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特征描述分析
1、地形地勢特征
(1)方向高低(哪里高哪里低)
(2)地形特征:以……為主(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地形主要分布在……方位
(3)地勢特征:平坦開闊(或狹窄);起伏和緩、高差小,崎嶇起伏大、高差大
(6)海岸線:海岸線平直,或者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島嶼。(沒有海岸線則不答)
2、描述某事物(如人口、城市、聚落)的分布特征
(1)方向多少:哪個方向多,哪個方向少 (2)最多最少:具體哪里最多,哪里最少
(3)稀疏密集:何處稀疏,何處密集 (4)分布是否均勻
(5)主要分布在……地形 (6)主要沿……分布
3、河流水文特征
(1)水流量:大或小(河流補給類型決定水量多少,氣候決定降水(降水多流量大))
(2)水位季節變化:大或小
(3)結冰期:有或無(最冷月氣溫低于0度,有結冰期,高于0度則無)
(4)含沙量:大或小(流經區域水土流失、沙地、植被破壞嚴重,含沙量大)
(5)汛期:從汛期時間長短、出現季節、汛期次數等方面答
凌汛:回答有無凌汛現象即可。無凌汛現象的不用回答(河流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且有結冰期的河段,如我國黃河以及俄羅斯烏拉爾山以東 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河流)
(6)流速快慢、落差大小、水能豐富程度(看圖中給出的地形、等高線、高度差等判斷)
(8)斷流:有無斷流(氣候干早地區的河流才有斷流,如我國西北地區、青藏高原)
4、河流水系特征
(1)流程:長短、曲直
(2)支流:多少;支流形狀:扇形、向心狀、放射狀
(3)流域:面積的大小
(4)流經地形區:看圖中畫出的具體信息
(5)屬內或外流區:注入海洋為外流河;反之為內流河
(6)注入的海洋:最終注入哪里,如河流、湖泊、海洋、沙漠
5、地理位置特征
(1)半球位置:位于東半球或西半球,北半球或南半球
(2)所處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熱帶溫帶寒帶
(3)海陸位置:位于某海洋、某陸地的某方向(如我國位于亞歐大陸東岸,太平洋西岸)
(4)相對位置:描述東南西北分布的地形區、國家、城市或者道路(主要看題目里體現的)
6、等值線(等高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分布特征描述
(1)總體遞變趨勢:由……向……遞增或遞減
(2)延伸和彎曲方向:如與海岸線、緯線等平行
(2)極值:極大值或極小值所處位置
(3)疏密程度
第二部分、地質與地貌
7、侵蝕地貌成因
(1)峽谷、溝谷:水在流動的過程中,對河床及兩岸侵蝕作用形成。
(2)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可溶性石灰巖被含有CO2的水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3)風力侵蝕地貌:風攜帶的大量沙石對巖石產生打磨作用形成的地貌。 如風蝕蘑菇、風蝕城堡、戈壁等
(4)冰川侵蝕地貌:冰川運動過程中不斷侵蝕(主要有拔蝕、磨蝕和刨蝕)底部和側面巖石,主要分布于歐洲、北美洲、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如挪威峽灣、冰斗,角峰等。
8、堆積地貌成因
(1)沖積扇(洪積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勢趨于平緩,河道變寬,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攜帶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下來,形成沖積扇(洪積扇)
