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春風吹拂,兩江新區人和街道邢家橋社區的居民劉永忠一早就拉著小拖車,去附近的人和綜合交易市場買菜。
以前,年過七旬的劉永忠買菜總是要計算著,不是因為節約,而是因為年紀大了,拎著太多菜上樓,腿腳會很吃力。而現在,劉永忠實現了“買菜自由”,一買就是滿滿的一拖車。
老劉的底氣從哪里來?這要從邢家橋社區的老舊小區改造說起。
PART.01
“迷你電梯”留住老居民
買完菜,劉永忠回到位于人興支路153號的自家樓下。這是一棟單體樓,共有7層,建成時間已超過30年。劉永忠走進樓門口,按下上樓按鈕,“迷你電梯”立刻運轉起來。
這部加裝的“迷你電梯”位于樓棟內部,十分節省空間。到了2樓,劉永忠走下電梯,直接開門進屋。
“有了電梯,我們老年人出行就方便了,住在這里安逸得很。”劉永忠說,家人曾經勸他搬到有電梯的小區,但他舍不得土生土長的社區,總是咬牙堅持爬樓。
幾年前,情況發生了改變。記者了解到,自2020年以來,在市住房城鄉建委統一工作要求下,兩江新區按照“管委會統籌、建設局牽頭、街道(國企)實施、居民參與”的工作機制,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其中,兩江新區建設局指導人和街道開展邢家橋老舊小區二三標段改造項目,并積極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爭取上級專項補貼資金和市級財政補貼資金。
▲兩江新區邢家橋社區老舊小區改造二期工程二、三標段范圍的樓房。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邢家橋老舊小區二三標段改造項目涉及13.87萬平方米、867戶,整個社區也啟動了電梯加裝工作。得知可以加裝電梯,劉永忠帶頭簽字同意:“這么好的機會,錯過了可惜!”
“老劉住2樓,樓層也不高,他還這么支持安電梯,看來這是個好事。”在劉永忠的帶動下,部分持觀望態度的鄰居也紛紛同意加裝電梯。
但人興支路153號樓體外部空間不足,不能按常規直接加裝電梯。正當大家焦急的時候,社區傳來了好消息——可以在樓棟內部加裝準載5人的“迷你電梯”。
這樣的“迷你電梯”,邢家橋社區一共加裝了12部。2024年,人興支路153號的“迷你電梯”正式投用,居民們刷卡即可乘坐,既方便也安全,大家紛紛稱贊劉永忠有遠見。
▲兩江新區邢家橋社區,安裝在狹窄樓棟走廊間的“迷你電梯”在繁忙運行。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劉永忠說,自從加裝了電梯,像他一樣留在社區的老居民更多了。大家眼看著居住環境越來越好,對今后的生活充滿了盼頭。
PART.02
休閑長廊凝聚“自治力”
在離人興支路153號不遠的和雅小居,居民們正坐在小區里的休閑長廊里聊天。這座長廊有一個屋頂,能遮風擋雨,又透氣,很受居民們青睞。
然而,就在幾年前,長廊的位置還是小區圍墻前的一片空地。由于缺乏管理,經常堆放著雜物。不僅看著煩心,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2022年,邢家橋二標段改造啟動,將和雅小居納入其中。居民們紛紛提出,希望把圍墻前的空地用起來,修一個涼亭或者一座長廊,讓大家有休閑之處。
空地怎么改?到底修什么?抓住這一契機,邢家橋社區引導和雅小居開展居民自治。大伙在院壩里擺上椅子,開起了居民議事會,還投票選出了居民自治組織的志愿者。
經過多次商議,居民們得出結論——修一座帶屋頂的長廊,無論晴雨,大家都可以坐在長廊里聊天、遛娃、議事。
2024年底,休閑長廊完工。看著整潔舒適的長廊,居民們樂開了花。
▲兩江新區邢家橋社區,和雅小居小區新增的休閑長廊設置了長長的座椅供居民休息。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先說斷,后不亂,我們要愛護這座長廊,日常清潔大家都要注意。”和雅小居居民自治組織的志愿者張文遠在居民議事會上提醒大家。
“老張,你放心吧,這么好的長廊,我們會珍惜!”居民們紛紛表態。
記者了解到,隨著城市更新不斷推進,邢家橋社區的“自治力”也越來越高。目前,社區共有居民自治組織25個,骨干人員超過100名。
PART.03
環境提升引來新業態
記者了解到,邢家橋老舊小區二三標段改造項目由人和街道組織設計,總投資超過7000萬元,由兩江產業集團下屬產城公司組織施工建設。主要建設內容為建筑拆違及外立面改造、電氣改造、給排水改造、綜合管網改造、景觀改造及特色文化打造等。
眼看環境一步步提升,新的業態也在邢家橋社區中“生根發芽”。
如今,在邢家橋社區安置房對面,一處外形典雅的新中式建筑已經落成。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將打造為以茶文化為主的共享空間,為社區引來更多的文化創意類業態。
▲兩江新區邢家橋社區,以茶文化為主的共享空間即將投用。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這個共享空間所在的空地,以前就是一處違建房。二標段改造中,進行了建筑拆違,這個位于邢家橋社區核心位置的空間得以“新生”,煥發出更大的價值。
據了解,邢家橋老舊小區二三標段改造項目充分挖掘閑置資源,梳理出停車位、充電樁、農貿市場、公有房屋、閑置物業、廣告位、散居樓棟清掃保潔等7大類經營性收入來源,植入養老、文化、社區商業等新業態,補齊完善配套功能,實現資金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各類商家也聞風而動。昔日無人問津的邢家橋社區,如今有了小區飲用水自動售水機、新能源充電樁等“新玩意”,居民們的生活品質更高了。
“以前的安置房改造,是讓大家‘安居’;如今的老舊小區二三標段改造,是讓社區更‘宜居’。”邢家橋社區書記謝蘭說,下一步,社區將用好城市更新的成果,進一步推進居民自治,真正讓“微改造”服務好“大民生”。
來源:新重慶-重慶日報
編輯:蔡楊
審核:陳鈞
主編:曾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