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工人日報客戶端許叢軍 吳凡
近日,江蘇海安鄰鹿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養老護理員王汝芳多了一個新身份——全國首批長期照護師職業等級證書"000001號"獲得者。這位持證上崗的"第一人"每天清晨七點半便騎著電動車開始工作,為參保失能老人提供專業照護服務。
4月19日,全國首場長期照護師職業資格考試在江蘇南通開考,首批100名考生中81人通過考核。
在4月28日的頒證儀式上,王汝芳等6名優秀代表獲頒職業等級證書。系統培訓與嚴格考核賦予的專業底氣,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服務提升:測量生命體征、清潔護理、輔助更衣……每個照護動作都嚴格遵循標準化流程。
4月28日,王汝芳(右三)在媒體記者前展示自己的證書。
4月29日,王汝芳拿到證書后的上班首日,記者跟隨她的腳步,記錄下她的一天。上午完成3戶服務,中午在電動車旁匆匆解決自帶午餐,下午繼續輾轉4個家庭。每位失能老人享有約1小時個性化服務,包括測量血壓、脈搏,以及洗頭、洗臉、刷牙、擦拭身體、換衣服和床單等清潔照護服務。每次做完一戶人家后,她們還要預約下一次的服務時間和內容。
王汝芳為一位老人修剪腳趾甲。
據悉,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連續多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如今長期護理保險從49城試點走向全國,“長期護理”相關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政策層面釋放的強烈信號推動行業發展。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自2016年試點啟動以來,全國已有30萬從業人員,但對照超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護理需求,千萬級專業人才缺口亟待填補。
王汝芳(左二)和她的搭檔完成一單后,在客戶家門口用餐。
作為國家新設職業工種,長期照護師正重塑行業生態。區別于傳統護工,該職業要求掌握基礎醫學護理、心理疏導、康復訓練等復合技能,須通過人社部門組織的系統培訓與分級考核。業內人士指出,職業化發展既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會困境,又為康養產業升級提供人才支撐。
"證書是認可更是責任。"說起以后的打算,王汝芳告訴記者,考了這個長期照護師證是對她的認可,“我想以后繼續提升自己的技能,為需要照顧的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務?!?/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