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5月8日,南京一中舉行“南浦星”命名儀式。被命名的“南浦星”為一顆永久編號為530768的小行星。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和深空探測研究部主任趙海斌向學校頒發“南浦星”命名公報、命名證書。“南浦星”中的“南”取自南京一中南校區所在地中山南路301號,“浦”則來自南京一中北校區所在地浦云路64號。
頒授命名證書儀式現場。主辦方供圖
據趙海斌介紹,南浦星的軌道偏心率為0.253,軌道傾角為6.734度,軌道半長徑為2.301天文單位,這就是說,南浦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2.33億公里,繞太陽一周需3.49年。南浦星在軌道上以每日164萬公里的高速奔騰前進,相當于每秒19.0公里的速度在繞日運行,由于距地球有數億公里,因此從地面上看上去,南浦星在星空中顯現出緩慢地移動。南浦星與地球的最遠距離達5.81億公里,最近時只有1.08億公里。
命名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常進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為學校送上祝福。命名儀式結束后,南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教授、南京一中1999屆校友黎健為崇文學子帶來一場題為《流浪行星入侵太陽系》的講座。
南京一中黨委書記居艷表示,“南浦星”的成功命名,標志著國際社會對于南京一中辦學發展成就,特別是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所作貢獻的充分肯定。這顆編號為530768的獨屬于南京一中的小行星將永遠提醒我們,教育既要腳踏實地深耕杏壇,更要仰望星空胸懷宇宙。
20世紀,在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竺可楨先生的指導下,南京一中修建了全國最早的中學氣象站。1985年,學校修建全國第一個中學天文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原臺長張鈺哲為天文臺所在的教學樓親筆題寫樓名“望星樓”,希望崇文學子能夠在格物致知中叩問蒼穹。
建校以來,南京一中培養了一大批在文化、教科、藝體領域的領軍人物,在社會上贏得了良好的辦學聲譽。新時代以來,南京一中聚焦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形成以丘成桐少年班、江蘇少年工程院、院士1課堂為中心的科學教育課程矩陣,學校也是南京市首家開展“一校兩址”辦學的中學。宇宙蒼穹中,除了“南浦星”,還有“家祥星”“劉林星”“饒子和星”三顆南京一中校友小行星閃耀。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