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宋時輪回延安學習,讓他沒想到的是,在參加一場會議時,他被問了一個問題:“聽說你四年前和蕭克發生了矛盾,你們還互相掏槍,有這事兒嗎?”
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宋時輪雖措手不及,但還是很快作出回答,他十分誠懇地說道:“當年和蕭司令都是誤會,至于斃了你之類的話其實也是開玩笑,做不得數,我們怎么可能會互相掏槍嘛!”
提問人見宋時輪臉色平淡,似乎真如他所說,就是個“烏龍事件”,對方也不再追問,并轉移了話題,可這無意當中提起的往事,卻還是引得其他人產生了興趣。
宋時輪竟然和蕭克發生過沖突,這兩人之間究竟發生了,這事真的如他所說真的只是個誤會嗎?
歷史遺留問題的由來
蕭克和宋時輪之所以差點演變成“交火事件”,并非是一觸即發,而是深藏怨懟而來。
1937年,日寇全面開始侵華戰爭后,中國所有抗日隊伍聯動,各大地區主力戰線謀定而動。
就在這一年的春天,華北八路軍收到一則消息,日寇正在為進攻徐州做準備,徐州危險!
但同樣也意味著日軍一旦向南邊進發,他們在華北的力量會降低不少,毛主席看準這一時機,決定在冀東建立起新的抗日革命根據地。
此時華北方面,宋時輪作為120師雁北支隊的司令員接受到了八路軍總部的命令,并準備與鄧華帶領的部隊會會合后共同開赴冀東。
宋鄧兩人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順利完成第一次的會師,會師后他們兩支隊伍被整合成八路軍第四縱隊,同時聯動冀東地區其他的本土部隊配合作戰。
在強強聯合之下,宋鄧二人的部隊在一到達冀東地區后,加上本土部隊人數,竟達到了二十萬余人,聲勢相當浩大。
正因為有不斷補充的人員力量,宋鄧二人在當地建立冀東抗日聯軍隊伍十分地順利,這支隊伍在一度人數甚至最高可達到了7萬人,正是兵強馬壯之時。
可盡管隊伍人員充足絕對稱得上“喜事”,但卻面臨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
人數眾多意味著隊伍管理難度加大,與日軍訓練有素的隊伍不同,冀東八路軍人員構成“混雜”,這也導致隊伍人員素質良莠不齊,人多卻無法形成極強的戰斗力。
一盤散沙的結果就是,即使與敵人正面交鋒,但很大概率變成日寇刀下魂,解決隊伍人員的立足問題成了當務之急。
宋時輪作為第四縱隊的領頭人,解決部隊問題自然是義不容辭,所以,在最新的會議過后,他對部隊作出了新指示。
只不過令他沒想到的是,這一決策不盡如人意,在關于如何發展隊伍的問題上,他偏于“保守”,選擇了以山區為支撐點,緩步發展。
而答案顯而易見,因為戰法過于“老舊”,面對敵人快速變化的打法,再加上日軍根深蒂固的地區勢力,戰法并未能取得顯著效果,結果就是第四縱隊不但未進反而被不斷逼退。
讓宋時輪最糟心的還遠不止于此,隨著隊伍的落敗,隊伍士氣不斷降低,隊伍人數更是銳減。
而這一消息,很快就傳達到了黨中央,經過一番思考,中央決定冀東地區作為抗日的主戰線之一,既如此,僅剩一計,成立新隊伍,“助力”第四縱隊,重新發展壯大。
而這支被黨中央任命的新隊伍名為冀熱察挺進軍,隊伍司令員蕭克,該部隊雖聲稱“支援部隊”,但宋時輪知道,這是組織對他的不信任,同樣也讓他產生了對蕭克的不滿之心,這也注定他和蕭克日后勢同水火的命運。
事件的導火索,處決高志遠
如果說,宋時輪對蕭克心有不滿或許是因為臨時換將而心有不甘,那么接下來發生的故事,則是讓兩人徹底生出嫌隙的導火索。
1939年,聽從組織調令的蕭克帶隊到達冀東地區,而此時的冀東抗聯部隊正處于危險時期,整支隊伍早已失去優勢。
在敵人密集有計劃地攻勢下,冀東抗聯更是節節敗退,蕭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入冀東抗聯部隊。
帶著任務進入冀東抗聯部隊的蕭克,除了要終止敗仗,更為關鍵的是要找出隊伍的問題所在。
蕭克似乎不怎么費力就查到了結果,原來冀東抗聯部隊連吃敗仗,竟然是因為部隊領隊高志遠。所以他懷疑高志遠,就不得不說到另外一人,蕭克的“得力干將”,陳飛。
陳飛向蕭克透露:“高志遠一早就對平西八路軍的領導人存在不滿,隊伍之所以如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志遠可能已經叛變,他一早就想好了投靠敵人,脫離挺進軍!”
