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歲月的長河中,供銷社宛如一座記憶的寶庫,那些曾經擺滿貨架的老物件,不僅是實用的商品,更是時代的見證者,它們承載著一代人的生活點滴與溫暖回憶。
1.還記得那印著大紅喜字的搪瓷盆嗎?它可是供銷社里的“明星產品”,也是結婚必備的“萬能盆”。洗臉、洗菜、腌咸菜、裝油……它無所不能。即便磕掉了瓷,抹點油漆接著用,皮實耐用,堪稱那個時代“節儉美學”的典范。還有搪瓷缸,白底藍邊或綠邊,印著“為人民服務”等紅色標語或牡丹圖案,拿在手里,滿滿的都是時代感。
2.鋁制飯盒:對于工人和學生來說,鋁制飯盒是每天的“標配”。它堅固耐用,密封性好,無論是裝飯菜還是盛米湯都不在話下。圓形的、長方形的,各種款式應有盡有。帶著它去工廠、去學校,中午打開飯盒,飯菜的香氣四溢,那是家的味道,也是滿滿的幸福。
3.鐵皮暖壺:有著獨特的魅力。綠漆剝落的暖壺膽,外頭套著鐵絲網,每次灌滿開水,它就會“咕嚕咕嚕”地唱歌。小時候,總是好奇地聽著這聲音,感受著熱水帶來的溫暖。要是不小心把它摔碎了,那巨響能讓整個屋子都為之一震。
4.雪花膏:它供銷社的常客。友誼牌、蛤蜊油等,圓形扁鐵盒,盒蓋圖案多為雪花或花卉。在那個護膚品相對匱乏的年代,它可是女孩子們的“美容神器”,冬季往臉上一抹,就能有效防止皮膚干裂。用完后的鐵盒還能當作針線盒,繼續發揮余熱。
5.老式果匣子:承載著滿滿的甜蜜與期待。里面裝著牛舌餅,上面一層砂糖,軟軟甜甜,還有橘子形狀的魚兒糖,酸酸甜甜。80年代走親訪友,果匣子是常見的禮物,只是有時會出現甲送乙,乙送丙,最后又回到甲手中,打開卻發現長毛了的有趣情況。
6.麥乳精:那可是40年前的奢侈品。有小盒卵形白色的,也有大盒圓粒形淺黃色的。泡著喝很甜,干嚼著吃更香,是孩子們夢寐以求的美味。在物資并不豐富的年代,能喝上一杯麥乳精,簡直是無比幸福的事情。
7.算盤:在供銷社里可是重要的“角色”。噼里啪啦的算盤聲。仿佛是供銷社的“背景音樂”。售貨員們用它熟練地計算著各種商品的價格,那手指在算珠間飛舞的樣子,簡直就是一種藝術。
8.桿秤和盤秤:在供銷社里,計量工具必不可少。桿秤和盤秤就是售貨員的好幫手。稱米、稱油用桿秤,提起來一稱,計量精準,童叟無欺;稱桃酥、飴糖等散稱食品則用盤秤,根據不同的計量單位更換砝碼,方便快捷。而算盤,更是供銷社財務和售貨員的“計算神器”,熟練的店員能讓算珠在指尖飛舞,快速準確地完成計算。
9.手搖式電話機:是供銷社里的“通訊中樞”。需搖動手柄發電接通總機,再轉接號碼。通話時常常需要大聲喊,遇到線路忙時,可能要等待數小時才能接通。但即便如此,它在當時也是極其重要的通訊工具,讓信息能夠在不同地方之間傳遞。
10.的確良布料:在70年代的時尚界占據著重要地位。雖然透氣性不佳,但憑借著挺括、耐磨的特點,成為人們做衣服的熱門選擇。人們拿著珍貴的布票,邀請裁縫上門量身定做,一件的確良襯衫往往能穿上多年,是當時人們眼中的時尚單品。
11.飛鳥牌鞋油:是城市中在機關、政府單位工作的人打理皮鞋的好幫手。扁平的鐵盒,小小的一盒,卻能讓皮鞋變得锃亮,讓人出門時更顯精神。只不過,對于常穿布鞋和膠質涼鞋的農村人來說,它并不是生活中的常見品。
12.小人書:巴掌大的“精神樂園”。《孫悟空》,《水滸傳》等連環畫風靡一時,孩子們攢著零花錢買上一本,就能在小伙伴中“稱霸”。那些精美的畫面和精彩的故事,陪伴著孩子們度過了一個個美好的時光,如今泛黃的小人書已成了收藏市場的寵兒。
13.收音機:作為“三轉一響”之一,是供銷社里的王牌產品。在那個娛樂方式匱乏的年代,它可是家庭中的“文化中心”,每天定時播放著新聞、音樂、評書等節目,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在那個年代,結婚三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手表。
14.自行車:在供銷社的陳列中,自行車總是占據著顯眼的位置。上海的“鳳凰”牌和“永久”牌,天津的“飛鴿”牌,是自行車中的“明星”。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擁有一輛自行車意味著極大的便利和小小的“奢侈”。
15.手表:在供銷社的柜臺里閃耀著獨特的光芒。上海牌手表和北京牌手表,是人們眼中的“高檔貨”。一塊手表戴在手上,不僅能準確看時間,更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16.縫紉機:供銷社的縫紉機區域,“飛人”牌和“蝴蝶”牌縫紉機是熱門商品。對于家庭主婦們來說,縫紉機是家庭生活的好幫手。
17.手電筒:我小時候還用過這種電筒,在電筒下方有個蓋子,里面放了兩節大號電池,有時候接觸不良要敲兩下才有亮。
18.油燈:油燈是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重要物件,那時候農村大多都還沒有通電,只能靠油燈來照明。
19.水壺:不管是出行還是下地干活都是必不可少的,質量也是杠杠的,磕著碰著掉地上還是照樣用。
20.鐵皮玩具:鐵皮制成的小汽車、小青蛙、小火車等玩具,雖然沒有現代玩具的高科技元素,但卻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簡單的造型,鮮艷的色彩,成為了那個時代孩子們童年的美好回憶。
這些供銷社時期的老物件,每一個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它們見證了那個物資相對匱乏但人們生活簡單而充實的時代。如今,它們大多已退出歷史舞臺,但當我們再次看到它們時,那份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歲月的感慨便會油然而生。它們就像一把把鑰匙,打開了我們心中那扇通往過去的門,讓我們能夠重新領略那個時代的獨特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