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常常陷入這樣的困境:明明身體疲憊不堪,躺在床上卻輾轉反側難以入睡。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會產生焦慮,認為"沒睡著就等于沒休息"。但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即使無法真正入睡,閉目養神這種"清醒的休息"同樣能為大腦帶來寶貴的修復機會。中國人壽壽險天津市分公司和您一起來了解一下。
當我們處于閉目養神狀態——即保持安靜清醒,盡量"什么都不想"時,大腦其實正在進行一種特殊的休息模式。腦電波研究顯示,在這種狀態下,大腦產生的α波和θ波與睡眠期間的腦電活動非常相似。這完全不同于我們清醒活動時產生的β波。
這種狀態可以形象地比作手機的"黑屏待機"模式:雖然設備沒有完全關機,但通過降低運行負荷,顯著減少了能量消耗。同理,閉目養神能讓過度活躍的大腦皮層得到暫時休整,為神經細胞創造恢復機會。許多睡眠專家指出,過分強調"必須睡著"反而會造成心理壓力,形成惡性循環。實際上,平靜地閉目養神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
"昨晚肯定沒睡好,今天狀態一定很差"——這種想法可能夸大了實際情況。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張衛華解釋,睡眠質量應該從兩個維度評估:客觀生理指標和主觀感受體驗,二者有時并不一致。
臨床上常見這樣的情況:患者主觀認為睡眠嚴重不足,但其日間功能、情緒狀態和工作效率并未受到實質影響。這說明身體已經獲得了必要的休息。睡眠專家特別提醒,過度追求"完美睡眠"反而容易引發焦慮,形成"睡眠完美主義"傾向。事實上,人體的睡眠需求存在個體差異,并非每晚都必須達到"教科書式"的完美睡眠。
休息的形式多種多樣,當我們放下對"必須睡著"的執念,反而可能獲得更高質量的休息。在失眠的夜晚,不妨把閉目養神視為大腦的一種智慧型"節能模式",讓身心得到溫和的修復。
內容來源:央視新聞
(醫療免責聲明:本內容僅供健康知識科普及參考使用并不代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能替代執業醫師診斷,不代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