(2)河口三角洲:河流攜帶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勢低平,加上河道變寬及海水的頂托作用,水流緩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處堆積成三角洲
(3)風力堆積:風攜帶大量碎屑物質,因受到阻擋等作用,風速降低,大量物質堆積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4)冰川堆積地貌:冰川攜帶大量物質堆積于某地,在溫度升高時,冰川融化,大量物質在原地堆積而形成冰磧地貌,如冰磧湖等
9、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1)海洋環境,沉積形成了以石灰巖為主的沉積巖 (2)地殼抬升,石灰巖層露出地表
(3)由于濕熱的氣候流水侵蝕強烈,導致可溶性巖石被風化流水侵蝕,形成喀斯特地貌
(4)溶洞內由于流水沉積作用,形成鐘乳石等景觀
注:雅丹地貌與丹霞地貌均屬沉積巖,后被抬升。雅丹地貌主要受風化和風力侵蝕作用形成,主要分布于新疆;丹霞地貌是紅色砂巖受擠壓形成中低山脈后,由流水侵蝕(主要)、重力崩塌、風蝕等作用形成,在我國廣泛分布。
10、地形成因分析
(1)板塊運動:板塊張裂生長邊界——裂谷(東非大裂谷)、海洋、海嶺
板塊碰撞消亡邊界——海溝、島弧、高大山系
(2)地殼運動:水平擠壓——褶皺山脈(喜馬拉雅山) 張裂——裂谷
垂直運動抬升——高原、斷塊山(華山、泰山、廬山)
下陷——平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盆地、湖泊(貝加爾湖
11、島嶼的形成
(1)大陸島(內力):原本為陸地的一部分,后因四周地殼下陷被海水灌入,或因板塊擠壓導致地殼被抬升形成島嶼,一般面積較大。如:臺灣島、海南島、澳大利亞塔斯瑪尼亞島、日本本州島。
(2) 火山島(內力):海底火山噴發露出海平面形成。一般面積小,如夏威夷群島。
(3)堆積島(外力):河流攜帶泥沙,在入海口、入湖口等地勢低平處堆積形成。一般地勢低平,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如上海崇明島,長沙橘子洲。
(4)珊瑚島(外力):熱帶海洋中珊瑚蟲死亡后,遺體日積月累形成。面積小,沒有淡水,如澳大利亞大堡礁。
第三部分、地球上的大氣
12、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緯度=太陽輻射=太陽高度角,緯度越低,太陽高度角越大,獲得的太陽輻射越多。
(2)地形:海拔越低,溫度越高
冬季有山脈阻擋冷空氣,溫度高(如秦嶺以南:四川盆地等)
陽坡溫度>陰坡(北半球山南為陽,南半球山北為陽)
山地背風坡, 氣流下沉,加劇炎熱干燥(部分干熱河谷或盆地地區)
(3)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增鹽,寒流減溫減濕減鹽
(4)鋒面氣團:冷氣團降溫、暖氣團增溫(冷鋒過境后氣溫降低、暖鋒過境后氣溫升高)
(5)下墊面:地球表面的一切物體稱之為下墊面
①城市溫度>郊區溫度,如城市的熱島效應
②地面反射率:如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
(7)海陸位置:陸地升溫快,降溫快,海洋升溫慢,降溫慢。夏季溫度:陸地>海洋,冬季溫度:海洋>內陸
距海近,受海洋調節,晝夜溫差及冬夏溫差小
13、影響降水的因素
(1)盛行風:吹海風(向岸風)多雨(如盛行西風、東南季風)
吹陸風(離岸風)少雨(如信風、西北季風)
(6)海陸位置:臨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7)地形:迎風坡多地形雨,背風坡=焚風效應=雨影區=少雨
(8)大氣環流:上升氣流(低氣壓帶)降水多,下沉氣流(高氣壓帶)降水少。
(2)氣壓:低壓(氣旋)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多雨。高壓(反氣旋)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少雨。
(3)洋流:暖流增濕,寒流減濕
(4)鋒面:冷鋒、暖鋒、準靜止鋒的降水位置,均在冷氣團一側(暖前冷后)