陳飛的話讓蕭克入了心,并且深信不疑,并做出了無法挽回的決定,這一錯誤的決策成為了高志遠“冤死”的原因,也成為了他和宋時輪刀劍相向的導火索。
就在告密事件后,高志遠的“叛變的證據”很快就被“收集”到了,并定罪。
宋時輪和鄧華在第一時間知曉高志遠的事件后,兩人站出來表示抗議。
可此時的蕭克卻堅定地認為高志遠有罪,即使面對二人的多次反對,卻始終固執己見,沒過多久,高志遠被最終處決。
矛盾爆發,掏槍對決
而高志遠的死也帶來了連環效應,不僅讓冀東的抗聯部隊人心渙散,更是讓隊伍人心惶惶,蕭克此時能夠依靠的力量已所剩無幾,僅剩宋時輪和鄧華兩名“大將”。
可即便如此,蕭克也沒有低頭,且高志遠的死讓三人心中都有了芥蒂,此后宋鄧二人與蕭克更加不對盤。
而職務的升遷更是加劇了蕭宋兩人的緊張關系,蕭克為平衡區分自己與二人職務,在提拔宋鄧二人的職務時決定保持兩人支隊平級,如此二人仍齊居其下,這一決定瞬間引起了兩人極大的不滿。
畢竟,二人如今的職位都是一槍一炮打出來的,結果竟還沒蕭克這空降兵的職位高,他未免欺人太甚!
鄧華性子沉穩,即使再不滿蕭克的決定卻也沒撕破臉,可脾氣火爆的宋時輪卻是不能再忍。
在蕭克作出決定后,宋時輪第一時間表達了反對意見,可蕭克卻依然堅持己見,隨著兩人的不斷爭執,二人矛盾越來越大,關系越來越僵。
宋時輪干脆撂了挑子,以身體不適為由,退出了隊伍,本以為蕭克會挽留,沒想到蕭克卻是一口答應下來,宋時輪徹底傻眼了!
事已至此,潑出去的水焉能收回,宋時輪負氣帶隊出走,蕭克更是能盡量避免與對方碰面,沒成想,這一避讓又出了岔子!
雖然,宋時輪的出走使得冀熱察挺進軍行進困難,可蕭克卻不準備舍下面子,求助宋時輪。
所以,在有可能與宋時輪的隊伍碰面的情況下,蕭克能避則避,可就是這副不斷地回避姿態,反而引起了宋時輪懷疑。
懷疑之心難以遏制,當是時,宋時輪收到板城村開會的消息,結合蕭克部隊的“異動”,宋時輪越想越心驚,他認定蕭克對其有所動作!
盡管對蕭克起了提防之心,宋時輪還是決定參加會議,而這場會議讓二人萌生許多的猜疑徹底爆發。
會上兩人針鋒相對,蕭克但凡有些風吹草動,都會遭到宋時輪的攻擊,一來二去,雙方怒火高漲。
蕭克更是一激動直接大喊道:“老子斃了你!”宋時輪也不甘下風,回嗆蕭克:“老子才要先斃了你!”現場一時劍拔弩張。
眼看二人似乎真要動手,一旁的警衛員見勢不妙,率先搶走了兩人的手槍,蕭宋二人被駕出會場。
“此一役”二人兩敗俱傷,宋時輪回到了延安,沉寂幾年,也做了不少的檢討,而蕭克更因為挺進軍連續失敗,連軍隊番號都被薅了,可謂是得不償失!
所以,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再提起這段往事,宋時輪反應平淡且不愿提及,因為實在是不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