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藍海億觀網
2024年,安克的營收與利潤雙雙增長。在年度報告發布之后,安克股價迎來一波上漲,但距其歷史峰值,依然有較大的距離。
安克的經營作風相對穩健,但在過去幾年中,安克踩了一些坑,也背負了幾個包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的預期和信心。
安克的三大包袱
2024年,是安克的又一個豐收之年。安克全年實現營收247.10億元,同比增長41.1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1.14億元,同比增長30.93%。
手握累累果實的安克,依然被一些外界打上了幾個標簽,包括“依賴北美市場的公司”、“充電產品公司”、“小品類淺海公司”。
這些標簽,有的是外界對安克的誤解,有的則是安克面臨的確實挑戰。它們像緊箍咒一樣,既抑制了投資者對于安克的預期,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安克自身的發展:
一、安克對北美市場的依賴。
這一點,若在往年根本不是問題,然而,在特朗普政府加征145%的關稅的背景下,就成為了一個問題。
安克對北美市場(以美國為主)的依賴程度有多高呢?在安克上市前的一年(2019年),北美市場為其貢獻的收入占比為56.45%,在5年之后的2024年,這一比重下降到了47.95%,總體下降的幅度不大。
這是安克近年以來“多市場擴張、降低對北美依賴”的努力結果。雖然安克很努力,但其“北美依賴癥”并未緩解太多。
圖/安克上市前三年各大市場貢獻的營收占比
在美國大幅度加稅的基礎上,安克對北美的依賴,勢必會大幅度增加其成本和經營不確定性。安克作為上市公司,無法像中小跨境賣家那樣,采用“雙清包稅+低申報”的灰色操作,來降低自己的成本,而一般會通過“海運+空運”的方式批量出口,并將貨物送到亞馬遜FBA等海外倉。這意味著,安克作為B2C跨境電商企業,依然需要像B2B外貿出口企業一樣,老老實實地繳納關稅,并由此承擔許多額外成本。
雖然安克近幾年不斷積極拓展澳大利亞、日本等新興市場,但由于“半壁江山”還在北美市場,激蕩的關稅風云,成為壓在其身上的一個大包袱,也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因此,當特朗普政府宣布加稅的消息放出之后,安克股價一度大幅度下跌。
二、安克對充電產品的依賴,及其在品類(品牌)擴張中踩的坑。
安克是一家充電產品公司,這一說法,要從多方面來看。安克靠充電類產品起家,在其上市的前一年,充電類產品為其貢獻的營收占比為57.33%,在5年之后的2024年,充電儲能類產品的營收占比則為51.26%。
這意味著,從2019年到2024年,安克對于充電類產品(儲能本質上與充電相關)的依賴程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依然占其營收的一半多。從這一點來看,安克被外界視為“充電產品公司”,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做一個充電產品公司,顯然不是安克的追求,因為“充電產品公司”的認知,如果牢牢地刻在用戶乃至投資者心智中,顯然不是好事,因此,安克近幾年做了很多努力,在智能創新、智能影音等品類持續發力。然而,在快速的品類擴張過程中,安克踩了一些坑。
安克的初衷是,在海外打造了一個成功的充電品牌Anker之后,那么,依托其渠道網絡(如亞馬遜高權重店鋪、線下商超等)、研發能力、人才組織能力、品牌勢能等,可以復刻出若干個Anker出來,就像雀巢、寶潔一樣,依照里斯和特勞特的定位理論,在每一個細分品類,至少搞一個品牌,最終構建出一個大的品牌矩陣。
然而,安克還是踩坑了。
為了構建一個龐大的產品體系和品牌矩陣,安克曾經一口氣搞了27個大大小小的品類。彼時安克創始人陽萌斗志昂揚,希望在Anker的根基上“重復贏”。
然而,在一些品類上,安克沒有贏,最終不得不關掉了10個品類。安克很難在這些品類打贏,「藍海億觀」認為,主要有幾個原因:
1.安克一些品類的橫向擴張,根基不牢:
安克受到了里斯與特勞特品牌定位的過度影響,以至于即鎖定一個細分領域,推出一個品牌,卡住一個定位,做實做強。
安克的充電品牌Anker確實是這樣打出來的,但是安克將這個品牌徹底打響,花費了近10年的時間,且在創始人陽萌一手抓的前提下打出來的。
安克推出的音頻、安防、清潔、投影、影音、割草機、電動自行車等品類,跟安克既有的根基——充電產品,沒有強聯系,這意味著,安克要在許多新的品類里,幾乎要從很基礎的起點開始,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
在這一點上,戴森比安克會思考得更清晰一些。戴森用吸塵器打響了自己的品牌,接著,開始了快速的品類擴張,推出加濕器、干手器、吹風機、風扇等產品。
戴森做了那么多產品,擴張了那么多品類,但是其擴張,沒有偏離一條主線,即其品類擴張,圍繞著一個“吹”字展開,因為戴森手握很強的“高轉速馬達技術”和“氣旋技術 ”,換句話說,戴森不是看到某個品類好賣,就一拍腦袋,很沖動地上去干了,而是基于自己的“技術基因”,從吸塵器,擴張到吹風機、風扇等,這些都是與“吹”(氣旋技術)相關的產品。
在這個邏輯下,戴森每擴張一個品類,就做成一個品類。戴森沒有固守里斯與特勞特品牌定位所要求的專注,局限于“吸塵器就是戴森,戴森就是吸塵器”狹窄定位。當然,也正是基于這一品類擴張邏輯,戴森把握住了邊界,沒有去做電飯煲、豆漿機、破壁機等產品。