注:低壓槽處易形成鋒面,(東暖西冷)
(5)下墊面:①降水量:湖泊>森林>草原>荒漠(下墊面含水量越多,產生降水越多) ②城市雨島效應
14、氣候類型的分布、特點、成因,見地圖冊
15、影響氣候的因素
高考大題往往考察“氣候的非地帶性”因素,如赤道地區的東非高原,原本的自然帶應為熱帶雨林帶,但由于高原地形降溫,導致熱雨林變成熱帶草原帶。
(1)緯度位置: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降低
(2)大氣環流:影響降水量(低氣壓盛行上升氣流,多降水;高氣壓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
(3)盛行風:影響降水量,海風(向岸風)多雨,陸風(離岸風)少雨
(4)洋流:影響降水與溫度(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地形:影響降水與溫度(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部分地區地受地形阻擋,暖濕氣流不易深入;山地阻擋冷空氣)
(6)海陸分布:內陸地區海洋暖濕氣流難以到達,降水少。沿海地區受海洋調節溫差小,內陸反之。
南半球部分區域陸地缺失,導致氣候類型缺失。
(7)人類活動:修建水庫,植被、湖泊、濕地破壞也會影響氣候
16、影響蒸發的因素
(1)溫度:溫度越高,蒸發越強
(2)風:風速越大,蒸發越強
(3)光照:光照強,蒸發強
(4)空氣濕度:空氣濕度大 ,蒸發弱,空氣干燥,蒸發強
(5)可被蒸發的水量(沙漠地區,蒸發強度大,但由于水量少,所以蒸發量少)
17、逆溫的形成原因
逆溫是隨著海拔升高溫度也升高的現象,因此尋找逆溫的成因,要圍繞“下冷上熱”這個原則
(1)城市工業排放的廢熱進入高空,使其溫度升高
(2)地表有寒流、冷空氣經過,造成地表溫度降低
(3)夜晚山谷內的冷空氣(山風)下沉,使谷內的暖空氣抬升,形成下冷上熱
(4)清晨地表升溫慢溫度低,空氣升溫快溫度高,形成逆溫
18、逆溫的影響
(1)地表溫度低形成下沉氣流,不利于城市污染物排出,加重空氣污染
(2)逆溫形成空氣的平流運動,有利于飛機起飛降落
(3)在谷地中暖空氣上升,減弱山坡農作物受凍害的影響
(4)逆溫導致對流運動減弱,不容易成云致雨
(5)逆溫導致大氣穩定,不利于霧氣、霧霾擴散
19、霧云霜雹雨雪等的成因
(1)溫度:溫度低,有利于水汽凝結 (2)濕度:濕度大,有水汽
(3)雜質:空氣中雜質塵埃凝結核多 (4)風速:風小或無風,有利于霧的形成
(5)逆溫:逆溫天氣,有利于霧的形成 (6)地形:地形封閉,有利于水汽集聚
20、鋒面系統對天氣的影響(特點詳見課本
(1)冷鋒——過境時:陰天、刮風、雨雪、降溫;
過境后:冷氣團控制,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
實例:北方冬春季節的沙塵暴,冬季的寒潮,一場秋雨一場寒。
(2)暖鋒——過境時:連續性降水;
過境后:暖氣團控制,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晴。
實例:一場春雨一場暖。
(3)準靜止鋒——陰雨天氣。實例:江淮準靜止鋒(6月下旬,長江中下游梅雨); 冬季:昆明準靜止鋒;秋季:四川準靜止鋒。)
氣壓系統的特點
氣旋(低壓)——北逆南順,輻合上升,多陰雨天氣(夏秋季節我國東南沿海的臺風)
反氣旋(高壓)——北順南逆,輻散下沉,多晴朗天氣。(夏季7、8月長江流域的伏旱;秋季北方秋高氣爽等天氣)
第四部分、地球上的水
21、主要的河流補給類型及特點
補給類型
補給季節(汛期)
補給特征
典型地區
大氣降水補給
由氣候類型決定。
季風區——夏秋季節
地中海氣候區——冬季
溫帶海洋、熱帶雨林氣候——全年
一般補給量較大,流量季節變化、年變化大(年雨型地區除外)
我國東部地區大部分河流
高山冰川融水
夏季(氣溫高,冰川融水量大)
相比大氣降水,冰川融水補給量小,補給季節變化大,河流冬季有斷流(冬季冰川難以融化)多時令河
我國西部地區、青藏高原,如塔里木河
季節性積雪融水
春季、夏季,兩個汛期
相比大氣降水,積雪融水補給量小、季節變化大
我國東北地區的河流
