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浙江嘉興一家名為胖都來的商場開業(yè)就沖上了熱搜,這家占地有3萬㎡,開業(yè)首日貨架就被搶空的超市,名字和零售業(yè)標桿胖東來僅有一字之差,也是因為這一字之差,所以引發(fā)了網友的關注。
這場由名字引發(fā)的一個商戰(zhàn)不僅是牽動著企業(yè)的法務團隊,更是讓無數的消費者自發(fā)的加入了討論,那么品牌應不應該有姓名的特權呢?企業(yè)學習和模仿的邊界在哪里呢?
起因是胖都來在海寧市長安鎮(zhèn)開業(yè)了,他的母公司是浙江胖都來商業(yè)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的2月份,法人代表都建民名下關聯(lián)的企業(yè)達到49家。
這家公司呢涉及了服,房地產,文化傳媒等多個領域。開業(yè)當天葉璇、趙亮等請20位明星通過視頻進行祝賀,現場人流量突破了5萬人次,收銀臺排長隊達百米。
就在開業(yè)兩天以后,5月3號胖東來的官方證實已經向市場監(jiān)管部門投訴并且寄出了律師函,認為胖都來涉嫌商標侵權。
對于這個事情,胖嘟來的工作人員解釋,胖是代表豐盈富足,都是取自老板的一個姓氏,強調名字只是符號,品質才是關鍵,并且還聲稱商品是以服裝百貨為主,沒有刻意的模仿超市的業(yè)態(tài)。
法律專家是給出了他們的觀點,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附件指出兩個名稱在自行發(fā)音以及行業(yè)領域的相似性,已經是構成《商標法》中容易導致混淆的一個情形,若侵權成立的話,胖都來可能面臨更名罰款等后果。
網絡平臺上也是形成了幾個陣營!
支持的說胖東來員工工資是當地的兩倍,每周二全體休息,這樣的企業(yè)不應該被碰瓷。
有消費者是曬出了對比圖,胖東來官網顯示著"東來信箱""缺貨登記本"等服務體系,而胖都來社交賬號近期密集的注冊"淘都來""好都來"等相似的商標。
理性的人認為,海底撈也有出現過河底撈,茶顏悅色也碰上茶顏觀色,關鍵還得看服務質量。
部分的消費者認為,胖東來2024年的營收是130億,日均客流過3萬的成績,源于他的員工分紅,50%的利潤,30天的帶薪年假等制度,這些內核是難以復制的。
有人深挖企業(yè)的背景,發(fā)現胖都來股東關聯(lián)公司曾因為不正當競爭被罰過百萬,而胖東來創(chuàng)始人于東來累計捐款超過7800萬,疫情期間多次閉店讓員工休息的操作,被網友稱作是零售業(yè)的清流。
截至5月5號的時間,海寧市市場監(jiān)管局還沒有公布調查結果,胖東來的工作人員向媒體透露,法律程序需要時間,但我們每周仍然接待3萬多名顧客,服務標準不會變。
現在胖都來的第二家門店已經進入了裝修階段,計劃是要在10月份開業(yè)。所以你覺得胖東來和胖都來會不會讓你聯(lián)想成一家公司呢?對于這個事情你有什么看法?
本文綜合自:
@21財經、@新浪網、@極目新聞、@界面新聞、@網易新聞等權威媒體報道,數據截止2025年5月5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