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主辦,中興新云服務有限公司、浪潮數字企業技術有限公司、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久其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AI+會計行業高質量發展”主題論壇暨2025年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結果發布會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論壇正式發布了2025年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的評選結果,并邀請各界嘉賓對入選十大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深入解讀,對潛在影響的五項信息技術進行前景判斷。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黨委書記張鋒表示,以DeepSeek為代表的新一代AIGC大模型技術對數字中國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在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引擎的同時,也給會計改革發展帶來了新的利器。希望各界攜起手來,積極探索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模式和規律,共同推動信息技術在我國會計工作的應用水平。
活動上,2025年影響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結果發布。2025年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分別是: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會計大數據分析與處理技術、中臺技術(數據中臺、業務中臺、財務中臺)、流程自動化(RPA和IPA)、財務云、數電票、數據治理、商業智能(BI)、數據挖掘、多模態數據分析。
2025年五大潛在影響技術分別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財務多模態垂直大模型、智能體(AI Agent)、數字員工及其智能調度管理、業財稅融合與數據編織。
評選委員會主任、智能財務研究院院長、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勤從評選的設計、投票樣本和情況、投票結果等方面介紹了本次評選的情況。他表示,評選結果顯示,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首次上榜即登頂十大技術首位,成為年度最受關注技術,多模態數據分析亦首次入榜,在潛在影響的榜單中也出現了新的面孔,即當前非常熱的AI Agent智能體技術。此外,信息安全相關技術在本次評選中關注度較低,與國際同類評選存在差異,值得思考。
中國核工業第五建設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會計師許東升說,從技術層面看,多模態大模型通過融合非結構化與結構化數據、構建智能體,重塑財務管理中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全流程,但企業實際應用需應對多種挑戰。未來轉型中,企業需結合管理實際選擇高附加值場景,財務人員則應借力大模型技術與大數據支持,把握AI+會計時代機遇。
本次評選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財務處處長李雪輝以醫療行業為例,展示了AI技術從業務端向財務端的滲透路徑。同時,李雪輝提到,醫療行業的AI應用需兼顧安全性與倫理性,例如在智能決策中保留人工干預節點,確保技術應用符合醫療行業特殊合規要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