地下水補給
全年普遍存在
穩定、與河流存在相互補給(河流豐水期時——河流水補給地下水;河流枯水期時——地下水補給河流水)起到“削峰補枯”的作用
普遍存在
湖泊水補給
河流枯水期
與河流存在相互補給(河流豐水期時——河流水補給湖泊水;河流枯水期時——湖泊水補給河流水)起到“削峰補枯”的作用
我國長江中下游湖泊群
注:調節作用:湖泊、沼澤、濕地、森林、地下水、草原、水庫等,對河流的流量有調節作用,即豐水期吸收河水,枯水期釋放河水
22、影響漁場的因素
(1)洋流:有寒暖流交匯,或有上升補償流,引起海水攪動,帶來營養物質和餌料
(2)徑流:有陸地河流注入帶來營養物質
(3)緯度:溫度光照條件適宜(要注意暖水魚和冷水魚)
(4)大陸架:位于沿海大陸架,水淺溫度光照條件好
(5)海域封閉:避風港灣,有利于魚類集聚
23、影響河流航運價值(或形成港口的區位條件)
(1)河道:河道寬闊平直水深,河流流量大 總結:自然:江闊水深風浪小,不淤不凍
(2)泥沙:泥沙淤積少 人文:經濟腹地廣闊,客貨運輸量大
(3)流速:落差小流速平緩
(4)結冰:無結冰期或結冰期短
(5)經濟腹地:經濟腹地廣闊,聯系密切,航運需求量大(決定因素)
24、濕地沼澤的形成原因
中國濕地沼澤集中區:東北平原、青藏高原、長江下游平原、東南沿海平原
(1)蒸發:緯度高,溫度低,蒸發弱 (2)下滲:凍土廣布,下滲弱
(3)河流:河網密集 (4)地勢:地勢低洼,排水不暢
(5)凌汛:有凌汛現象
25、河流改道原因
(1)河流流量大,季節變化大 (2)周圍地形平坦,河水容易溢出
(3)植被少,涵養水源能力低 (4)泥沙淤積,河床高形成地上河
26、湖泊面積萎縮原因
(1)降水:氣候干旱,降水減少
(2)徑流:河流注入減少(看圖中具體信息)
(3)蒸發:蒸發強,水分損失快
(4)下滲:下滲導致湖水流失(斷層、沙質土、喀斯特地貌等,下滲強
(5)人類活動:如圍湖造田、過度引水灌溉
27、影響海水(可引申湖水)鹽度的因素
(1)降水>蒸發:鹽度降低; 降水量<蒸發量:鹽度升高
(3)河流:河流注入,鹽度降低,河流注入少,鹽度高
(4)河流流出:有河流流出為淡水湖,無出水口為咸水湖(判斷咸淡水湖的決定因素)
(5)地形:地形封閉,與其它地方水流交換不暢,鹽度高。
28、鹽湖的形成原因
(1)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旺盛
(2)流域封閉與外界水交換不暢
(3)河水注入帶來鹽分,無明顯河流流出帶走鹽分(河水只進不出)
(4)周圍多鹽堿化土地,鹽粒隨風入湖
29、常見的湖泊的類型與成因
類型
成因
典例
火山湖
火山噴發形成火山口,后期積水(降水、積雪融水、地下水)形成
長白山天池、黑龍江五大連池
斷層湖(構造湖)
地殼斷層下陷,積水形成
青藏高原的納木錯、滇池、洱海、內蒙古高原呼倫湖、新疆博斯騰湖、日月潭、東非高原的眾多串珠狀湖泊群(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等)
冰川湖
冰川侵蝕與堆積作用共同形成
歐洲大部分湖泊、北美五大湖、青藏高原眾多湖泊
海跡湖
地殼垂直運動,導致一部分海面抬升,與海洋隔開形成湖泊
里海、咸海
30、濕地湖泊的環境效益
(1)提供水源 (2)調節氣候,改善熱島效應
(3)提供動植物棲息地,維持生物多樣性 (4)有利于防洪排澇
31、解決水資源短缺措施
(1)修建水庫:調節水資源時間分配不均
(2)調水工程:調節水資源空間分配不均
(3)海水淡化:成本高、技術難,適合經濟發達的缺水小國(如新加坡、沙特)
(4)地下水: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避免浪費
(5)農業:發展節水農業,改進灌溉技術
(6)工業: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使用率
(7)政策公民:通過政策、經濟手段限制用水,提高公民節水意識
(8)治理污水:治理水污染,緩解水質型缺水
第五部分、自然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32、森林草地的效益
(1)涵養水源,調節徑流 (2)保持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
