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真是造假成風,再加上現代科技的加入,導致一些老專家都有看走眼的時候。雖然販子們暫時賺了錢,但從長遠來看,就導致大家伙不敢購買,以至于嚴重影響了市場成交量。
而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邊邊角角的小玩意居然逐漸嶄露頭角,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成為了收藏界中的新香餑餑。
第一個是袁大頭。當年袁世凱為了粉飾太平,以極高的銀含量制造了約六億美元大頭。而由于制造工藝不同,制造產地也不同,就出現了一些價值非常昂貴的品類。比如在2023年一次拍賣會上,一枚五彩袁大頭居然被賣出了23萬元的天價。
第二是舊書,比如說帶有明代年款的資治通鑒,在舊書網站上居然可賣到10萬元以上的天價。再比如一些傳統的連環畫,如果品相完好并且成套的話,價值也要比剛剛發行的時候上漲上萬倍。
就連不少年輕人喜歡的漫畫,價格也是翻了翻往上漲。比如日版的少年jump,本來合計15元人民幣的書,稀有版本在短短20年后,居然能賣到4萬元的天價。
第三是鼻煙壺,鼻煙壺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象征,匠人們利用工具在內壁上繪畫,展現出了極高的藝術價值。市面上最錢的就是名匠繪畫的鼻炎壺,往往都是一物難求,拍賣價格超過百萬元更是稀松平常。
有些鼻煙壺還會配有金銀以及寶石的點綴,有些更是號稱被某個大人物收藏,都讓鼻煙壺市場變得極為紅火。
第五是7501瓷器。該瓷器是建國之后才打造的。當時我國進行了一項絕密任務,目的就是要打造我們的紅色瓷器。這批瓷器匯集了當時最有名的瓷器制造者,但因為歷史原因導致很多瓷器受到了損壞,剩下的幾件,每件都能賣出800萬以上。
第6個是以和田玉為材質打造的古代玉璧,這是古代禮器和藝術品的結合體,近年來在拍賣市場屢創新高。比如一枚刻有萬歲壹紀的西漢玉璧賣出了124萬元的天價,其精湛的工藝讓人拍案叫絕。
以上這六類寶物可能還存在于我們家中,只不過有些人并不明白其中價值以至于讓寶物蒙塵,只能說實在太令人可惜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