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9日)下午,上海醫大醫院與上海大學醫學院召開醫工交叉戰略合作發布會,共同成立AI醫療聯合創新研發中心,將為臨床診療、患者服務及醫院管理注入智能化新動能。
隨著2025年醫療AI技術在全球范圍的加速落地,人工智能已成為推動醫療質量提升的關鍵力量。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人工智能醫用軟件分類界定指導原則》鼓勵醫療機構與高校聯合開展AI臨床轉化研究。在此背景下,上海醫大醫院與上海大學醫學院強強聯合,整合三級綜合醫院臨床資源與高校科研能力,聚焦“AI+醫療”場景創新,共同打造醫療AI產業化應用示范高地,創建具有示范意義的醫療數字化解決方案。
上海醫大醫院院長劉春龍表示:“中心將依托上海大學醫學院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厚積累,結合醫大醫院門診量的真實場景,形成臨床需求-技術研發-應用驗證的閉環模式。”據上海大學醫學院卞月珉教授介紹:“醫學教育講究‘見千例而識病’,但傳統模式下,一個醫學生要20年才能積累足夠的經驗。現在,我們以醫院的真實病例為教材,以專家的決策路徑為教案,用強化學習訓練AI。專科AI模型將‘雙輪驅動’——既吸收國際先進算法,又通過本地醫療數據微調,確保技術適配中國患者特征,就像培養最優秀的實習生,讓它不僅記住《診療指南》,更理解中國患者的特殊性和醫生的臨場權衡。”
“AI醫療聯合創新研發中心的成立標志著我們從單一技術應用轉向跨學科協同研發體系。”上海醫大醫院AI事業部負責人傅恒寬表示,“依托上海大學在機器學習、藥物發現等領域的深厚積累,我們將加速打造‘醫大專屬AI’,讓技術更懂醫療需求。中心后期將推出多項創新應用,覆蓋診療全鏈條,比如患者端‘AI健康管家’將同步手機攝像頭監測心率,通過微血管搏動分析評估心血管風險;心理科將引入情感分析技術,實時識別患者語音中的抑郁指數,輔助醫生干預。在醫院管理端,將通過AI自動化監控系統能預測取藥高峰等。”
新成立的AI醫療聯合創新研發中心匯聚了上海大學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學者與醫院資深臨床專家,由上海大學“偉長學者”卞月珉教授領銜、帶領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領銜的科研團隊,將攜手醫大醫院AI事業部團隊,探索醫療場景的智能化解決方案,計劃年內落地多個專科AI模型,逐步推進腦卒中思維鏈模型、皮膚病AI輔助診斷等項目的臨床驗證。
未來,上海醫大醫院還計劃建設線下醫療體驗中心,讓市民直觀感受AI技術如何守護健康。
記者:李艷麗(首席)
攝影:李艷麗(首席)
編輯:朱人杰
責任編輯:李艷麗(首席)
終審:潘胡剛
轉載請注明來自“綠色青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