(3)凈化空氣,降低噪聲 (4)防風固沙,減輕沙化
(5)美化環境、體閑場所
33、影響土壤肥力的因素
(1)養分:草原、森林提供有機質和腐殖質,肥力高
(2)保存:溫度高微生物活動強,養分容易分解,肥力低
(3)坡度:坡度大水土流失強,養分易流失
(4)淋溶作用強,肥力易流失
34、保護土壤的措施
(1)輪作換茬:輪流耕種,為土地提供休息期恢復肥力
(2)消毒除菌:深耕翻土、藥劑、光照、高溫、寒凍與式殺死病蟲細菌
(3)改良土質:深翻土壤使下層與上層混合、種植綠肥作物、增施有機肥、無土栽培
(4)以水排鹽:農閑時澆灌,下淋鹽分降低鹽度
35、影響物種數量的因素
(1)氣候:溫暖濕潤,物種數量多
(2)地形:地形類型復雜多樣,高差大,物種多(山區氣候植被物種多樣)
(3)食物:食物豐富,物種多
(4)遷入:某些地方生存了原本該地沒有的物種,可考慮該物種由風、河流、洋流等攜帶而來
(5)人類活動:人類的破壞、保護影響物種數量
36、物種入侵的原因
典型案例:澳大利亞兔子泛濫成災、野生植物紫莖澤蘭泛濫等
(1)人為帶入、自然遷徙
(2)環境適應性強、繁殖快、天敵少 (3)傳播能力強
37、影響山地自然帶數量的因素
(1)緯度:緯度低溫度高,自然帶多 (2)相對高度:高差越大,自然帶越多 (3)陰陽坡:陽坡自然帶>陰坡
第六部分、能源與資源
38、新能源的優勢與劣勢
(1)優勢:新能源清潔無污染、可再生持續使用(如風能、太陽能、潮汐能)
(2)劣勢:成本高、技術難度要求高、能源效率低(現階段與傳統能源相比)、不穩定(季節變化大)、儲存不方便
39、解決資源能源短缺的措施
開源:(1)開發:適度加大勘探開發力度
(2)調配:跨區域調配資源,緩解短缺(如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
(3)新能源:加快開發利用新能源
節流:(4)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
(5)節約:節約資源、避免浪費(如節水農業、工業綠色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公民綠色消費低碳生活等、政策)
40、開發新能源的意義(可引申西電東送等資源跨區域調配對調入區的影響)
(1)能源:緩解傳統化石能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氣
(2)環保: 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減輕環境污染
(3)經濟:促進經濟發展,帶動增收就業,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4)結構:促進能源結構優化
41、資源調配對調出區的意義(如西電東送)
(1)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發展,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
(2)相關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3)增收就業:帶動就業、增加當地居民收入
(4)基礎設施:有利于基礎設施建設
第七部分、人口
42、人口遷移原因
(1)經濟因素:地區間收入差距(主要)、就業、產業結構、基礎設施等
(2)政策因素:政治運動、戰爭難民
(3)社會因素:福利差距、讀書教育、工作、婚姻、宗教
(4)環境因素: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自然災害
43、人口遷移(或流動)對遷入地影響
有利影響:增加人口數量,提供勞動力,促進經濟發展; 促進服務業發展,有利于產業結構優化
不利影響:加重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造成住房緊張、物價上漲、交通擁堵、治安惡化等問題
44、人口遷移對遷出地影響
有利影響;緩解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態環境改善; 促進文化交流
