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新西蘭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國家”,更夸張的是,一年365天里居然能放140天假。可一轉頭看,咱們大多數地方還在為幾天年假頭疼。
是不是新西蘭人都不上班,天天在家喝茶曬太陽?
這種鮮明的對比,難免讓人好奇:這個“孤零零”的島國背后,到底藏著什么秘密?他們的生活真有這么輕松嗎?
一、
要說新西蘭有多孤獨,咱們得先搬出地圖。新西蘭在南太平洋的角落里,離澳大利亞有1600公里,離南極更是2500公里。往東望是茫茫大海,周邊沒有大城市,也沒有陸地能一腳踏過去。
有人打趣說,世界出點啥大事,新聞傳到新西蘭都得慢半拍。
可別以為孤獨就是寂寞。新西蘭人自己說,這種天高地遠反而多了份安全感。二戰時期,歐洲戰火連天,新西蘭離得遠,影響小;最近二十年,世界各地疫情和沖突不斷,新西蘭的“偏僻”反倒成了天然的保護傘。可孤獨帶來的并不是只有好處。
疫情期間,新西蘭曾經“封國”將近兩年,沒人能進,沒人能出。表面上安全了,可旅游業一夜間斷崖式下跌,飯店、賓館、導游統統歇業,靠外來的錢過日子的老百姓日子直打折扣。孤獨的地理,成了經濟的枷鎖。
新西蘭的孤獨還體現在國際聲音上。聯合國、世貿組織有他們的席位,可發言權不大。大國們鬧矛盾,輪不到新西蘭說話;小國有事,新西蘭想幫一把,力量又有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烏沖突、加沙危機,新西蘭只能“呼吁和平”,卻難以影響局勢。站在“孤島”上,新西蘭人既羨慕別人熱鬧,也怕卷入大國紛爭。這種內心的矛盾感,外人很難體會。
二、
說到新西蘭的假期,大家都羨慕得要命。算一算,11天公眾假期,20天帶薪年假,104天雙休日,合起來真有135天,攢點病假啥的,湊個140天也不稀奇。
別的國家工薪族羨慕得直跺腳,有人還懷疑:新西蘭人是不是不干活?
可真相遠比表面復雜。先說一個真實場景:惠靈頓市中心,有家老牌奶制品公司,員工小李(華人移民)跟我吐槽,“這假雖多,可新西蘭物價高,掙得工資大部分都用來付房貸、繳稅和買日用品。休息多了,錢更緊。”
農場主杰克每年有大把假日,但羊群不認節假日。刮風下雨,還是得下地干活。假期多,真能休息的人卻不算太多,尤其是農牧業、旅游業的一線勞動者。
而且,假期多對經濟也不是全無影響。新西蘭的服務業本來就人手緊張,節假日一多,醫院、公交、餐飲都要臨時招人頂班,費用高得離譜。老百姓一邊享受假期,一邊抱怨“節日服務貴、辦事難”。
有的企業甚至調侃:“一年有一半時間都在想著怎么安排休假。”
再往深處看,新西蘭的高假期和高福利其實依賴于出口型經濟。農牧業、旅游業、教育出口,一旦外部形勢變了,比如全球疫情、國際沖突、貿易壁壘,國家收入就會大受影響。2020年疫情暴發后,國家財政壓力陡增,政府不得不削減部分福利。假期雖多,但生活的“輕松”其實很脆弱。
三、
說新西蘭是“天堂國家”,不少人點頭。但你要真住進去,才發現這“天堂”也有自己的矛盾和沖突。
先說移民。新西蘭不到600萬人口,卻有30多萬華人,印度人、太平洋島國人、英國后裔遍布各地。政府歡迎各類人才移民,鼓勵多元文化。春節奧克蘭街頭舞龍舞獅,印度排燈節一家子熱鬧慶祝,看起來其樂融融。可實際生活中,移民和本地人的矛盾并不少。房價飆升,很多本地年輕人抱怨“被移民搶了工作、抬高了房價”。華人、印度人社區時常被標簽化,遇到就業、教育、社會融入的難題。新西蘭政府提倡包容,但社會融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再說福利。新西蘭人引以為傲的免費醫療、養老、育兒補貼,說好聽是“從生到死全包”,可背后的壓力不小。高福利靠高稅收,近年經濟增長放緩,財政赤字上升,政府多次討論削減福利。老百姓過慣了“舒服日子”,一旦要收緊開支,輿論馬上炸鍋。有人擔心福利養懶人,也有人覺得福利是社會穩定的保障。兩派爭論不斷,社會分歧逐漸加深。
還有本土文化和現代生活的矛盾。毛利文化是新西蘭的根,但年輕一代更喜歡歐美流行文化。本地學校推行毛利語課程,有家長支持,也有家長嫌“占用學時”。毛利人和歐洲后裔在土地、資源分配上的矛盾時有爆發。多元文化讓新西蘭充滿活力,也帶來了不少摩擦。
四、
新西蘭經濟看起來很穩,農業、旅游業、制造業、科技服務業齊頭并進。羊肉、奶粉、葡萄酒、獼猴桃是出口的“金字招牌”。但細究下去,問題不少。
最核心的就是依賴單一出口。農牧業和旅游業一旦遭遇全球經濟風波,整個國家都要跟著抖一抖。比如2020年疫情期間,游客驟減,旅游從業者大面積失業。對外貿易受阻,奶制品、羊肉出口價格下滑,農民收入縮水。政府不得不出臺各種救助政策,勉強穩住大局。
再說制造業。新西蘭制造業規模小,多以食品加工、機械制造為主,科技產業雖有發展,但整體競爭力不強。奧克蘭雖然有些高科技公司冒頭,但和歐美、亞洲大國比還差不少。年輕人就業壓力也不小,很多人畢業后選擇去澳大利亞、英國尋找更好的機會。
面對這些挑戰,新西蘭政府一面鼓勵產業升級,支持創新創業;一面加強與澳大利亞、亞洲國家的合作,穩住出口市場。可是,地理孤立、規模太小,始終是新西蘭難以跨越的坎。每次全球經濟出點亂子,新西蘭都像小船遇到大浪,能不能穩住,全看風浪大小。
五、
別看新西蘭地處偏遠,國際熱點和軍事沖突的陰影也時常籠罩。烏克蘭危機、中東沖突、亞太局勢緊張,每次全球動蕩,新西蘭的物價、能源、貿易都會受到牽連。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新西蘭燃油價格飆升,進口物資成本上漲,老百姓的生活壓力直線上升。
新西蘭雖然不是大國,但一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氣候變化、人權保護、反戰和平,新西蘭政府常常在國際會議上發聲。可一旦遇上大國博弈,新西蘭的聲音常常被淹沒,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比如亞太局勢緊張時,新西蘭既要拉近與澳大利亞、美國的關系,又不能得罪中國、日本這些主要貿易伙伴。和平與發展之間,如何平衡,成了新西蘭政府和老百姓都關心的難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