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姐妹們,我是萌芽。
今天想跟大家聊個老生常談、卻總是讓人頭疼的話題:數學計算。
常言道:“數學想學好,計算躲不了。”
最近我社群不少姐妹都提到了類似的困惑:
孩子學奧數時,比如裂項題,總是死記公式,原理沒吃透,越學越懵; 三年級孩子做題思路都對,可每次最后一步算錯了,急人!
正巧那段時間,我們請來了派培優數學課強基競賽研究中心主任、“希望學”強基體系創始人李昊偉老師,為社群姐妹帶來一場干貨滿滿的計算力講座。
還沒等我開口,李老師就用他專業而清晰的講解,幫大家把“計算到底難在哪、該怎么補”講透了。
這場答疑結束后,我和昊偉老師又私下聊了很久,越聊越覺得——“計算”真的是絕大多數孩子的軟肋。
很多時候,孩子的數學成績“看起來”是粗心:概念懂了,思路也對,最后一步卻又算錯了。
但歸根結底,還是計算力不扎實,大腦算力跟不上。
尤其到了中高年級,題量大、時間緊、難度高,計算能力一旦不過關,就容易陷入“越學越錯、越錯越慌”的惡性循環。
所以在我家的輔導里,計算訓練始終是核心重點。
你可能沒注意——從一年級到六年級,計算難題貫穿始終。
每個年級都有不同的“計算難點”,像一道道關卡,必須一一攻克。
于是我和昊偉老師聊起來,我問他:
能不能把一到六年級所有和計算相關的重點題型、易錯點和提升方法,系統梳理出來,幫更多家庭避開那些反復踩坑的彎路?
于是我當即和李昊偉老師一拍即合——說干就干!
很快,他就整理出了一份小學階段“計算能力”全景圖:
從小低、小中、小高三個階段,分別梳理了校內數學與競賽體系中常見的計算題型和關鍵知識點。
整整十頁內容,都是李老師多年教研經驗的精華,干貨滿滿,極具參考價值
(很多聽完講座的姐妹都表示“這才是真正有用的計算指導”!稍后我也會挑一些重點內容跟大家拆解;完整版PDF可以進群找小助理領取~)
這份資料真正做到了兩件事:
? 從年級維度+考試類型,清晰劃分計算的學習重難點
? 明確告訴你:每個階段到底該學什么、考什么、怎么補什么
不僅幫你看清了孩子當前計算卡在哪個環節,也能讓你清楚下一步應該怎么做。
說到底,孩子計算出錯看似五花八門,但根本原因常常是一樣的:前置知識沒學扎實。
說到底,孩子計算出錯,看起來是粗心、馬虎,實則大多源于前置知識沒打牢。
什么是前置知識?簡單來說,就是當前知識點的基礎依托。
小學數學是六年一貫、層層遞進的結構——前面沒學好,后面必定吃力。
比如:
五年級開始學小數除法,很多孩子頻繁出錯,根源其實在于三四年級乘除法的薄弱;
六年級搞不清運算順序,可能是二年級豎式和進位退位就沒練扎實。
計算學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螺旋上升、逐步遞進的過程。
我們以人教版數學為例,按年級整理了小學六年計算類題目的關鍵前置知識點,方便大家對照查缺。
孩子除法總錯?別急著練除法題,先回去把乘法練扎實;
孩子總算錯小數?多半是整數加減乘除不牢靠。
一旦發現計算問題,第一步不是狂刷題,而是回溯前置知識,精準補漏。
這份清單就是幫你快速定位問題、對癥練習的工具,下面是部分節選內容。
光知道每個年級要學什么還不夠——
現在的數學,早已不僅僅是課本知識的掌握,更是選拔性學科。
不同年級有不同的學習重點:
小低階段:以加減法為主,打好數感和計算基礎
小中階段:進入乘除法系統訓練,建立運算規則意識
小高階段:小數、分數和四則混合運算全面展開,難度升級
而不同類型的考試,對計算的要求也完全不同:
校內考試重在準確率與概念運用,難度適中,更側重基礎扎實度
奧數與競賽則更強調技巧性與靈活性,比如換元法、湊整法、拆數補法等,需要更強的數感和策略思維
接下來,我將結合這份資料,帶大家系統梳理:
小學各年級在不同考試中,計算到底“怎么考”“考什么”。
小低年級(1-2年級)
低年級階段,孩子需要掌握三位數加減法(進位、退位的概念)和表內乘除法的計算,重點在于加減的運算。
