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 何
明天起,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就要正式施行了。
新的《婚姻登記條例》規定,婚姻登記機關辦理婚姻登記,不得收取費用(怒省9元),辦理結婚、離婚登記也都無需再出示戶口本。
一般來說,戶口簿通常由父母掌管,所以它成為了父母對子女婚姻的一種“把關”工具。
在子女未另立門戶之前,結婚往往需要得到父母的同意。
而戶口遷移,則必然涉及到居住地的變更,這通常意味著必須擁有自己的房產作為依托。
然而,考慮到中國的現實情況,二十八歲之前不依賴父母而能擁有獨立房產的人并不多。
這其實意味著,子女的婚姻大事,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需要與家中長輩進行溝通和協商。
現在,廢除了戶口簿的限制,就相當于消除了婚姻道路上的最大障礙。
從此以后,子女結婚再也不用經過父母的同意了。
所以,不難看出,這個婚姻登記條例修訂背后的真實用意,就是想辦法促結婚生育。
我刷了一下小某書上面相關的帖子,底下一溜是迫不及待想拿著身份證和對象登記結婚的年輕人,我也不知道有多少是真的。
難道說,阻礙現在年輕人結婚的真的是那本被父母壓箱底的戶口本嗎?
如果是的話那就太好了,咱們的結婚率有救了,已經開始期待的統計局今年的喜報了。
這不520也快到了,這不又剛好送個助攻,天時和地利都給你湊齊了,想來上頭也是用心良苦哇。
但是最關鍵的問題——人合呢?
說到人合,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個時代有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
它像一個巨大的“攪拌機”,把原本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交集的人,硬生生地攪和到了一起。
說的就是無處不在的互聯網。
自從2015年國家開始“提速降費”之后,上網的門檻一下子低了很多。
于是乎,在互聯網這個看似人人平等的空間里,不同階層、不同處境的人,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聲機會。
他們可以就同一個話題——比如彩禮、比如婚戀——發表自己的看法,互相爭論,也互相抱團取暖。
但這種網上的熱鬧,往往掩蓋了一個有點殘酷的現實:在線下的真實社會里,不同圈子的人,其實生活在幾乎互不相干的世界里,他們實際的交集,遠比網上看起來的要少得多。
那些在網上為了“天價彩禮”吵得不可開交的人們——比如,堅持要高額彩禮的女性、有能力支付高額彩禮的男性、明確表示不需要彩禮的女性,還有那些根本拿不出彩禮的男性,
這幾類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根本不會有太多交集。
他們之所以能在網上“碰頭”并且吵起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互聯網打破了地域和階層的物理限制,創造了一個虛擬的“大廣場”。
但現實是,你讓一個明確說不要彩禮的城市獨生女,去和一個根本給不起彩禮的男性談婚論嫁,這種事發生的概率其實很低。
因為,那些說“不要彩禮”的城市女孩,她們放棄的可能只是彩禮這個形式,但她們對伴侶的學歷、工作、家庭背景、個人能力甚至情緒價值,往往有著更高且不易察覺的要求。
她們追求的,可能是一種“強強聯合”或者至少是“門當戶對”的現代婚姻。
說得再直白點,拿不出高額彩禮的男性和堅持要高額彩禮的女性,他們面臨的困境和訴求在某種程度上更相似;
而有能力支付高額彩禮的優質男性和不怎么在乎彩禮的優質女性,他們也更像是一個圈子里的人。
這話聽起來可能有點扎心,但更接近社會現實。
注:這里說的“一類人”,不是指他們的想法完全一樣,而是說他們在社會階層、擁有的資源以及婚戀市場上的談判能力,可能更為接近。
于是,一個看起來有點矛盾,但實際上很符合現實邏輯的婚戀市場格局就形成了:
那些不怎么看重彩禮的優秀女性,通常也看不上那些拿不出像樣彩禮的男性。
因為這類男性在她們重視的學歷、資產、工作能力、家庭背景等多個方面,可能都達不到她們的期望。她們更追求精神上的共鳴、能力上的匹配,以及未來生活品質的保障,而不僅僅是找個人搭伙過日子。
反過來,那些希望通過高額彩禮改變命運的女性,也未必能如愿嫁給真正有能力支付的優質男性。
因為這些男性和他們的家庭,在選擇伴侶時,同樣有著非常實際的考量。他們可能更看重女方的教育背景、個人能力、家庭能否提供助力,以及女方能否給家族帶來“增值”。
如果女方除了年輕漂亮,其他方面沒什么亮點,甚至原生家庭可能成為負擔,那么即便男方有能力支付彩禮,也未必愿意。
有能力支付高額彩禮的優質男性,并不代表他們就愿意當“冤大頭”。
如果女方的綜合條件和他們的期望差距太大,他們寧愿不開始這段關系,或者選擇其他更“劃算”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他們更傾向于把彩禮看作一種投資,期望獲得相應的回報,無論這種回報是情感上的、家族利益上的,還是后代基因上的。
而那些拿不出高額彩禮的男性,也并不意味著他們就一定會在潛意識里真正尊重女性在婚后的家庭地位。
有時候,他們可能會因為自身的經濟弱勢,而在其他方面尋求補償,或者把婚姻中的矛盾怪罪于女方的“物質”。
所以,我們最終看到的局面往往是:
那些不怎么計較彩禮的優秀女性,和那些有能力支付彩禮(并且女方也符合其標準)的優秀男性,更容易走到一起,實現一種相對平等的“強強聯合”。
而那些堅持要高額彩禮的女性,和那些確實拿不出高額彩禮的男性,則更容易陷入一種互相拉扯、互相埋怨的困境。
互聯網的出現,一度讓我們以為信息暢通了,階層流動會更容易。
但在婚戀這個最現實、也最考驗人性的領域,我們卻發現,網上的熱鬧,往往很難撼動現實中堅固的階層壁壘。
彩禮,只是這個壁壘上一個最顯眼的標記。
它背后牽動的,是教育、財富、認知、家庭背景等一系列復雜因素的交織。
當婚姻越來越多地和“資本”、“資源匹配”、“階層提升”這些詞聯系在一起時,不同階層的人,在婚戀市場上的選擇、博弈和最終的結局,自然會顯現出巨大的差異。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精準預言了今天的現象。
人嘛,不管哪個時代,骨子里都是趨利避害的。
只不過不同時代,生產力水平不一樣,信息傳播速度也不同,大家對什么是 “利”、什么是 “害” 的判斷標準才會有差異。
我覺得現在結婚率暴跌,最根本的原因,是現行的婚姻制度正在一點點被瓦解。
這幾年經濟不太景氣,再加上互聯網讓信息傳播快得像坐火箭,婚姻制度被質疑、被拆解的速度也跟著越來越快。
這真不是取消戶口本登記所能改變的問題。
講這么多,只是想告訴大家,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不是某個人,或某一群人,可以去左右的。
沒人能夠改變這個世界,但如果你能夠開始學會理解不同層級的人,你就已經給這個世界做出了一點點的貢獻。
全文完,感謝閱讀,既然看到這里了,如果覺得不錯,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