不可救藥。
【出處】蘇軾《于潛僧綠筠軒》詩:“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
7.水落石出
【解釋】原指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
【出處】蘇軾《后赤壁賦》:“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8.春夢無痕
【解釋】比喻世事變幻,如春夜的夢境一樣容易消逝,不留一點痕跡。
【出處】蘇軾《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詩:“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9.不時之需
【解釋】說不定什么時候會出現(xiàn)的需要。
【出處】蘇軾《后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成語故事】
蘇軾被貶到黃州,沒有工資,生活比較困難。
有一天,他遇到兩位好朋友,邀他夜游赤壁。
朋友們弄到一條新鮮的魚,唯獨沒有酒!
蘇軾回到家,問夫人有酒沒?
夫人王閏之說:“我偷偷藏了一斗酒,就怕你突然需要,拿去吧!”
蘇軾很高興,拿著酒和乘船去游赤壁,一直玩到盡興而歸。
10.二八佳人
【解釋】意思是十五六歲的美女。
【出處】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
11.化為烏有
【解釋】烏有:哪有,何有。烏:沒有。變得什么都沒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出處】蘇軾《章質(zhì)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詩:“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
12.江山如畫
【解釋】形容自然風(fēng)光美麗如圖畫。
【出處】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13.龍肝鳳髓
【解釋】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出處】蘇軾《江瑤柱傳》:“方其為席上之珍,風(fēng)味藹然。雖龍肝鳳髓,有不及者。”
14.廬山真面目
【解釋】廬山三面臨江,山勢十分雄偉,山清水秀,風(fēng)景奇麗,山上煙霧縹緲,人們很難看清它的真實面貌。
【出處】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5.堅韌不拔
【解釋】形容信念堅定,意志頑強,不可動搖,堅強不屈。
【出處】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16.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解釋】形容微不足道的空名和利益。蠅頭:蒼蠅的頭。
【出處】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
17.海屋籌添
【解釋】指長壽,后為祝壽之詞。
【出處】蘇軾《東坡志林·三老語》:“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
【成語故事】
蘇軾遇到三個老人,就問他們:“您多大年紀了。”
第一個老人說:“我不記得我的年紀了,只記得少年時,和盤古有交情”。
盤古是上古開天辟地之人。
第二個老人說:“每當(dāng)我看到人間的滄海變?yōu)樯L铮驮谄孔永锾硪粋€籌碼,現(xiàn)在堆放籌碼的屋子已經(jīng)有十間了。”
第三個老人說:“蟠桃?guī)浊瓴懦墒煲淮危页泽刺視r將桃核扔到昆侖山腳下,而今堆成的桃核已與昆侖山一般高了。”
三位老人的高壽,可想而知。
成語“海屋籌添”指長壽。
18.絕無僅有
【解釋】意思是只有一個,再沒有別的。形容非常少有。
【出處】蘇軾《上皇帝書》:“改過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
19.百讀不厭
【解釋】形容詩文或書籍寫得非常好,不論讀多少遍也不感到厭倦。
【出處】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20.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解釋】形容長于描寫景物的詩,使讀者如置身圖畫當(dāng)中。也形容詩的意境非常優(yōu)美。
【出處】蘇軾《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成語故事】
王維是唐代詩人、畫家。
《藍田煙雨圖》是他的繪畫名作。
蘇軾在評點《藍田煙雨圖時》,寫下一段經(jīng)典的評語: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這也成為文學(xué)史上一段經(jīng)典的評價。
21.水到渠成
【解釋】水到渠成指是水一流到,溝渠自然形成;比喻條件成熟,事情就會自然成功。
【出處】蘇軾《答秦太虛書》:“至?xí)r別作經(jīng)畫,水到渠成,不須預(yù)慮。”
22.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解釋】竭:盡,完。拿不完,用不完,形容非常豐富。
【出處】蘇軾《前赤壁賦》:“唯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23.令人噴飯
【解釋】形容事情或說話十分可笑。
【出處】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fā)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24.雪泥鴻爪
【解釋】雪泥:融化著雪水的泥土;鴻:大雁。指大雁踏過雪地時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跡。
【出處】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
25.濃妝淡抹
【解釋】指濃艷和淡雅兩種不同的妝飾。
【出處】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6.兔起鶻落
