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湛江廉江的紅土地上,生長著酸甜可口的“中國橙王”——紅江橙。小小紅江橙,1984年就入選“國宴佳果”款待外賓,2006年被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從此香飄四海,美名遠揚。
然而,“橙”紅是非多。不久前,一批涉“紅江橙”商標侵權系列糾紛案來到湛江麻章法院。但這場知識產權“保衛戰”的最后,原被告雙方不僅握手言和,還談起了今年合作銷售計劃。
反轉背后,是怎樣的故事?
庭前“維權”視頻引發熱議
“王法官,您快看這個視頻。”3月22日,王靜惠法官正像往常一樣翻閱卷宗、梳理案情、核對庭審安排,一聲驚呼打破了寧靜。
法官助理舉著手機快步走來,“網上的這些水果店維權視頻,就是咱手頭上正審理的那批系列案件,現在水果銷售圈里都在傳。”
王靜惠抬起頭,視頻中一名商鋪經營者正激動地訴說著“銷售紅江橙惹上官司”的遭遇。她立刻想起了那批商標侵權糾紛系列案件——廣東某農場有限公司起訴59家水果商行、超市等,指控他們銷售的“紅江橙”侵犯其商標權,要求立即停止銷售侵權產品,并賠償2萬元至6萬元不等的經濟損失。
紅江橙是“中國紅橙之鄉”廉江的一張金色名片。截至2024年,廉江的紅橙種植面積達7.52萬畝,不僅帶動了數萬農村勞動力就業,更成為當地農戶增收致富的“黃金果”。
接到案件時,王靜惠就陷入了沉思:侵權事實明確,若簡單判決可能引發商戶上訴潮,若放任侵權則會動搖紅橙品牌的根基。果然,剛剛立案不久,涉訴商戶已通過組建微信群、推送短視頻進行“抱團維權”,輿情一觸即發。
“必須探索更優解紛路徑,不能讓輿情發酵。”王靜惠立即向特邀調解員了解前期調解情況。
法官走訪涉訴水果商戶
“部分經營者意識到了自己的侵權性質,但多數人反映銷售量不大、利潤不高,賠償能力有限,希望能降低賠償金額或者不賠償。”特邀調解員反饋稱。
經檢索同類案件裁判情況,結合公證材料等證據,王靜惠意識到,若對這批糾紛直接作出裁決,表面上解決了問題,但必定加劇雙方對立情緒,“經營者能認識到自己的侵權行為就好辦了。”隨后,她理清思路,繼續聯合特邀調解員與雙方開展調解工作,并提出了“合理前期費用+企業商戶未來合作共贏”的調解方案。
“示范調解”打開突破口
在進一步溝通中,王靜惠捕捉到了該農場訴訟的真實意圖:維護品牌發展,而非單純索賠。同時對法院提出的調解方案也表示認可。
由于涉案商鋪已建立微信群抱團維權,她決定采取分批調解的策略:首先,化身“軍師”引導農場制定差異化調解方案;隨后,又化身“調查員”實地走訪有調解意愿的水果商戶,建立“一商戶一方案”精細化調解機制。
法官走訪有調解意愿的水果商戶,了解情況
3月27日,17家涉訴商鋪經營者應約到麻章法院參加“面對面”調解。起初,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抗情緒激烈。
“就算是起訴,也應該找果園,我們銷售的橙子都是從果園進貨的,包裝箱也是他們的。”
“但你們冒用我們的商標,也是事實。”
見調解室內充滿火藥味,王靜惠立刻耐心勸說道,“大家先別急,今天是來解決問題的,不是來吵架的,大家都先冷靜一下。”
隨后,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釋法說理:商標就是產品的“出生證明”,未經授權使用該商標,就如同冒名頂替,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開展面對面調解
“雖然你們賣的橙子不是從農場或農場授權的果園進貨,但外包裝箱上突出標注了農場的注冊商標和企業名稱,這種行為也侵害了農場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同樣要承擔法律責任。”經現場普法,商戶們的情緒由對抗轉化為配合。
接著,王靜惠又對農場負責人表示:“你們保護品牌,他們經營生計,大家目標都是一樣的。要是讓他們以后都賣正宗紅江橙,既能夠止損,又能擴大銷路,怎么都比打官司強啊!”
在王靜惠的耐心勸解下,該農場答應降低賠償標準,而且表示歡迎商戶們通過正規渠道經銷正宗紅江橙。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調解協商,17家商戶接受了農場提出的個性化賠償方案。雙方簽署調解協議,并當場支付賠償款項,全部履行完畢。
雙方簽署調解協議,商鋪經營者當場支付賠償款
首戰告捷后,王靜惠法官團隊將首案調解方法作為處理該批案件的范本,迅速開展后續調解工作。同時,調解結果在涉訴商鋪的聊天群陸續傳開,不少經營者主動聯系法院調解。
由于案件涉及多地當事人,麻章法院運用“電話調解+現場核驗”的雙軌機制,為解決糾紛按下“快進鍵”。一方面安排特邀調解員、法官助理通過電話跟蹤調解,提前協調合理方案,另一方面和書記員按照當事人約好的時間組織簽訂調解協議,避免雙方來回奔波。
4月16日,余下42家涉訴商鋪與農場均順利達成調解協議并履行完畢。不到一個月時間,該批系列案調撤率達100%,真正實現了“調解一案、解決一片”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60多人“維權群”變“生意群”
不久后,農場相關負責人帶著一面錦旗來到麻章法院,錦旗上的“傾心調解促發展、公正司法保知產”金色大字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
“更令人欣喜的是,部分涉訴商戶主動聯系我司表達下一步合作意向。”在農場隨附的感謝信里,還有這樣一段話。
“我對這個案件的調解方案是滿意的。經過這件事,廣大水果店和果農也意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以后要經過授權才可以售賣橙子,希望我們湛江的紅江橙能越做越好。”一名水果商鋪經營者在網上發布的視頻表示。
“感謝你們的用心調解,我們的微信群現在都在討論‘生意經’了!”事后,其中一位水果店老板向王靜惠法官團隊反饋,他們之前為應訴而建立的“維權群”,現在變成了“生意群”。
“這里誰供應鳳梨的嗎?”“這個群應該聯合起來進貨,量大拿到更優惠價格。”……60多人的聊天群,經常交流著拿貨渠道、行情信息。
“想不到這次調解,不僅使得一批糾紛得到順利化解,還帶來了雙方合作共贏的機遇,更成為一次知識產權保護理念的傳播實踐。”剛從審判法庭休庭回到辦公室的王靜惠法官,看著熱鬧的聊天群,心中充滿了深深的感慨。
近年來,麻章法院立足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職能,堅持調解為先、快審快結,探索“首案示范+類案調解”模式,打造知識產權“快保護”通道,以低成本、高效率實現權益保護與矛盾化解的雙贏。今年以來,麻章法院辦結知識產權民商事案件558件,調撤率近50%,平均審理時長28.21天。
來源:南方+
湛江中院 麻章法院
審核:黃慧辰
編校:何雪娜
采寫:竇小磊 邱海龍 王曉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