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機妙“蒜”
—狄寨街道第二幼兒園大一班課程故事
大蒜頭頂尖尖帽,
剝開變成月牙笑。
炒菜時“滋啦”跳支舞,
香味鉆進鼻子撓癢癢,
肚子咕嚕咕嚕舉白旗投降!
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做;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于是我們跟隨孩子的興趣,追隨孩子的腳步,開啟了大蒜的課程故事!
課程緣起
午餐時,孩子們在菜肴里發現了一粒粒蒜瓣,有的小朋友把蒜瓣挑了出來,說:“這是我最不喜歡的菜了!“有的小朋友也附和著說:“我也感覺蒜的味道怪怪的。”
老師蹲下來耐心的詢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大蒜是怎么生長出來的嗎?“小朋友們思考了一會回答說:”在土里嗎?不過我知道把大蒜皮扒掉之后里面是白色的!”
一場關于大蒜的探索之旅就這樣在小朋友們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中展開了……
課程實施
1.遇見大蒜
珊珊:“大蒜有哪些組成部分呢?”
沐熙:“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呀?”
哲哲:“它的味道是什么樣的呀?”
小朋友們小小腦袋裝著大大的問號,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大蒜,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觀察,幼兒迫不及待分享自己的發現。
諾諾:“大蒜好像穿了很多層衣服!”
元寶:“蒜瓣的形狀像月牙,也像小船,它們挨得好緊。”
隨后小朋友把一瓣一瓣的蒜寶寶從外衣中“解救”了出來,通過看一看、問一問、數一數的方式,小朋友們對大蒜有了初步認識。
小結:孩子們在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剝一剝的感知體驗中對大蒜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知道大蒜的種類有白皮蒜、紫皮蒜、紅皮蒜等,而且有的蒜頭大,有的蒜頭小。
2.蒜寶寶安家
為了滿足孩子們的探究興趣,我們和孩子們一起了水培大蒜種植活動。
(1)土培大蒜
種植前,孩子們在自己喜歡的菜地上,先用小鏟子刨個小坑,然后拿出自己剝出的蒜瓣,蒜頭朝下、蒜尖朝上開始了種植。孩子們之間相互提醒,蒜瓣不能靠的太近,坑不能挖太淺,要不蒜瓣站不起來,不能把整個大蒜全埋進坑里。種完以后,大家又耐心地給大蒜澆水,盡管孩子們的手上沾滿了泥土,但是卻體驗到了大蒜種植的快樂。
為了方便觀察,孩子們決定利用低結構材料—雞蛋托進行種植。
用鏟子將土倒入雞蛋托中
用紙杯給雞蛋托中的泥土澆水
將剝好的蒜瓣插在泥土中
水培大蒜
水培種植大蒜在教室里開始了,孩子們每天都會跑去看看大蒜寶寶,給它們曬曬太陽、澆澆水。
小結:土培和水培兩次種植活動的開展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的平臺。種植后,還剩下了一些大蒜,這些大蒜還能做些什么呢?
大蒜變形記
大蒜如何變成蒜泥呢?來看看我們的辦法吧。
(1)巧手做蒜泥
(2)大蒜捏捏樂
奇思妙想妙手造,巧思巧藝樂淘淘!孩子們手拿制作工具,一下又一下的創造出了一個個獨一無二的“蒜精靈”。
大蒜成長記
戶外散步時,孩子驚喜的發現大蒜發芽了,頭頂上冒出了小小的芽,小芽每天都在長高,于是孩子決定給小蒜苗“測身高”。
一起來聽一聽昕昕小朋友帶給我們的故事——《大蒜成長過程》。
(插入視頻2)
5.蒜苗理發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經過孩子們的照顧,蒜苗終于長成啦,可以收蒜苗啦!期待已久的剪蒜苗活動開始了,拿著小剪刀給蒜苗剪剪“頭發”吧!
大蒜&蒜苗&蒜薹
原來大蒜長大之后就變成了蒜苗,那蒜苗長大之后還會再變成大蒜嗎?孩子們帶著疑問,和爸爸、媽媽一探究竟。
課程反思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課程,一切課程也蘊含著生活。此次大蒜課程緊貼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從孩子們的興趣出發,觀察、感受、實踐、記錄、表達,在尋尋覓覓中探索大蒜種植的奧秘,讓幼兒想說、敢問、肯試。孩子們不僅見證了大蒜的生長過程,還體會到了勞動的辛苦和豐收的喜悅。小小課程,讓孩子走進自然,親近自然,主動探究,享受快樂。
大蒜生長課程雖然告一段落,但孩子們對自然探索的熱情、對勞動的喜愛卻像那些蒜苗一樣,一直在茁壯成長,讓我們共同期待和孩子們開展下一次更加精彩的探索之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