【解釋】指動作非常敏捷;比喻下筆快捷。
【出處】蘇軾《文與可畫蒷筜谷偃竹記》:“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矣。”
27.含辛茹苦
【解釋】形容經(jīng)受過艱辛困苦。比喻忍受千辛萬苦。
【出處】蘇軾《中和勝相院記》:“無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萬億生而后成。”
28.不合時宜
【解釋】指不符合當(dāng)時的情況或社會潮流;比喻與時代潮流不合的事物。
【出處】《東坡筆記》記載:“東坡一日退朝,食罷,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東坡不以為然。又一人曰:‘滿腹都是機械。’坡亦未以為當(dāng)。至朝云曰:‘學(xué)士一肚皮不合入時宜。’坡捧腹大笑。”
【成語故事】
一次,蘇東坡退朝回家,拍著自己的肚皮問侍婢:“你們有誰知道我這里面有些什么?”
其中一個答:“文章”。
別一個答:“見識。”
蘇東坡?lián)u搖頭,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時宜。”
蘇東坡聞言贊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成語“不合時宜”比喻與時代潮流不合的事物。
29.物各有主
【解釋】意思是世間萬物各有其所屬。
【出處】蘇軾《赤壁賦》:“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
30.滄海一粟
【解釋】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出處】蘇軾《前赤壁賦》:“寄蜉蝣于天地,渺蒼海之一粟。”
31.所在皆是
【解釋】到處都是。指某種人或事物普遍存在。
【出處】蘇軾《石鐘山記》:“石之鏗然有聲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32.稍縱即逝
【解釋】意思是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時間或機會等很容易過去。
【出處】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33.人生如夢
【解釋】人的一生就好像一場夢,比喻世事不定,生命短促。
【出處】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34.難能可貴
【解釋】意思是做到了難做之事,十分可貴。
【出處】蘇軾《荀卿論》:“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
35.胸有成竹
【解釋】胸有成竹指畫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處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謀劃打算。
【出處】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成語故事】
北宋時,有一個著名畫家,叫文與可,最擅長畫竹。
為了畫好竹子,不管春夏秋冬,也不管刮風(fēng)下雨,或是天晴天陰,文與可都常年不斷地在竹林子里頭鉆來鉆去。
文與可告訴蘇軾,畫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著筆凝神而視,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畫的竹子了。
這時快速地跟著自己的所見去畫,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躍起、鶻鳥降落一樣迅速。
成語“胸有成竹”意為指畫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處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謀劃打算。
36.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
【解釋】清風(fēng)緩緩地吹來,水面不曾泛起一絲波紋。
【出處】蘇軾《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
37.聰明反被聰明誤
【解釋】指玩弄小聰明,結(jié)果反而害了自己。
【出處】蘇軾《洗兒戲作》:“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
38.余音裊裊
【解釋】原意是聲音已經(jīng)結(jié)束,余音還在繚繞。
【出處】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39.呼之欲出
【解釋】意思是叫一聲就像會出來似的。形容畫像十分逼真,也指某事即將揭曉或出現(xiàn)。
【出處】蘇軾《郭忠恕畫贊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40.驚魂未定
【解釋】指受驚后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出處】蘇軾《謝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游縲紲之中。”
41.明日黃花
【解釋】古人講究重陽節(jié)賞菊花,重陽過后,賞菊就沒有多少興味。比喻遲暮不遇之意,也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
【出處】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42.一毫莫取
【解釋】連一根毫毛那樣微不足道的小東西也不拿人家的。形容為人廉潔,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出處】蘇軾《前赤壁賦》:“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來源:素材來自網(wǎng)絡(luò)綜合,編輯:霄風(fēng)。
更多詳情請點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