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人老了以后啊,就得主動跟這三種人疏遠點兒。要是不這么做,等上了年紀可就得后悔了。
到了人生的暮年啊,就跟上輩子那棵老樹,抖落了那些多余的枝枝葉葉,一下子就看清了這日子到底啥樣。
咱以前覺得挺重要的人情往來,說不定啊,正悄悄地讓咱們活得越來越累。
老話說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咱都到了這把年紀了,就得學會和三類人保持點距離,這樣晚年的日子啊,才能過得像那杯回甘的清茶一樣舒坦。
1.愛炫耀的“虛榮鏡”
頭一種人啊,整天把自己的日子過得跟個攀比大賽似的,活脫脫一面“虛榮鏡”。
他們有事沒事就顯擺自己子女多有出息,房子買得多大,退休金領多少。
就像咱小區里張大爺的那個老伙計,退休后天天把兒子掙多少錢、開的什么進口車掛在嘴邊。
張大爺本來過得好好的,被這么一比劃,心里頭可不得勁了,活得也越來越沒勁。
這種人啊,就跟《菜根譚》里說的:“勢利之交,盡可疏之”。
咱干嘛要被他們這種虛榮給套住啊?
倒不如學學公園里那些澆花種草的大爺大媽,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給自己找點樂子,心靈上充實才是真的。
2.愛傳閑話的“語言病毒”
再說說第二種人,這種人啊,整天嚼舌根,把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說得跟演電視劇似的。
就像廣場舞隊里有個王大姐,成天把鄰居家那點事兒編成故事,添油加醋地說給別人聽。
心理學有個詞叫“踢貓效應”,說的就是這壞情緒就像病毒一樣,從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身上。
你看李阿姨,就因為聽了這些閑話,被人造了謠,心里頭老大的疙瘩。
后來她學聰明了,退出了那個廣場舞隊,轉去參加讀書會,這下子清凈多了。
《增廣賢文》里不是說了嘛:“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咱老了,圖的就是個心靜,離這些愛傳閑話的人遠點兒,日子才能過得舒心。
3.只會索取的“情感吸血鬼”
最讓人心寒的是第三種人,他們把感情當成交易,平時沒事就伸手要這要那的,可真到你遇到難處了,他們立馬就變臉。
就拿張奶奶來說吧,她兒子生意失敗后,那些以前圍著她轉的親戚,一個個都躲得遠遠的,這變化比六月的天還快。
《莊子》里有句話:“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真正值得珍惜的是如水般平淡又真摯的情誼。
真正的親情應該像那老茶,越陳越香,越品越有味道。
像王爺爺那樣,對那些只會索取的子女果斷劃清界限,該用法律用法律,該立規矩立規矩,這樣才能保住咱晚年的尊嚴。
斷絕這些關系啊,可不是說咱變得冷漠無情。
看看北京養老院的趙奶奶,她不再參加那些無聊的社交活動,轉而種花寫作,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不一樣了,幸福感蹭蹭地往上漲。
南懷瑾老先生晚年就只跟幾個知心朋友來往,簡簡單單的日子,反而讓他活出了真滋味。
人生啊,就像喝茶,不能一股腦兒地往里頭加料,得學會留白。
疏遠那些只會消耗我們的人,心靈才有空間生長,晚年才能過得從容自在。
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需要斷交的人嗎?你是如何處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