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在各種自媒體渠道刷到批判異性的內容?比如老公應該怎么樣?好老公的標準是什么?一個家庭怎么被老公毀的?家庭不幸福都是老婆造成的。
這種內容在各個媒體渠道非常的泛濫,但是流量卻非??捎^。里面非分析的頭頭是道,乍一聽感覺非常有共鳴,似乎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但你是否能夠客觀看待這些信息呢?
這些內容給家庭幸福制定了模板,給夫妻雙方塑造了典范,讓我們都產生了自己很不幸福的想法,感覺另一半虧欠了自己,當你產生這種負面感受的時候,感情的裂痕就已經出現了,因為你已經為另一半制定了一個很高的標準。
大數據時代,每個平臺為了獲取更多的流量,都會給每個人進行人格畫像,當你對這類內容產生興趣的時候,產生共和互動的時候,大數據就確認了你對這類內容感興趣,他會更多的給你推薦這類內容,從而讓你重復觀看相似內容。重復多了,謠言也會變成真相。當我們大量攝取這類信息的時候,不知不覺中,我們的潛意識已經受到了影響。我們對家庭中對方的行為很容易貼上負面的標簽,從而影響自己對待對方的情緒。而自己的不良情緒又會通過行為和語言來感染對方。當對方接受了你的負面情緒,而用負面情緒回應你的時候,就更進一步的驗證了你對他的負面看法,又一次強化了這些內容的正確性,我們就陷入了一個無限的死循環。
每個人的生長環境,個性,認知都是不同的,怎么可能有通用的標準呢?人與人的相處,特別是家庭關系,他重要的是一種內心感受,而不是像招聘員工一樣,非要給他制定一個行為標準和準則。然而這些自媒體渠道為了獲得流量,會盡量的將內容朝負面去引導,因為負面情緒更容易獲取人們的關注,更容易誘發人們的共鳴,你看罵人可以罵幾個小時,但是誰表揚人表揚幾個小時的呢?
試想一下,如果你刷到一個批判男性的視頻,結果共鳴的女性特別多,那說明什么?既然引發的共鳴數量如此巨大,那么這個就不屬于極個別現象。既然是一個通用行為,那有什么值得批判的呢?
男性和女性本身邏輯就完全不同,而這類自媒體發布的內容,實際上大部分都是偷換概念,拿男女的差異點來制定對方的行為標準,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并且人本身就是自私的,而這類內容都會站在受眾群體獲取利益的角度來敘述,從而獲得贊同。
不得不說,互聯網的信息繭房,為男女都制定了很高的標準,看得多了,身邊似乎就沒有人可以使自己滿意,現在單身很多似乎和這個現象不無關系。
當這些博主夸夸其談的賺取流量,而我們暗自神傷,是不是像一棵綠油油的韭菜?
生活是自己的,感受也是自己的,我們不能成為了別人的韭菜,卻去傷害與自己最親近的人,畢竟這些博主不是陪伴你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