當然,戴森也推出了降噪耳機、頭發精華乳等跟“吹”無關的產品,這是其品牌能力和經營能力外溢的結果,總體而言,其大部分品類的擴張沒有偏離其主線。
相比之下,安克對于通過微創新的手段,補足市面上同類產品的短板,迅速在亞馬遜等線上渠道打爆的經歷,過于有信心,因此不顧新品類是否跟自己既有的優勢是否存在合力,就開始了快速擴張之路,最終,在一些品類上不可避免地遭到挫折,最終砍掉了割草機器人、手持清潔設備、電動自行車等10個品類。
2.安克的研發資金被多品類嚴重攤薄:
在安克砍掉10個品類的2022年,安克研發投入為6.99億元,而其主要對手之一石頭科技的研發投入為4.89億元。兩者投入差距并不會太大,但是安克研發資金,要分散到充電、儲能、掃地機器人、無線耳機、智能門鎖、投影儀、3D打印等許許多多的產品之上,導致安防、辦公、清潔、音頻一手抓,最終,使每個細分品類分攤到的研發資金很少。
相比之下,石頭科技則聚焦于“清潔”,就像戴森圍繞著“吹”來擴充品類一樣,石頭科技主要圍繞著“洗”來鋪開自己的產品,如掃地機器人、洗地機、洗烘一體機等,其垂直度比安克高了很多。
在這種背景下,安克要在一些新的細分領域里,與石頭科技等對手比拼產品研發和迭代能力,多少會有些吃力,最終導致其在某些領域里打不過對手。
3.管理半徑太長,鞭長莫及:
安克在充電類產品上做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創始人陽萌曾站在一號位上,親自部署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人才部署、品牌營銷等,最終打出了一個響亮的充電品牌。
安克想復制這樣的成功路徑,然而,路徑復制容易,但是陽萌這樣的人,很難復制。安克確實也針對某個事業部、某個品類,找了一批”一號位領導者”,但是這幫領導者很難有像陽萌一樣的驅動力和管控力,最終的結果是,陽萌無暇過問或者過問得不夠的品類,慢慢停滯、掉隊了,最終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時機。
安克砍掉的品類,包括割草機器人、手持清潔設備、電動自行車等,都有獨角獸乃至小巨頭盤踞其中。這些獨角獸和小巨頭拿了投資人大筆的錢,既有研發能力,也有在亞馬遜打出爆款,做出品牌,然后鋪向線下渠道的經驗。從這個角度來看,安克手握的渠道資源,并不是獨家而稀缺的武器。
任何巨頭,都無法遏制細分領域對手的崛起,何況安克還不是巨頭,所以它無法贏家通吃,在各個品類里擊敗對手。
三、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安克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背負了另一個包袱——淺海產品公司:
多年來,安克固守在“淺海品類”里,而無法做“深海品類”,所謂“淺海品類”就是銷售規模小于500億美元的品類,包括充電寶、掃地機器人、安防攝像頭等相對較小的產品,相比之下,“深海品類”的年銷售額往往大于幾千億美元,如手機、電腦、汽車等復雜的大品類產品。
“深海品類”除了賣產品的收益,往往還具備了一個龐大的“入口價值”,比如小米做的手機,手機即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小米可以通過這一用戶入口,在軟件、廣告等方面實現多元化的營收,因此,小米可以把硬件賣得很便宜,利潤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同樣地,小米的智能汽車,也是一個入口,用戶通過其智能觸屏,訪問互聯網,連接智能家居產品,連接和構建一個生態體系。
在這一邏輯下,“深海品類”的價值很高,是一個巨頭盤踞、神仙打架的賽道。在這個賽道里。參與者每年往往要將幾十億甚至百億投入其中,具有較高的門檻。因此,安克這樣的公司,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還會在淺海里游泳。
安克的修正
實際上,安克也認識到了品類快速擴張的弊端,在2022年砍掉了10個品類,便是一個大調整。
更重要的是,安克的一些品類擴張,也開始像戴森一樣,從自己的優勢出發,優先選擇那種可以從自己固有土壤成長出來的品類,比如儲能類。安克推出的儲能產品,跟充電類產品有相同的底層技術,這正是安克所擅長的,基于這一點,外界對其儲能品牌Anker SOLIX未來預期較好。
此外,「藍海億觀」看到,安克的智能創新品牌efuy(清潔與安防方向),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這也說明了,在充電的土壤之外,安克持續聚焦資源,并由合格的“一號位”領導者來主導,滿足錢、人、技術等條件的情況下,與時間做朋友,持續精進,依然能夠再造出新的品牌來。這也從側面看出,要做成一個品牌,定位確實能起到作用,但最根本的在于該品牌的推進,是否符合經營邏輯。只要符合經營邏輯,依然是有機會的。
安克是一個有潛力的公司,在未來的時間里,安克依然會持續增長,但它的增長故事,更多的是一種線性增長而非指數增長,除了充電與儲能等少數可以合力的品類,安克要一個一個品類地做,這些品類之間比較難形成合力或生化反應,并實現指數增長。這或許是投資者對安克作為“跨境電商第一股”上市時熱情高漲,一度將其市值推高到接近800億,而后又很快看空,導致其股價迅速回落,接著又溫和上升的原因之一吧。(藍海億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