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俄羅斯勝利日大閱兵,不過今年的特別處在于兩點:
一是恰逢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
二是處于俄烏沖突的大背景之下。
所以這次勝利日閱兵的規模比以往更為宏大,看點也很多。
比如有20多國領導人出席,但歐美國家集體缺席,中、非、獨聯體國家撐場,層面反映出當今國際陣營的分化。
特別是中國儀仗隊,已經是第三次亮相莫斯科紅場;除了驚艷外,也向外傳遞出中俄特殊關系的信號。
當然,很多人關心的是武器亮相環節。
因為俄羅斯處在戰時時期,很多武器裝備用在了戰場,所以這次閱兵搬出來很多“老件”來湊數。
比如蘇-25攻擊機,米格-29戰斗機,蘇-30SM戰斗機,米格-31截擊機,蘇-35S戰斗機等等。
還有一些直升機。
像米-28N武裝直升機,1996年服役,目前裝備一百余架。米-28N在烏克蘭戰場表現優異,僅被擊落3架。
米-26直升機,1980年服役,是當今世界上仍在服役的最重、最大的直升機,目前俄羅斯裝備33架。
由于米-26戰場生存能力欠佳,因此并沒有投入烏克蘭戰場。
也有新裝備亮相,比如首次展示"天竺葵-2"無人機。
要說變化最大的,一定是俄羅斯的陸軍裝備,主要體現在炮兵領域。
因為俄烏沖突打成了持久戰、消耗戰,除了無人機外大炮成了最關鍵的武器裝備。
俄軍在這次閱兵中首次展示了2S43和2S44卡車炮。
在之前的閱兵式上,俄軍展示的一直是傳統的履帶式自行榴彈炮,很多年都沒改變。
這次為什么開竅了呢?
撞南墻了!
在烏克蘭戰場上雙動不動就玩炮戰,炮彈消耗也巨大。
俄軍倒是一直重視火炮發展,追求口徑,但各類大口徑火炮都采用履帶式底盤。
還有牽引式火炮。
比如2A36型152毫米口徑加農炮、2A65型152毫米口徑榴彈炮和 D30 型122毫米口徑榴彈炮。
問題是無人機出現了,炮兵陣地一覽無余,成了活靶子。
最好的辦法就是打了就跑。
但俄軍老式的牽引式火炮和履帶式自行榴彈炮,轉移起來非常困難。
一旦被烏克蘭無人機發現,就會迅速遭到烏軍火炮、自殺式無人機和巡飛彈的精準打擊,最終淪為炮灰。
在血的教訓下,俄羅斯才開始發展卡車炮以提升機動性。
畢竟卡車的轉移速度遠遠大于履帶式底盤。
不過從這些新裝備來看,似乎是應急制造的產物,匆匆上馬了。
另外,閱兵還展示"柳葉刀"巡飛彈等實戰檢驗的裝備,也可能公開新型"榛樹"高超音速導彈。
這些武器都在烏克蘭戰場用過,展示既是威懾,也是為國內提振士氣。
整體來看,這場閱兵既是歷史紀念,更是俄方在特殊時期的政治秀;通過軍事裝備和國際站隊,向國內外展示俄羅斯的抗壓能力和戰略資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