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樓前的銀杏葉又一次泛黃時,我收到了高三的第一張月考成績單。數學欄那個刺眼的"98"分讓我站在走廊上發了很久的呆。同桌小林的150分試卷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我的視線卻落在桌角那本 上——這本書是去年畢業的學長留給我的,扉頁上寫著:"時間從不是敵人,關鍵在于你如何與它相處。"
當代高中生最常掛在嘴邊的,莫過于"時間不夠"。我們把自己埋在題海里,像陀螺一樣被各種計劃抽打著旋轉,卻常常陷入"越忙越亂"的怪圈。李笑來在《把時間當朋友》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無法管理時間,只能管理自己。"這句話像一記警鐘,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時間的關系。
記得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我被第七章的內容震撼:"計劃的目的不是約束,而是認識自己。"這讓我想起那個寫滿"五點起床""午休做套卷"卻從未完成過的計劃本。原來真正的困境不在于時間太少,而在于我們總是用"虛假勤奮"來麻痹自己。就像書里說的,很多人只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我開始嘗試書中的方法:不再制定嚴苛到分鐘的計劃,而是記錄每天真實的作息;不再盲目刷題,而是建立錯題追蹤系統;不再焦慮地盯著倒計時牌,而是專注于當下的每一道題。漸漸地,我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當我停止與時間對抗時,時間反而開始配合我的節奏。這印證了書中的核心觀點:"與時間做朋友的人,終將獲得時間的饋贈。"
在高三這場馬拉松中,我見過太多同學陷入兩種極端:要么被時間追著跑,要么試圖跑贏時間。前者終日惶惶,后者早早耗盡精力。而 告訴我們第三種可能:與時間同行。書中那個"時間投資"的概念讓我受益匪淺——把時間投入在能產生復利的事情上,比如構建知識體系,培養思維能力,這些都會隨著時間推移產生驚人的回報。
最后一次模擬考前夜,我又翻開了這本已經被翻得卷邊的書。月光下,我看到自己半年前在頁邊寫下的批注:"真正的成長,是學會與時間跳一支慢舞。"此刻我終于明白,高考不是與時間的賽跑,而是一場與時間的對話。當我們停止把時間當作壓迫者,它就會變成最忠實的伙伴。
如今,每當我走過教學樓前的銀杏樹,都會想起書中的那句話:"時間是最好的老師,可惜它會把所有學生都帶走。"但我想補充的是:那些真正學會與時間相處的人,早已在流逝的時光里留下了永恒的印記。就像我在書的末頁新寫的那行字:"感謝時間,讓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教師評語】
本文以時間焦慮為切入點,巧妙融入《把時間當朋友》的核心觀點。文章結構嚴謹,從現象到本質層層深入,既有理論高度又不失生活氣息。作者將書中的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學習實踐,避免了生硬說教。結尾處的銀杏樹意象與開頭呼應,使全文形成完整的思維閉環。語言凝練有力,既有理性思考又不乏感性溫度,是一篇兼具思想性與感染力的優秀議論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