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建始縣分局聯合縣水利局、縣公安局、縣檢察院、縣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在廣潤河閘木水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增殖放流行動,通過科學放流、協同監督,以“法治+生態”雙輪驅動,助力生態修復,以“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理念,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落地見效。
以案促改:污染企業“買單”修復生態
此次行動源于2023年查處一起環境違法案件。某企業因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廢水直排,造成環境損害。經專家評估,需履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15750元,并建議采用魚類增殖放流的替代性修復方式修復受損生態。建始縣分局依法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責令企業承擔主體責任,通過“真金白銀”購買魚苗、“親力親為”參與放流,實現“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破壞者恢復”的責任閉環。行動共投放符合生態要求的魚苗7000余尾,形成“以魚凈水、以魚養水”的良性循環,促進水域生物多樣性恢復。
多元共治:構建“修復+預防”長效機制
此次行動是建始縣落實《湖北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生動實踐。通過“損害賠償+增殖放流”模式,推動企業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作為”,實現環境效益與法治教育雙贏,增強生態文明建設內生動力。參與企業負責人承諾,將以案為鑒,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投入,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建立完善環保管理機制。
綠色賦能:繪就生態文明新畫卷
隨著魚苗入水,周邊居民紛紛駐足點贊,看到魚苗游入河道,相信家鄉的生態環境會越來越好。此次行動不僅對受損生態進行修復,更凝聚了全民護水共識。未來,建始縣分局將持續完善“行政執法+檢察監督+司法保障”聯動機制,探索多元修復方式,以“零容忍”態度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構建全域生態保護新格局。
從環境損害到生態修復,從單向監管到多元共治,此次增殖放流行動印證了建始縣從“末端治理”向“源頭防控”的深刻轉變。隨著增殖放流等修復措施的推進,廣潤河的碧水清波正成為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注腳,建始縣將持續探索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為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提供可復制的建始經驗。
來源:恩施州生態環境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