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銜儀式在中南海順利召開。人群中,42軍軍長吳瑞林懷著激動的心情等待著屬于自己的那一份榮耀。
結果,等葉帥念到他的名字時,他卻大吃一驚:“授予海南軍區司令吳瑞林同志中將軍銜!”
吳瑞林揉揉耳朵,一度懷疑是自己聽錯了。因為從朝鮮回國后,他就一直沒有具體職務,中央為何稱呼他為海南軍區司令呢?
年少有為志氣高
吳瑞林出生在四川巴中的一個農民家庭中。由于家境貧寒,他的母親在他兩歲時便病餓而亡。
他的父親靠賣面謀生,微薄的薪資難以維持家庭的收入。因此,吳瑞林從小便被送到了磚瓦廠當童工,常年忍受著雇主的打罵與壓榨。
但艱難的日子并未磨掉少年身上的志氣。大革命開始后,吳瑞林在我黨的領導下開始參加工人運動,勇敢地拿起了武器與敵人作斗爭。
由于表現勇敢,頭腦機靈,他經常被組織派去跑腿、送情報,并且每次任務都能順利完成。
大革命失敗后,他便隨組織轉入了地下工作。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他越來越受到上級重用。
1932年,由于敵人對鄂豫皖根據地的重重圍攻,紅四方面軍決定轉移到川陜作戰。
四川黨組織收到消息后,當即派了吳瑞林過去接應。
接到命令后,他便立即出發了。這一路上他徒步翻越了幾座連綿的高山,又躲過了十幾個敵人的暗哨,歷經千辛萬苦后終于找到了紅四方面軍。
豈料,在見面后,部隊的守衛竟然并不相信組織會派一個小娃娃過來聯絡,他們還懷疑他是敵人派來的。
之后,幾個士兵便將他綁了起來,還將他與地主關了起來。年輕氣盛的吳瑞林覺得自己受到了輕視,當即吵鬧起來。
最后,還是軍政治部秘書長朱光審問他,他的身份才得到證實。
之后,整支部隊便靠著他做向導,一路打下通江縣、攻占巴中又解放了清江渡。
戰斗結束后,徐向前總指揮親自接見了這位小英雄,并正式批準他入了黨。
當時徐帥問他立了大功,想要什么獎賞。吳瑞林當即表示自己沒有其他想要的,只想見毛主席一面。
當時吳瑞林并不知道毛主席并不在部隊里,徐帥便笑著說,若是想見到主席,那他就要更加努力,等他將來立下更大的功績后,主席自然會接見他。
吳瑞林聽后倍受鼓舞。從此,他便在革命隊伍中干得更加起勁了。
紅軍入川后,吳瑞林便直接加入了部隊,并被徐帥任命為了少共國際先鋒團政委,開始在戰場上浴血奮戰。
初上戰場的他便表現出了過人的勇猛。在空山壩戰斗中,他率領全團頑強阻擊,先后打退了敵人二十多次進攻。
敵人見久攻不下竟然直接派來了飛機,開始對山頭進行無差別轟炸。在敵軍猛烈的攻勢下,吳瑞林不幸身中數彈,滾落山崖。
等戰友們找到他時,發現他已經成了一個血人。他的腦部、肝臟嚴重受損,只剩下了一口氣。
所幸,在醫生沒日沒夜地搶救下,吳瑞林挽回了一條命。
徐向前收到消息后立即趕來看望他。得知他的身體十分虛弱后,徐帥便給了他一只玉手鐲,讓他回家好好休養,以后再回部隊。
然而,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 吳瑞林只回去待了兩天。等到第三天他便回來了,而且還帶來了一千多名窮兄弟、窮姐妹和他一起參加紅軍。
徐向前見狀非常高興,笑著說道:“你還真是個‘少當家’啊!”可以說,川陜紅軍的壯大,離不開吳瑞林的功勞。
名震全軍的“吳瘸子”
后來,他隨部隊西渡嘉陵江、兩次翻過雪山、三次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抵達陜北。也是在這時,他與毛主席有了深入的交談。
當時上級為了培養他,將他送到了延安中央黨校學習。毛主席非常重視干部培養,因此經常到學校為學員們講話。
結果,在一次講話時,臺下坐著的吳瑞林突然站了起來。主席嚇了一跳,嚴肅地問他想干什么。
吳瑞林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妥,于是連忙解釋說,自己有話想和他說,怕一會兒就忘了。
