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5月8日報道,巴基斯坦稱已擊落印軍至少5架戰斗機、25架無人機。《印度教徒報》則援引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至少3架印軍戰機7日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墜毀。
而被巴方打下來的無人機,據悉都是印度從以色列引進的。巴三軍新聞局表示,其中既有“蒼鷺”偵察無人機,也有“全球首次被成功攔截”的“哈羅普”巡飛彈。
“哈羅普”兼具無人機長航時和導彈精準打擊的優點,但目標較大,飛得也不快,遭對方戰機或防空導彈攔截時生存力堪憂。
印度《論壇報》稱,鑒于前幾天蒙受了一定損失,印度空軍不愿再冒險出動有人駕駛戰機,故此無人機成為執行任務的主力。
而隨著越來越多信息披露,這場世界矚目的空中交鋒,也引發了各方對于印度空軍實力的熱議。
印軍戰斗機伴隨運輸機飛行。圖/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
按照“全球火力”網站的排名,印度空軍居全球第四,位次超過英法等西方軍事強國。
英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數據顯示,印度空軍現役和預備役人員超23萬,擁有約2000架各型飛機。
雖然體量龐大,但印度空軍卻呈現出體系不精、裝備繁雜的狀態。法國《世界報》則直言,空戰失利暴露了印度空軍的若干“嚴重弱點”。
第一,戰斗機不夠用。
外媒稱,目前印度空軍擁有31個戰斗機中隊,但若想“應對多個方向的威脅”,至少需要42個中隊。
與此同時,近年來印軍加快淘汰200多架米格-21、米格-27、“美洲虎”等老舊戰機,而其在裝備更新換代、飛行員選拔等方面,卻遇到諸多難題。
為減少對外國武器的依賴,《印度時報》稱,印度一直希望加大新型國產“光輝”戰斗機的列裝規模。
但因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拖延發動機供應,產能一直上不去,每年僅交付2至3架,而非承諾的16架。
居高不下的事故率,則讓印度過去25年里損失200多架軍機,現役戰機數量越發顯得捉襟見肘,按印度智庫說法就是“僅夠維持防御姿態”。
第二,缺少合格飛行員。
據官方報告披露,印度空軍飛行員缺口持續增大,2021年已近600人。而鍛造一名戰斗機飛行員需8至10年,該問題短時間內難以破解。
按照國際上對一流空軍的劃定標準,為保持強大動員和持久作戰能力,世界空軍強國的人機比例(飛行員和戰機之比)可達2:1甚至3:1。
印度空軍飛機數量遠超巴基斯坦,飛行員人數卻差不多。體現在人機比例上,巴空軍為2.5:1,而印軍僅及前者一半,訓練水平和技戰術經驗也略遜一籌。
第三,體系作戰能力不強。
粗略統計,除少量國產外,印度近九成的軍機和配套武器依賴進口,且來源眾多,包括英法美俄等十余國。
以戰斗機為例,據專業媒體《全球飛行》介紹,印度空軍就裝備了法制“陣風”與“幻影”-2000、俄制蘇-30MKI和米格系列,以及英制“美洲虎”、國產“光輝”等七八種機型,給印軍維護保養、后勤保障造成很大麻煩。
上述戰機由于技術制式各異,相互間開展情報分享、協同配合都不容易。
印度媒體還指出,預警機、加油機、電子戰飛機等號稱“戰力倍增器”,在這些裝備領域,印軍同樣落后于對手。
從公開報道看,印方被擊落飛機就有5個型號、來自3個國家,而指揮調度不一、偵測預警不力、互聯互通不暢等體系化能力欠缺,恐怕也是其戰時吃虧的重要因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