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如同一股強勁東風吹進各大高校,為傳統教學帶來了全新變革。這場以“AI+教育”為核心引擎的教學改革創新正在進行中:傳統黑板與粉筆的界限正在消融,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大屏上跳動的實時數據、虛擬仿真的商業場景,以 AI助教與學生的深度互動。
在上海商學院這座以商科見長的學府里,隨處可見的是從理念到實踐的全方位蛻變,教育在這里真正回歸到“育人”的本質。今天,我們以上商為例,我們來感受一下教學改革創新的魅力。
走進《大數據處理與分析》課堂,學生們不再是被動的代碼搬運工。AI助教根據每個人的學習軌跡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源,學渣卡殼時彈出專屬微課,學霸則能挑戰更高難度的商業實戰案例。
最讓人耳目一新的是“商業劇本殺”模式:學生們化身數據偵探,通過分析某奶茶店銷量暴跌的“案情”,調取消費記錄、搭建預測模型、模擬促銷方案,最終用生成式AI制作PPT路演。這種沉浸式學習讓原本抽象的算法公式變得鮮活,有學生笑稱:“現在做項目像創業,期末報告都能拿去給真實店鋪當方案了!”
這種變革背后,是學校對商科教育痛點的精準診斷。長期以來,商科課程存在工具化傾向,學生往往淪為“代碼工具人”。上海商學院的破局之道,是將AI技術深度融入教學全鏈條。
截止目前,該校已建成8個“AI+專業”,并首批建設了14門“AI+課程”。正是這種“AI+專業”的立體架構,讓技術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成為撬動思維的杠桿。
在《女裝設計》課程中,上商將“AI賦能設計,重塑時尚未來”作為課程亮點,學生們親自操作AI工具完成從設計企劃到產品開發的全過程。學生們將自己的設計構思輸入智能生成工具,觀察AI如何快速高效地將創意轉化為可視化設計方案。
如果你覺得“AI+專業”超級酷,那上商的“AI 基建”更是出乎意料。公共計算機實驗室部署的DeepSeek-R1-7b模型實力拉滿,學生跑數據模型無需排隊;虛擬實驗室里,學生能模擬開一家“AI 咖啡店”,從選址到庫存管理全流程數字化。
在線上,智慧樹、超星等平臺拼成“教育 App Store”,每個學生都有專屬學習 的空間,實時顯示知識薄弱點。最神奇的是AI、巡課系統,能自動生成課堂亮點摘要,識別學生提問高頻詞,上周某節課的關鍵詞云里,“直播帶貨”“數據安全”等詞匯格外醒目,倒逼教師調整教學重點。
這些變革正在重塑教育生態。學生在“互聯網 +”大賽、“挑戰杯”等賽事中屢獲佳績,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五年位居上海高校前列,企業評價里“會技術、懂商業、能創新”成了高頻詞。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課堂從知識傳授轉向能力培養,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探究,教師從“教書匠”變為“學習設計師”。這種范式轉換,讓商科教育真正與數字時代同頻共振。
在《女裝設計》的課堂,幾組學生圍在一起,激烈地討論AI方案,教師在一旁,耐心指導,鼓勵學生打開思維的閃光點。
或許這時候,大家會明白:上海商學院的改革不是跟風追熱點,而是真正把AI當成“教育破壁人”——它打破了課堂與職場的壁壘,讓學生在虛擬商業場景中積累實戰經驗;打破了知識與實踐的隔閡,用AI工具賦能思維躍遷。
當商科教育搭上AI快車時,上海商學院以出色的育人成果吸引著心懷商學夢想的學子。從這里走出的學生,終將帶著課堂里培養的商業思維與技術素養,在真實職場中續寫屬于他們的商學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