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優居”的關鍵轉型期,廣東將如何構建“好房子”建設標準體系?如何破解住宅建設痛點,重塑行業發展邏輯?
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專訪了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廣東省建設科技與標準化協會會長楊仕超,圍繞“問題導向、提升品質、走入未來”三大核心原則,解析這一體系的實踐路徑與創新內涵。
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廣東省建設科技與標準化協會會長楊仕超 (受訪者供圖)
1
直面沉疴
以問題為導向破解“住得糟心”困局
當前,廣東城鎮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日益增多。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發布的《廣東省住房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全省超半數城鎮家庭為租房戶,深圳、東莞租房率高達76.8%和75.3%,改善性住房需求逐步釋放,過去在解決“有沒有”時期追求速度和數量的發展模式,已不適應當前解決“好不好”問題、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要求。
“好房子首先要解決通病,讓居民住得安心、舒適。”楊仕超認為,尤其是滲漏、隔音差、空間壓抑等投訴焦點問題,必須要解決,否則“好房子”無從談起。
針對嶺南地區多雨潮濕引發的滲漏難題,“重材料輕構造”的傳統思維正在轉變。楊仕超強調,以屋頂為例,北方屋頂坡度設計側重積雪滑落,而嶺南地區優先考慮排水效率,優化屋面坡度、虹吸排水等。“住宅的防水同樣如此,堵不如疏,屋頂、墻體內部設置排水構造,排水和防水相結合,漏水就減少了。”
在結構耐久性方面,針對廣東普遍存在的地基問題,楊仕超提出了“百年結構”理念,強調地基基礎與結構形式適配,提升建筑壽命周期安全性。
空間體驗優化是另一重點。“國外住宅樓板厚度可達210~270mm,我們的樓板不僅隔音效果差,甚至在裝修時直接被打穿。”針對住宅樓板厚度普遍僅有100~120mm的問題,楊仕超建議樓板厚度至少達到180mm。在他看來,提升層高與樓板厚度不僅改善居住壓抑感,更能為裝配式裝修提供“無梁無柱”的靈活改造空間。
2
品質進階
從“能用”到“好用”的價值躍升
滿足現有標準只是“合格品”,好房子必須是“優等品”。
在專訪中,楊仕超對此進行了詳細闡述。他認為,品質提升需從功能性細節、個性化需求與文化內涵三方面突破,實現從“住得進去”到“住得滿意”的跨越。
細節把控首先體現在建造精細度。從建筑材料的選擇到施工工藝的把控,每一個細節都影響著房屋的品質。當前建筑施工誤差普遍在2~5cm之間,但裝修部件的誤差遠低于這個數據,常常導致“裝不上、對不齊”等問題。楊仕超認為,未來“好房子”建設應朝毫米級精度發展,這不僅能提升使用體驗,更能推動住宅從“粗放建造”向“精細智造”轉型。
個性化需求驅動產品創新。針對不同人群的居住痛點,應以“全齡友好”“功能可變”為設計原則,例如在戶型布局上,預留“X 空間”,供住戶改造,可靈活改造為兒童房或工作室。在裝修層面,推廣“裝配式+模塊化”組合,為年輕人提供智能馬桶、嵌入式家電,為老年群體配置防滑地面、無障礙衛生間等。
文化內涵賦予建筑靈魂。針對當前住宅“千房一面”的同質化問題,楊仕超呼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嶺南建筑文化基因。“廣府磚雕灰雕、客家壁畫、潮汕木雕嵌瓷,這些元素都可通過現代手法融入建筑。”他認為,好房子不僅是物理空間,更應該作為文化藝術的載體之一,讓居民在居住中感受文化認同。
3
擁抱未來
以科技與跨界重塑行業新生態
“華為造汽車、小米做家居,建筑業必須跳出‘就房子論房子’的局限,不能再閉門造車,必須擁抱科技、跨界融合。”面對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在智能領域的快速布局,楊仕超警示傳統建筑業正面臨“破圈”挑戰。他強調,只有打破固有思維、打破行業壁壘,通過科技賦能與跨界融合,才能構建“智慧、低碳、可持續”的住宅新生態。
華為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布局智慧家庭研究,如今已取得顯著成果。楊仕超認為,建筑行業應與科技企業加強合作,將智能技術融入建筑設計和建設中,實現住宅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通過建設信息系統、環境智能管理系統、智能照明系統等,打造智慧住宅,提升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適度。
此外,AI技術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AI可以用于收集用戶訴求和先進技術信息,在設計前幫助設計師拓寬思路、優化方案,設計完成后進行模擬測試,提前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AI技術的應用將推動建筑設計和施工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方向發展。
“‘好房子’建設的目標,是為人民的高品質生活造房子,提供高品質的生活平臺。”楊仕超強調,目前廣東正著力構建省級“好房子”建設標準,該標準不能停留在傳統思路上,必須要走出行業“舒適區”,研究建立新體系。
廣東“好房子”建設標準體系的探索,既是對“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回應,更是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破題之舉。正如楊仕超所言:“好房子其實是沒有標準的,但我們需要有消除通病的決心、追求極致的匠心、擁抱變革的雄心。”
廣東建設報記者 趙文霞
◎ 編審:劉麗莎
◎ 美編:楊榆潔
◎ 出品:廣東建設報全媒體內容運營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