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就跟品茶似的。
年輕的時候稀里糊涂的,一直到晚年,才慢慢咂摸出那股子悠長的香味兒。
老祖宗在《論語》里講:“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現(xiàn)在這社會,退休可不是光等著養(yǎng)老就行,得想辦法把后半輩子過得熱熱鬧鬧、有滋有味的,就像把生活雕琢成一件高雅的藝術品。
今兒個咱就來嘮嘮這“三防、三放、三不看”,照著做,晚年生活指定美美的,跟詩一樣!
1.三防:給健康加把牢固鎖
防饞
老話說得好,“病從口入”,吃東西可得留意著點兒。
《黃帝內經(jīng)》也說了“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
別老想著大魚大肉、山珍海味,每頓都吃得肚子圓滾滾的。
咱可以學學“少食多餐”,每天好好搭配三頓飯。
多吃點深色蔬菜,最好能占到一半,像菠菜、西蘭花,營養(yǎng)又健康;
再弄點優(yōu)質蛋白,比如三文魚、豆腐,都來點兒;
主食用全谷物,玉米、燕麥都是好選擇。
這么科學飲食,身體才能棒棒的,就像給健康上了一把結實的大鎖。
我給大家說一組數(shù)據(jù)哈,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老年人每天得攝入不少于 300 - 500 克的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得占一半以上。
按這么個飲食結構來,患慢性疾病,像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啥的風險就能大大降低,身體就能一直保持好狀態(tài)。
防懶
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要是老躺著、坐著不動,身體肯定受不了。
咱得動起來,每周抽 150 分鐘去快走,再練 3 次太極拳。
快走的時候,步子輕快點兒,每分鐘大概 100 - 120 步,能把腿上的肌肉和關節(jié)鍛煉得棒棒的,還能提高心肺功能;
太極拳動作慢悠悠、軟綿綿的,打的時候能讓心慢慢靜下來,又能強筋骨、養(yǎng)心神,好處可多了。
可別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能動,只要堅持,身體肯定越來越好。
有研究顯示,堅持適量運動的老年人,肌肉流失的速度比不運動的同齡人慢 30%,身體的靈活性和平衡能力也能明顯提升。
運動就像是給身體打了一針活力劑,讓晚年生活更有精神頭。
防愁
生活里難免會碰到鬧心的事兒,這時候就得學學《菜根譚》里說的“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別為了點小事就愁眉苦臉的,可以培養(yǎng)點愛好,像練書法、種種花草。
心情不好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寫寫字、澆澆花,把那些壞情緒都趕跑,心情自然就舒暢了。
書法能讓人專心致志,通過筆墨抒發(fā)心里的感情;
種花草能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跳動,從一株幼苗長大成人獲得成就感。
據(jù)統(tǒng)計,有愛好的老年人,面對生活壓力的時候,焦慮和抑郁的發(fā)生率比沒愛好的低 40%。
2.三放:給心靈松松綁
放下身價
莊子說過“虛舟不爭”,人到了晚年,就把以前那些身外之物、面子啥的都扔一邊去吧。
退休了,這就是人生重新開始的好機會。
就像上海那位 70 歲的蔣金龍大爺,去老年大學學彈琴,一下子就找回青春的感覺了。
咱也別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就不能學新東西,大膽去試試,說不定還能發(fā)現(xiàn)自己新的閃光點和愛好呢。
說不定學琴的時候,還能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新朋友,開啟一段全新的生活。
放空名利
《史記》里有句話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這一輩子,別太看重名和利。
咱辛苦了一輩子,攢了些錢,與其都留著自己花,不如拿出來做點有意義的事。
比如說杭州那個“銀發(fā)醫(yī)療隊”,里面的老人都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去幫助別人。
這樣不僅能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還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
有調查顯示,參與公益活動的老年人,幸福感和滿足感比普通老年人高出 50%。
當您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時,那種心里的充實感,是用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放松身心
陶淵明寫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咱退休了,也該學學他,讓自己的身心放松下來。
可以參加一些攝影、戲劇社團,在這些藝術創(chuàng)作里找到生活的樂趣,發(fā)現(xiàn)生命的新天地。
別老把自己關在家里,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心情也能開闊起來。
在攝影社團里,您可以拿著相機抓拍生活中的美好瞬間,一朵盛開的花、一只可愛的貓,都能成為您鏡頭里的作品;
在戲劇社團中,您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研究表明,參與藝術活動的老年人,患老年癡呆癥的幾率比不參與者低 30%。
3.三不看:給心靈一片凈土
不往前看
《道德經(jīng)》里說“禍兮福之所倚”,過去的事兒就讓它過去吧,別老揪著以前的得失不放。
每天都給自己定個小目標,列個“今日清單”,記下當天發(fā)生的三件讓自己開心的事兒。
這樣一天下來,就會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和美好。
您可以回想一下,曾經(jīng)工作上的一個小挫折、生活中的一次小爭吵,現(xiàn)在是不是都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了。
把目光從過去的陰影里挪開,專注當下,才能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不往后看
孔子說過“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別老是回頭看過去的輝煌或者遺憾。
就像張大爺,他把以前用不著的東西都捐給了社區(qū)圖書館,讓自己沒負擔地迎接新生活。
咱們也應該這樣,把過去的事兒都放下,輕裝上陣。
過去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已經(jīng)成為歷史了。
現(xiàn)在才是咱們真正能把握的時光,珍惜當下,才能讓晚年生活更加精彩。
不往左右看
蘇軾寫過“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別老跟別人比,每個人的活法都不一樣。
咱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組建一個“興趣朋友圈”,大家一起分享園藝心得、烹飪秘籍。
這樣既能增進感情,又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和生活方式,盲目攀比只會讓自己陷入焦慮和不滿。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能真正享受晚年的快樂。
人到晚年,咱可別就干等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要像敦煌壁畫里的飛天一樣,在這人生的黃昏里,跳出最絢麗的弧線。
按照“三防、三放、三不看”去做,晚年生活肯定能比咱想象的還精彩。
就像《禮記》里說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咱們要不斷給自己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這才是對生命最好的尊重和致敬!
家人們,你們在晚年生活里有啥獨特的經(jīng)驗和好建議不?快在評論區(qū)留言分享分享,咱一起把晚年生活過得紅紅火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