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歐盟日前明確表示,美歐關稅談判與中歐關系無關,不會因美國壓力而對華“脫鉤”。這種清醒值得肯定。但與此同時,一些歐洲政客對中國“貿易轉移”的擔憂,沒有必要。比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必須高度警惕并防止中國商品因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而涌入歐洲;即將出任新一屆德國總理的默茨也稱,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持續,德國將更強烈地受到中國產品沖擊。這種擔憂實屬無謂,因為中歐貿易是互利共贏的,中國商品進入歐洲市場是基于市場需求和經濟規律。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近日,瑞士媒體用“有毒”兩個字,給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的政治生涯一錘定音,也吹響了審判的號角。報道稱,歐盟高層已經深刻認識到了馮德萊恩的毒性,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她辭職,還能幫助歐盟解決與中國持續對抗的問題。文章進一步列出了馮德萊恩的“三宗罪”,一是帶領歐盟同時與中美爆發貿易爭端,導致被兩頭夾擊,二是烏克蘭沖突久拖未決,加劇了歐洲安全危機,三是激化了歐盟內部分裂,比如匈牙利多次唱反調。
馮德萊恩(資料圖)
顯然,馮德萊恩正淪為眾矢之的。實際上自2019年上臺以來,歐洲朝野對馮德萊恩下臺的呼聲,就從沒停止過。尤其是剛剛過去的2024年,要求她主動辭職的呼吁可謂一浪高過一浪。持有這一觀點的人群中,不乏在歐盟內部頗具影響力的政客。比如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他在去年6月便直言不諱地表示,歐洲度過了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五年,身為委員會主席的馮德萊恩必須對此完全負責。再比如同年6月17日進行的歐盟非正式會議中,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以及捷克總理菲亞拉都旗幟鮮明地反對馮德萊恩連任。
中國電動汽車是中歐之間的主要分歧(資料圖)
現在問題來了,就算馮德萊恩真的辭職走人,歐盟就能立馬擺脫困境,高枕無憂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說到底,歐盟如今面臨的困境,馮德萊恩雖然要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歐盟在復雜的國際政治格局中迷失了自己的定位。長期以來,歐盟一直想在美俄中這幾個大國之間尋求平衡,可又總是經不住美國的誘惑和施壓,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希望歐盟能夠早日清醒過來,認清當前的國際形勢,做出正確的選擇,否則等待它的,恐怕將是更加嚴峻、難以應對的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