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空戰損失超過30架軍機后,印度水電站突然開閘恢復供水,莫迪政府決定緩和當前局勢了?
在第一輪空戰結束后,被擊落5架戰機的印度僅安分了30小時,就出動大量無人機襲擊巴基斯坦,結果又被打下來至少25架。這個情況,顯然給印度莫迪政府很大的觸動,他們一方面讓國安顧問與巴方接觸,提出讓沖突“就此結束”;另一邊,印度的水電站重新開閘,恢復對巴基斯坦河流的供水。從這些情況看,莫迪似乎感到后怕了,想要緩和局勢。不過也有觀點指出,印度正經歷雨季,并且其水電站蓄水量有限,因此只能開閘放水,并不是對巴基斯坦釋放緩和信號。
對這個情況,有觀點認為,巴基斯坦雖然贏了空戰,但錯過了一個重大戰略機會。此前,巴總理夏爾茲表示,印軍出動了70-80架軍機,原本巴軍能夠擊落15架,但因為不想讓局勢升級,最終選擇擊落5架。但很明顯,面對印度這種國家,只有讓他感到真正的“疼痛”,讓其看到你的“強勢”,他們才會真正評估得失,并且主動平息局勢。從這個情況看,巴基斯坦決策層還存在“軟弱性”,他們覺得打下印軍最好的幾架戰機,就能警告莫迪政府收手,但后者顯然不是這么想的,又發起了第二輪襲擊。因此,巴基斯坦決策層需要堅定決心,不要覺得印度會主動讓步。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沖突發生前的5月4日,印度外長蘇杰生在出席北極圈印度論壇時,突然對歐盟進行猛烈抨擊,聲稱歐洲領導人在涉印事務上態度非常“虛偽”,并表示“我們找的是合作伙伴,而不是說教者”。蘇杰生這番話,看似在“維護”印度的國家尊嚴,實則是指責歐洲在印巴局勢升級一事上,沒有公開力挺印度。然而,蘇杰生的做法看似“解氣”,實則是“無理取鬧”,歐盟采取中立做法并沒有什么問題,也算不上什么虛偽。印度外長的態度尚且如此,可以看到該國對自身國際地位、實力都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因此連續在前線受挫,莫迪政府肯定咽不下這口氣,后續很可能還會發動針對巴基斯坦的襲擊。
那么,印巴沖突是否會升級為全面戰爭?有分析指出,如果沖突能控制在克什米爾地區,那么印巴發生全面沖突的可能性不大。但從目前的情況看,連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附近都響起爆炸聲,局勢已經有明顯外溢的情況,如果持續發展下去,更大烈度的沖突可能會到來。而且,印巴爭議地區克什米爾,不僅是南亞次大陸的門戶,緊貼阿富汗和中國,還能控制瓦罕走廊和喀喇昆侖走廊兩條重要通道。并且,巴基斯坦的生命河印度河,也流經克什米爾。可以看到,控制整個克什米爾,就掐住了巴基斯坦的命脈,并且能拿到通往中亞的通行證。這個戰略價值,對印度的誘惑力太大了。因此在6年前,莫迪修憲剝奪了克什米爾的特殊地位,他顯然早有布局。不僅巴基斯坦,周邊國家都需要警惕印度的下一步舉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