不利影響:勞動力流失;老齡化升高(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田放荒
45、老齡化產生影響
(1)負擔:社會養老負擔增大
(2)經濟:造成經濟活力降低,經濟發展受阻
(3)勞力:勞動力數量減少
(4)產業:產業結構發生變化,養老產業興起
46、緩解老齡化的措施
(1)鼓勵生育 (2)完善社會福利體系,健全養老機制
(3)移民政策:鼓勵高素質勞動力遷入(往往在發達國家使用,吸引其它國家高素質勞動力)
(4)提高勞動力素質,緩解數量不足問題
第八部分、城市
47、城市發展區位條件
自然:氣侯適宜、地形平坦開闊,便于建設和發展、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資源充足(注:自然災害也會影響城市區位選擇)
社會:農業基礎、工業基礎、交通運輸、信息通達度、核心城市大都市輻射作用、商貿往來、歷史、政策、軍事因素
48、城市化對經濟發展意義
(1)經濟;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帶動增收就業
(2)產業:促進產業升級,推動第三產業發展
(3)城市群:輻射作用,帶動周邊城市化,有利于城市群形成
49、衛星城的作用
(1)職能:分擔大城市的職能(科教、文衛、工業、居住)
2)壓力:緩解大城市人口、土地和交通壓力
(3)環境: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4)可持續:促進城市合理可持續發展
50、逆城市化的原因
目前,逆城市化主要出現在發達國家或地區
(1)城市病:城市各種問題突顯(環境污染、交通擁堵、住房困難、地租上漲、就業困難、治安惡化)
(2)基建:鄉村和郊區的基礎設施趨于完善,生活便利
(3)交通:城鄉間交通發達,有利于通勤
第九部分、農業
51、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
氣候:(光照、 熱量、 降水、 雨熱同期或不同期、晝夜溫差大有利糖分積累、生長期(生長周期) )
地形:(平坦開闊、 有起伏的低山丘陵地區排水條件好、 山區便于發展立體農業)
灌溉水源(冰雪融水、河流水等)
土壤(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砂質土透氣性好等)、
社會因素:
勞動力、機械化、商品率、市場、交通、科技(良種、運輸技術、保鮮冷藏、灌溉技術等)、政策、飲食習慣、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 等。
52、影響農作物品質的因素
(1)日溫差:晝夜溫差大,糖分積累高,營養豐富
(2)病蟲害:低溫病蟲害少,農藥使用少
(3)氣候:光熱充足,雨熱同期
(4)土壤:土壤肥沃農藥使用少、富含作物喜愛的某些礦物質元素(視題目情況作答)
(5)技術:農業技術發達、綠色生態農業
53、農產品暢銷原因
(1)品質:作物品質好競爭力強,市場需求量大
(2)反季:具有時間性反季優勢,(如我國海南、熱帶地區以及南半球為其它地區冬季提供新鮮蔬果;青藏高原生產夏季蔬果)
(3)綠色:作物生態環保,綠色無污染
(4)交通:距離近、交通運輸條件好
(5)儲存:產品易保存或保鮮技術高,便于長途運輸
54、轉基因作物的意義
(1)豐富食物結構
(2)產量:增加農產品產量,緩解食物短缺、保障糧食安全
(3)為生物科研提供基礎
(4)新產品創造出新的市場需求,催生新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55、農田冬灌(冬季灌溉)的作用
(1)保溫防止凍害、穩定地溫(聯系土壤含水量越多,溫差越小)
(2)保持土壤水分(保墑)、保障春季幼苗用水
(3)疏松土壤、加速枝葉腐爛提高土壤肥力
(4)減少表土受風蝕影響
56、城郊(都市)農業特點
(1)市場需求:滿足大城市農產品需求(雞蛋、牛奶、花卉、蔬果、肉類、海鮮)
(2)交通運輸:交通條件要求高,需要快速運往大城市
(3)產品品質:對農產品的品質要求高
(4)價格技術地租:農產品價格高、技術水平高、臨近城市地租高
