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破壞黑土地資源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及典型案例。《解釋》明確規定:對于永久基本農田,非法占用并毀壞達到“三畝”或者非法采挖黑土達到“五百立方米”的,可以入罪;對于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黑土地,非法占用并毀壞達到“六畝”或者非法采挖黑土達到“一千立方米”的,可以入罪。這一重大司法舉措,對保障我國基本農田和糧食安全,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班固《漢書》上講,“洪范八政,食為政首。” 糧食安全始終是關系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危的重大戰略問題。我國人口眾多,盡管當下我國出生人口出現下降趨勢,有專家預測 到2050 年,我國人口將減到 11.7 億人 ,但是即便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對糧食的剛性需求依然巨大。從糧食現狀來看,糧食生產受自然條件、國際糧食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較大。資料顯示, 2025 年 5 月小麥價格出現瘋漲,多地突破 1.25 元 / 斤,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華北、黃淮干旱,新麥減產,導致供應緊張。這一系列現象都在警示我們,保障糧食產量穩定至關重要。
土地是糧食之母,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就是要保護好農田。我國雖然地大物博,但耕地資源相對有限,特別是優質耕地并不充裕。永久基本農田作為耕地中的精華,是保障糧食生產的核心陣地。然而,現實中違法占用、毀壞基本農田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地方為了短期的經濟利益,違規將基本農田用于房地產開發、工業建設等,還有的隨意改變基本農田用途,進行挖砂、采石等破壞性行為。這些行為嚴重侵蝕了我國耕地保護的紅線,對糧食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在此背景下,“兩高”發布司法解釋,出臺“非法占用并毀壞三畝永久基本農田可入罪” 等規定,可謂正當其時。從法律威懾角度來看,它極大地增強了對違法者的震懾力。以往,由于相關法律規定不夠細化或者懲處力度不夠,使一些人對破壞基本農田的行為心存僥幸。現在明確了入罪標準,讓違法者清楚地認識到一旦觸碰紅線,必將面臨嚴厲的刑事處罰,從而不敢輕易以身試法。
司法解釋中對黑土保護條款的意義同樣不可小覷。黑土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它土壤性狀好、肥力高、水肥氣熱協調,是優質的農業生產資料。我國東北黑土區是北半球僅有的三大塊黑土區之一,面積109 萬平方公里 ,既是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也是良好的生態保護屏障。然而,近年來盜挖、濫挖、污染黑土地等違法行為頻發。此次司法解釋中明確了對破壞、占用黑土地的入罪認定標準,并進行了細化。非法采挖黑土達到 “五百立方米” 的就可以入罪;對于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黑土地,非法占用并毀壞達到 “六畝” 或者非法采挖黑土達到 “一千立方米” 的可以入罪 。這些入罪標準,必將有效遏制破壞黑土地的違法行為,為保護好這片珍貴的土地資源和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從長遠來看,該司法解釋對我國農田保護和糧食安全的積極意義,還體現在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規劃和可持續利用上。能有效促使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在進行土地開發和利用時,更加謹慎地對待永久基本農田和黑土地,時刻將保護放在首位,推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法者,治之端也。“兩高” 發布這一司法解釋,是我國基本農田保護和糧食安全的重要法律保障。針對現實問題,著眼于未來,以法律的強制力為后盾,為我國的糧食安全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屏障。我們更加期待這一司法解釋能夠得到切實有效的貫徹執行,真正守護好我們的 “飯碗田”,讓糧食安全的根基堅如磐石。
(此文為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