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稅四期打通了稅務與市場監管、海關、銀行等部門的數據壁壘,整合發票、銀行流水、物流、社保等多維數據,實現了對企業“稅務畫像” 的精準分析,企業一旦有異常行為將自動預警。
大數據治稅下,企業稅務面臨著更嚴格的監管。一旦引發稽查,企業應對不當甚至可能會加重問題。
比如,有些企業可能并非主觀偷漏稅,然而在面對稽查人員時,卻因為慣性思維或應對話術不當,被認定為"主觀故意"而加重處罰。
為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在面對稽查人員時,以下9句話一定不能說!
01、“我們公司沒有問題”
這種一口咬定沒問題的表述容易讓稽查人員反感,稅務稽查是基于數據異常或風險線索啟動的,若企業直接否認問題,可能被視為不配合,導致稽查范圍擴大,甚至引發更深入調查。
正確做法:企業應基于數據,如發票流、資金流、貨物流等,客觀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點,與稽查人員坦誠溝通。
02、“憑證還在整理,暫時提供不了”
稅務稽查要求企業及時提供資料,拖延會被認為故意隱瞞,可能導致罰款甚至更嚴重的處罰。
正確做法:平時就要把發票、合同、銀行轉賬記錄等文件按時間分類整理好,存在電腦或云端。收到稽查通知后,立刻把所有資料打包準備好,最多2天內提交,避免被懷疑拖延。
03、“同行都是這么干的”
稅務只看法律,行業潛規則不合法照樣處罰。比如用私人賬戶收公款,就算全行業都這么干,被查到一樣算偷稅。
正確做法:定期找財稅顧問檢查公司業務流程,比如銷售收款、采購付款等環節是否符合最新政策,發現問題馬上改,別跟著“行業習慣”走。
04、“具體業務我不清楚,得問老板”
一問三不知會讓稅務局覺得公司管理混亂,懷疑財務數據造假,可能查得更嚴。
正確做法:業務負責人要懂基礎財稅知識,至少能說清自己部門的業務流程。財務部每季度給業務部門培訓,教他們怎么配合稅務檢查。
05、“系統故障導致數據丟失”
稅務局會認為企業故意銷毀證據,可能直接調取銀行、供應商等第三方數據比對,查到問題罰款更重。
正確做法:重要數據(比如銷售記錄、電子發票)至少存3個備份:公司電腦、移動硬盤、云端。
06、“我們一直都是這么申報的”
稅法經常更新,老方法可能已經違規。比如以前研發費用隨便歸集,現在必須按明細分類,不改就等著補稅。
正確做法:財務每月對照稅務局官網的最新政策,做一張《申報注意事項表》,標出和以前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哪些費用不能抵扣、哪些收入要交新稅種。
07、“利潤低是因為行業不景氣”
光靠嘴上說沒用,稅務局會用大數據看同行業其他公司的利潤率,如果差距太大,直接認定你隱藏收入。
正確做法:提前準備好證據,比如行業協會的調研報告、客戶取消訂單的郵件、原材料漲價的通知,用實際文件證明生意難做,不是故意做低利潤。
08、“這是老板要求的,我不負責決策”
財務人員如果明知違規還照做,可能一起被追責,輕則罰款,重則吊銷會計證甚至判刑。
正確做法:老板要求做有風險的事,財務應給出風險提醒,并保留聊天記錄等,留下證據,避免背鍋。
09、“需要請示上級才能回答”
反復推脫會讓稅務局覺得企業在掩蓋問題,可能派更多人來查,甚至查封電腦、賬本。
正確做法:公司內部提前明確應答權限,比如:
普通問題(比如收入金額、費用明細)由財務當場回答;
復雜問題(比如稅收優惠政策適用)由財務總監24小時內回復;
敏感問題(比如歷史遺留稅務問題)3天內給書面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