毛主席聽了這話也沒再責怪他,耐心地詢問他是什么事。
原來吳瑞林是想要提建議,這些天他觀察到,黨校的學生雖然多,但清一色都是干部,而隨他們來的馬夫、警衛員卻經常無所事事。
他認為這些人也是參加了革命的,也應該受到教育,沒準將來能挖掘出出色的干部。
聽了他的話后,毛主席贊賞地點點頭,當即同意了他的意見。
吳瑞林非常驚訝,他本以為首長們聽了他的話可能還要商量幾天,沒想到主席竟然這么爽快就答應了他的提議。
在之后的工作中,他便更加賣力了。
抗日戰爭爆發后,他被任命為山東縱隊第四支隊一大隊隊長,奔赴了敵后區抗戰。
在他的指揮下,戰士們與日軍進行了強有力的較量,將敵人打得無力還擊。
1939年,日軍為了報復,趁夜偷襲了蓮花山廟子指揮所,吳瑞林帶著警衛員和軍馬飼養員與敵人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然而,由于敵眾我寡,吳瑞林的腹部、腿部不慎中彈,形勢一度非常危急。
所幸,支援部隊及時趕到,將日偽軍全部打退,吳瑞林也被緊急送到了醫院中。
經過一番搶救后,他雖然撿回了一條命,但右腿卻落下了終身殘疾。
對此他并不在意。傷還沒完全好,他便又立即回到了戰場上,繼續拄著雙拐指揮戰斗。
在他的領導下,我軍打的勝仗越來越多。他也因為戰績突出得到了上級的賞識,到了抗戰后期,他已經是團級干部了。
解放戰爭開始后,他開始擔任東野五縱副司令,從東三省打到了北平,又從長江打到了川東,為解放全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派誰去守南大門”
新中國成立的喜悅還未持續多久,他便又被任命為四十二軍軍長,奔赴了朝鮮戰場。
面對強大的美軍,很多人都產生了畏戰心理,但吳瑞林卻毫無懼色。
當時四十二軍的任務是在東線戰場的黃草嶺和赴戰嶺阻擊美軍第十軍,防止他們進入西線主戰場。
彼時的美軍和韓軍都沒預料到我軍已經加入了戰場,他們以為駐守黃草嶺的依舊是朝鮮人民軍的殘兵敗將。
結果,就在他們大搖大擺地進入黃草嶺時,迎頭便挨了42軍的一頓機關槍與手榴彈伺候。
直到這時他們才猛然發現對面是我軍的隊伍。隨后,美軍便以極為猛烈的炮火開始在我軍的陣地上狂轟濫炸,我軍一時出現了巨大傷亡。
即便如此,吳瑞林還是率領部隊頑強地堅守在陣地上。
白天他便帶著部隊奮力拼殺,頑強地抵住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到了晚上他便時不時地派出部隊夜襲敵營。
在此期間,我軍接連炸毀了敵人的火炮和坦克數百輛,攪得美軍日夜不得安寧。
與此同時,我軍戰士們也在承受著晝夜不休的辛勞。最終,我軍強大的毅力戰勝了敵人,成功完成了阻擊任務。
在之后的幾次戰役中,吳瑞林便愈戰愈勇,他率領著部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1952年,朝鮮戰役接近尾聲,吳瑞林奉命帶著部隊回到國內。
原本部隊想將他調到中南軍區工作,但具體職務還沒下來,吳瑞林便跑到武漢高級干部速成班學習去了。
他認為自己文化程度不夠,將來建設國家是需要知識分子的。所以為了精進自己,他放棄了升職的機會。
但他沒想到,中央對于他的職位早就做好了安排。
1955年授銜時,葉帥在念到他的名字時特意加了一個“海南軍區司令”的稱謂。
吳瑞林一度懷疑自己聽錯了,后來經過確認后才知道,自己確實已經被中央任命了這個職務。
原來當初朝鮮停戰時,中央便預感到國際的緊張形勢并沒有解除。
大家也敏銳地察覺到,敵人對付我軍的重心從北方轉移到了南方,派人去守衛海南一帶的安危,已經成為全軍的共識。
后來主席便問彭老總:“該派誰去守南大門好?”彭老總當即表示:“打美軍還是吳瑞林吃得透!”
就這樣,吳瑞林懷著激動的心情走上了新的崗位,開始繼續奮戰在國防一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