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5月6日,體育總局科教司發布了今年優秀運動員報送各大學的名單。
在巴黎奧運會上為中國奪取奧運金牌的射擊運動員李豪保、黃雨婷,分別被保送北京體育大學和浙江大學。
跳水隊的陳芋汐被保送至同濟大學,這些運動員保送的大學都是211、985雙一流大學,而再看最近非常受大家喜愛,并且在巴黎奧運會奪取金牌的全紅嬋只保送到了暨南大學,這所211學院。
這些學校之間的差距可不是一點,為何會這樣呢?
奧運三金王全紅嬋,為何選了個“普通”211?
其實運動員保送,說白了也是雙向選擇,個人意愿占大頭,全紅嬋這姑娘,性格活潑,有點大大咧咧,但心里頭對家是真惦記。
她不止一次說過想家,甚至當年跳水就是想給媽媽治病,七歲就離家訓練,一年到頭在外比賽,這份聚少離多,怕是她心里的一道坎兒。
之前采訪,記者問她以后干啥,她總說“回家”,而不是非要在跳水圈當教練什么的。
而暨南大學在廣州,離她老家湛江不遠,生活習慣也差不多,更巧的是,跟她關系不錯的“蘇神”蘇炳添,就在暨大體育學院當副院長。
有熟人照應著,小姑娘適應大學生活也能快點,少點陌生感,這么一看,選暨大,是全紅嬋在個人想法和現實條件之間找的平衡點,畢竟大學對她們來說,是另一段人生的開始。
相比之下,陳芋汐是上海小囡,選同在上海的同濟,也顯得順理成章,運動員選學校,家門口確實是個挺重要的考慮。
金牌不是萬能鑰匙,文化課這道坎兒繞不過去?
有人覺得,憑全紅嬋奧運冠軍的身份,清華北大還不隨便挑?“拿奧運金牌比考清北難多了”這話,也流行過一陣子。
可是頂尖大學的門檻,光有金牌還真不夠,文化成績這把尺子,在那兒擺著呢,學校越好,對文化素養的要求自然也越高。
全紅嬋在學習上,跟她在跳臺上的表現比,就沒那么亮眼了。她自己也大大咧咧說過,“我以為跳水就不用學習了,所以才來的”。
這些話,聽著天真,但也確實反映出她文化基礎可能不算太扎實,上課打瞌睡的事兒,她也坦白過,每個人的天賦點不一樣,全紅嬋是跳水奇才,學習這塊兒,也許真不是她的強項。
硬塞進一個學術要求特別高的學校,萬一跟不上課,壓力山大反而不美,對她來說可能在文化氛圍不錯的暨大開開心心讀個大學,畢業后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挺圓滿。
而陳芋汐呢,就顯得更全面一些,運動成績沒得說,和全紅嬋并稱“雙子星”,實力就差那么一點點,最近幾場大賽,她還連續贏了全紅嬋,狀態和穩定性都非常好。
更重要的是,陳芋汐出身體育世家,文化學習也挺棒,她能用英語接受采訪,說得流利還有條理,國際比賽時還能給全紅嬋當當小翻譯。
這種運動和文化兩手抓兩手都硬的底子,讓她進同濟這樣的雙一流名校底氣更足,她那穩重的性子配上高學歷,將來要在跳水界做管理或者執教也是加分項。
跳臺外各自精彩才最真
雖然保送的學校不一樣,引來外界不少猜測和比較,但這倆姑娘的感情,看起來好著呢,賽場上,她們是對手也是伙伴,賽場下,親如姐妹。
陳芋汐更像個穩重的大姐姐,平時訓練生活里,沒少照顧全紅嬋,比賽一結束,倆人抱在一起,那份親近勁兒是裝不出來的。
網上有些聲音,看見全紅嬋最近幾場輸給陳芋汐,就開始瞎操心,甚至有點指責的意思,不過經歷過大賽的全紅嬋心態也成熟多了,能比較平靜地看待這些,也解釋了身體發育期對狀態的影響。
專業人士也說了,陳芋汐一直在穩定進步,贏球是實力體現,輸給這樣的對手,全紅嬋也沒什么丟人的。
運動員的職業生涯,總有到頭的一天,大學教育算是給她們開了另一扇窗,全紅嬋和陳芋汐,這兩顆中國跳水的明星,根據自己對未來的規劃、個人喜好還有綜合條件,選了不同的大學。
這既是她們自己的選擇,也是現實因素作用下的結果,她們為國爭光的樣子,大家不會忘,她們在人生新階段做出的選擇,同樣也該得到尊重和祝福。
未來路還長,跳水池外的人生或許才剛剛開始鋪展,她們各自精彩不也挺好?
參考資料
人民日報2025-5-6《名單公!全紅嬋、盛李豪、黃雨婷擬保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