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 SU7 Ultra 的碳纖維挖孔前機蓋引爭議,被認為是營銷翻車,真相究竟如何?
雷軍在發布會上大力宣傳,稱機蓋采用熱壓罐工藝、雙風道通氣設計,能“高效導流”“增強下壓力”“優化空氣管理” 。不少車主花 4.2 萬選裝,期待體驗高性能。可實際卻讓人大跌眼鏡,有博主測試,用鼓風機吹風道,紙巾都不動;車主拆解發現,機蓋內部與未選裝車型基本無異,所謂強大功能成泡影,消費者吐槽聲不斷。
這真的是營銷翻車嗎?其實沒那么簡單。
從營銷層面看,小米確實有問題。過度強調機蓋高科技功能,卻沒清晰傳達實際情況。像雷軍提到的“雙風道導向輪轂散熱”,后又刪除,但宣傳效果已造成,高預期與低實際的反差,引發對營銷的質疑。
然而,小米推出該機蓋也不只是為營銷。滿足個性化需求,給消費者更多選擇無可厚非,且小米也表示機蓋能減重、輔助散熱,只是效果有限,與宣傳差距大。
結合小米“智駕”更名、“車機限馬力”等事件,其在營銷節奏把控和產品宣傳精準度上,確有提升空間。
其實,也不能全怪營銷。汽車研發、生產、宣傳環節多,研發受技術、成本限制,機蓋效果與設想有偏差;宣傳部門若沒充分了解產品技術,也易造成宣傳不符實際。
所以,小米挖孔版機蓋被黑,并非單純營銷翻車,是研發、營銷、溝通等多環節問題的集中體現。
小米當下要正視問題,一是加強產品研發,確保性能與宣傳相符;二是改進營銷策略,真實宣傳;三是加強與消費者溝通,重建信任。如此,才能重回正軌。大家怎么看呢?歡迎留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