下面這張圖是校內對計算能力的要求,如果家里有一、二年級的娃,那么這張圖可以保存下來,日常練習中就著重找這些內容來攻克。
雖然都是加減計算,但我們還能發現,不同的考試中考的形式也不同。
校內數學較為簡單,普遍都是列豎式結算,有難度的就是基礎豎式謎,這些題孩子們都做過。
但在數學競賽中,除了要求孩子掌握基礎的計算功底外,還更看重孩子對計算思維的理解。
所以在數學競賽中,小低階段的孩子還需要掌握:
百以內的加減法巧算,如湊整法、添補法、分組法、位值原理等;
找規律,如等差數列、等比數列、斐波那契數列等;
三位數方框型和字母型的豎式謎;
巧填算符;簡單的定義新運算。
比如希望杯的經典題型——圖形豎式謎。
還有如YMO的斐波那契數列、位值原理等題型。
IHC培訓的填數游戲、巧填算符等。
小中年級(3-4年級)
小中階段,孩子需要打好整數計算的基礎和四則運算定律的技巧,學習的重點更傾向于乘除的運算。
下圖是校內的要求,在乘除學習之外,還有小數、分數的認識及簡單計算,為小高階段的混合運算做準備。
校內考試基礎題較簡單,只要耐心計算就可以了,拓展題和難題形式更靈活一些,但難度也不會太高。
在數學競賽中,則更看重技巧的運用,比如:
乘除法運算,如湊整法、拆數補法、商不變的性質、添去括號;
四則混合運算,如乘法分配律;
乘除法豎式謎;
用字母表示數;
等差數列的計算;
特殊數列的計算;
頭同尾合十。
比如三年級YMO頭同尾合十、特殊數巧算等題型,這類題數字一般都很大,如果硬算就會越算越復雜。
還有如四年級希望杯中出現的四則混合運算題,也是競賽中常見的一類題型:
小高年級(5-6年級)
小高階段對孩子的要求是熟練掌握小數和分數的加減乘除法計算。
這個階段需要孩子充分理解分數、小數的邏輯關系,并掌握彼此之間的轉換及運算。
考的題目不難,但難就難在各類數的處理,數字一復雜,孩子算起來就容易出錯。
數學競賽對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一些,不僅數字更復雜、還需要孩子算對、算快,這就少不了以下這些知識的助力:
小數巧算
分數巧算
分數裂項
連分數
平方和與平方差公式
比如希望杯的分數裂項、連分數等題,這類題數字大又復雜(通常會有四位數如“2022”且難以約分)。
以上就是我從李昊偉老師那里學到的——小學階段計算能力的完整分層體系,按年級分為三大階段,每個階段的學習重點各不相同。
從橫向來看,校內考試偏基礎,側重計算準確率;
而競賽類考試則更注重技巧與靈活度,不僅要求基本功扎實,還需掌握諸如湊整法、拆數法、換元法等高效策略。
具體每個年級學什么、怎么考,李老師都已經整理進這份資料中。
有需要的姐妹在文末點贊和轉發,在“萌芽研究所BUD”公眾號消息框回復“小學計算”,就可以獲得這份資料啦。
昨天早上曹爭老師還告訴我一個好消息:派培優幼小銜接班本月正式上線啦!
這對正在讀大班的孩子來說,真的是超前一步的好機會。
本次課程分為兩個班型:
?零基礎班:適合沒有拓展經驗的孩子
?進階班:針對有過摩比、小猴、學而思等思維課基礎的孩子,通過測評分班,最高能直升競賽班!
也就是說,從大班起就能走上系統化的小奧路徑,真·贏在起跑線,我都羨慕了。
我今天給弟弟上派培優數學課,是因為它真的是中國奧數體系里難得的“小班名師直播課”——
打通校內拓展、淺奧到深奧,進則競賽大神,退則校內滿分。
適合大班到初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數學成為每個孩子的優勢學科。
點擊預約報名
加入我們的咨詢群,還有數學能力水平的測評,以及一份超實用的資料包——《小學奧數題型與解題思路》大全(133頁)。
涵蓋淺奧七大模塊的核心知識點與典型題型,適合鞏固拓展一體化使用。
群內還不定期有關于培優路徑、淺奧體系、競賽活動的講座分享,感興趣的姐妹歡迎進群領取~!
▲掃碼添加小助手入群
以上,共勉。Yours,萌芽~
感謝你的 點贊 推薦 和 轉發,咱們不走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