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交易里,波動率標的資產價格波動越大,期權價格就越貴,賺錢機會也可能越多。但波動率是高是低,怎么判斷?今天咱們用最通俗的話,教你幾招看懂波動率的門道。
一、波動率會“均值回歸”,有高有低
波動率有個特點:它不會一直高,也不會一直低,而是像彈簧一樣,總想回到“平均水平”。
比如,某只股票過去一年的波動率平均是20%,現在突然飆到40%,那它大概率會慢慢往20%附近回落;反過來,如果現在跌到10%,未來可能會反彈。
怎么用?
波動率高的時候(比如40%):期權價格通常很貴,這時候賣期權(比如賣認購或認沽)可能更劃算,因為波動率接下來可能下降,期權價格會跟著跌。
波動率低的時候(比如10%):期權價格便宜,這時候買期權(比如買認購或認沽)可能更劃算,因為波動率接下來可能上漲,期權價格會跟著漲。
二、歷史波動率對比一下就現形
歷史波動率是標的資產過去一段時間的真實波動數據,就像一面鏡子,能照出波動率的高低。
怎么算?
不用你動手算,交易軟件(比如同花順、東方財富)里都有現成的“歷史波動率”指標,直接看就行。
怎么用?
波動率比歷史值高很多:比如歷史波動率平均20%,現在期權波動率飆到40%,說明市場情緒太瘋狂了,期權價格可能被高估,接下來波動率大概率會下降。
波動率比歷史值低很多:比如歷史波動率平均20%,現在期權波動率跌到10%,說明市場太冷清了,期權價格可能被低估,接下來波動率大概率會上漲。
注意:歷史數據只是參考,不能完全照搬,但長期看,波動率很少長時間偏離歷史均值。
三、波動率分“高、中、低”三檔,對應不同策略
雖然波動率沒有絕對的高低標準,但可以人為劃個范圍:
高波動率:比如超過歷史波動率均值1倍標準差(比如歷史均值20%,標準差5%,那么25%以上算高)。
適合策略:賣期權(比如賣認購或認沽),賺波動率下降的錢。
低波動率:比如低于歷史波動率均值1倍標準差(比如15%以下算低)。
適合策略:買期權(比如買認購或認沽),賺波動率上漲的錢。
中等波動率:在歷史均值附近波動,比如18%-22%。
適合策略:看方向(比如看漲就買認購,看跌就買認沽),波動率的影響相對較小。
四、波動率越高,期權越貴,但風險也越大
為什么波動率高的期權價格更貴?
因為波動率越高,標的資產價格漲跌的可能性越大,期權變成“實值”(賺錢)的概率就越高,所以期權價格更貴。
但別被高波動率迷惑:
波動率高≠一定賺錢:如果方向判斷錯了,波動率再高也沒用。比如你看漲買了認購期權,結果股票大跌,波動率再高你也虧錢。
波動率低≠不能買:如果市場長期橫盤,波動率低,但突然出了個大消息(比如政策利好),波動率可能瞬間飆升,期權價格也會暴漲。
五、波動率陷阱:別被短期波動忽悠
波動率有時候會“抽風”,比如:
突發利好/利空:比如某公司突然宣布業績暴漲,波動率可能一天內翻倍,但第二天就回落。
節假日效應:長假前市場波動率可能升高,因為大家怕假期出幺蛾子,但假期后波動率會下降。
怎么防?
看長期趨勢:別盯著一天的波動率,至少看1個月、3個月的歷史波動率。
結合其他指標:比如成交量、技術形態,避免被單一波動率誤導。
看波動率其實沒那么難,關鍵是要給它“貼標簽”(分級),然后看看過去的表現(歷史波動率)。如果現在的期權波動率比歷史波動率高很多,那可能被高估了,適合賣期權;如果低很多,那可能被低估了,適合買期權。總之,波動率是期權投資里的“風向標”,學會看它,就能在期權市場里少走彎路!
期權相關的知識、開戶、個股詢價、股指期貨交易來源:期權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