(5)專業集約:專業化水平高、農業集約程度高
(6)旅游農業:臨近城市,可以開展旅游觀光農業,增加收入 分布地區:大城市周邊
57、新疆轉場畜牧業的影響
有利影響:
(1)草料:夏季在山上牧場、冬季在山下牧場,氣候適宜,可以獲得充足的草料供應
(2)環保:牛羊在山上、山下交替放牧,有利于保護草場維護土地肥力
不利影響:
(1)成本:轉場時間長,費用成本高
(2)災害:山地多發洪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對人身、牲畜威脅大
第十部分、工業與商業
58、工業區位因素條件
自然因素:地形、水源、資源、能源、位置距離、環境優美(高新技術產業)
社會因素:市場、交通、倉儲、信息通達度、科技、勞動力、政策、地租、國防、產業協作程度、工業基礎、工業慣性、鄉情偏好(華僑返鄉投資設廠)、
59、工業集聚的意義
(1)成本:共同利用基礎設施、降低生產成本
(2)聯系:加強企業間人員、信息、物資、技術交流聯系、降低中間成本
(3)效益:實現規模效益、提高經濟效益
60、工業集聚的弊端
(1)污染:集聚會加重污染,同時也可以集中處理廢物,降低污染
(2)競爭:企業間同質化(同類型企業聚集過多)惡性競爭
(3)城市病:交通擁堵、地租上漲、物價上漲、治安惡化
61、工業分散的原因(如某企業零部件廠商遍布全球)
(1)充分利用各地區優勢資源 ,降低成本,獲得經濟效益
(2)擴大企業影響力,實現全球戰略(如跨國公司)
(3)規避關稅壁壘 (4)快速打入各地區市場
62、修建水利工程的影響
有利影響:
(1)徑流:調節河流流量,削峰補枯。
(2)泥沙:減少下游泥沙淤積,緩解河床抬高(地上河)
(3)作用:發電、航運、養殖、旅游、灌溉
(4)氣候:調節小區域氣候,增加濕度減小溫差
不利影響:
(1)災害:不合理施工容易誘發地質災害(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
(2)移民:庫區水位上漲淹沒土地,造成移民問題
(3)物種:影響生物多樣性
(4)泥沙:入海沙量減少,導致三角洲退化(向陸地后退)、海岸侵蝕加劇;同時上游庫區泥沙淤積增多
(5)生態問題:造成庫區地下水位上升,誘發土地鹽堿化
63、天文臺選址條件
(1)天氣:氣候干燥晴天多、風力小有利于觀察
(2)海拔: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高
(3)緯度:高緯度地區有極夜觀察時間長; 低緯度地區觀察范圍廣(南北半球均可觀察)
(4)人為:基礎設施好、設備技術先進、光污染、大氣污染少
64、航天衛星基地選址條件
(1)土地:地形平坦開闊、有充足建設用地、地質條件好
(2)緯度:緯度低地球自轉線速度大,利用自轉慣性,節省燃料,利于衛星發射
(3)天氣:降水少睛天多
(4)位置:遠離人口集中區和城市
(5)交通:交通運輸條件好,便于航天器材運輸
(6)國防:從國防考慮一般位于人煙稀少的地方
65、中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甘肅酒泉、四川西昌、山西太原、海南文昌模塊化施工的意義
(1)工期:同時建造、縮短工期、節約時間 (2)成本:利用不同地區優勢,降低生產成本
(3)技術:降低大型工程技術難度 (4)環境:有利于減輕對生態環境破壞
66、產業轉移對遷入地的影響
有利影響:
(1)經濟:促進資源開發,經濟發展、增收就業
(2)基建:加快城市化,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3)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推動第三產業發展
不利影響:
(1) 環保:造成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消耗增加
(2) 土地:占用耕地資源、土地資源
67、產業轉移對遷出地的影響
(1)污染:減輕資源消耗、環境污染
(2)產業:促進產業升級,為高端產業發展提供資源不利影響
(3)經濟:短期內造成經濟衰退、失業率增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