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中國當冤大頭?沒門兒!
當年“瓦良格號”回國時,土耳其直接變成了攔路的惡霸,開口就要10億美元的“過路費”!
疫情最緊張的時候,就連運送救命物資的中國飛機都要被他們百般刁難!
誰能想到,僅僅過了幾年,它竟然主動對我們示好,貼得比誰都緊!
這背后到底藏著什么貓膩呢?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關鍵時刻的勒索
其實,土耳其那副丑陋嘴臉,早在上世紀末我們就見識過了。
1999年,中國從烏克蘭買下了瓦良格號航母,準備帶回去改造。結果半路上,土耳其突然出來“找麻煩”。
說什么航母太大了,會影響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正常航行。
于是,瓦良格號就被土耳其強行扣在了黑海,這一扣就是漫長的507天。
更讓人氣憤的是,土耳其列出了二十條安全要求,還獅子大開口開出了一個驚人的價碼:
要10億美元的“保證金”。
這個數字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要知道,當時中國的外匯儲備才相當于這個數的兩百倍。
瓦良格號被扣押期間,每天都在燒錢,光是拖船費就花了8500萬美元,停泊費也達到了1.7萬美元。
眼看事情沒了希望,幸好希臘看不下去了。
這個和土耳其有世仇的鄰居,居然愿意用自己的國家信用為中國擔保。
還派出了全球馬力最大的拖船“尼古拉?奇克爾”號,一路護送。
在希臘的幫助下,土耳其這才極不情愿地放行。
這次事件,讓中國深刻意識到,想要發展海軍,必須依靠自己,不能指望別人。
可笑的是,2005年中國高鐵技術嶄露頭角。
土耳其看到后立刻換了一副嘴臉,主動上門,請求中國幫忙修建高鐵。
中國本著合作共贏的態度,接下了這個項目。
本以為雙方能好好合作,但他們接下來的行為卻讓人摸不著頭腦。
變臉高手土耳其
2013年,土耳其公開招標遠程防空導彈,面對其他國家開出的高價。
中國紅旗-9導彈憑借硬實力和超高性價比,成功突圍,拿下了土耳其30億美元的防空導彈訂單。
為了表示合作誠意,中國甚至不惜拿出自己的核心技術,承諾手把手教技術,幫助土耳其建立自己的防空導彈生產線。
誰能想到,這份誠意換來的是精心策劃的一場“商業騙局”。
土耳其拿著與中國簽訂的合同,跑去和美國、俄羅斯等軍火巨頭談判,企圖借此逼迫對方降價。
在與歐美企業討價還價一圈后,發現人家根本不吃這套。
土耳其竟然直接單方面撕毀合同,把中國的誠意當成兒戲。
更讓人寒心的是,在全球抗疫的關鍵時刻,土耳其又一次暴露了其無理取鬧的本質。
2020年,一架載著36噸救命物資的飛機正準備飛越土耳其領空,卻被毫無理由地拒絕。
這批原本應該直達塞浦路斯的物資,不得不繞道俄羅斯加油,耽誤了寶貴的時間。
然而誰能想到,曾經如此“不講義氣”的土耳其,這兩年的態度又發生了變化!
土耳其的“變臉絕技”
2025年3月,土耳其駐華大使一改往日的傲慢,對中國的發展贊不絕口。
緊接著,他們的代表團就馬不停蹄地趕往浙江,參加經貿會議。
這回土耳其可是下了血本,開出了一系列誘人的條件:
稅收優惠、投資便利、專門服務,仿佛恨不得把中國企業捧到天上。
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更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又是送地皮,又是減稅收,簡直恨不得把“歡迎”兩個字寫在臉上。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個曾經千方百計阻撓中國軍事裝備發展的國家,如今卻對中國的軍工產品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從反艦導彈到航母技術,再到最新型的艦載戰機,他們的購物清單可謂是琳瑯滿目。
從坑害合作伙伴到主動求合作,土耳其這種翻臉比翻書還快的操作,堪稱國際外交場上的“變臉絕技”。
不過,它這種反復無常的行事風格,實在讓人不得不多留個心眼。
土耳其“抱大腿”的無奈
土耳其這一連串態度的大轉變,歸根結底還是被現實逼的。
這幾年,土耳其的日子可以用“水深火熱”來形容。
過去三年,里拉就像坐上了過山車一樣狂跌67%,手里的錢越來越不值錢。
超市里的面包價格翻倍漲,菜價天天變,老百姓去菜市場買東西,都得再三權衡。
更糟糕的是,國庫外債堆積如山,高達四千多億美元,而外匯儲備卻只剩下可憐的六百億。
國內企業也跟著遭殃,原材料價格高得離譜。
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不是裁員就是倒閉,大街上到處都是找工作的人。
原本還指望美國能拉一把,結果拜登政府忙著處理自家的問題,高層互訪都斷了。
好不容易盼來特朗普上臺,他卻只顧著自己,對土耳其的需求充耳不聞。
還動不動就威脅加征關稅,推行孤立主義政策,土耳其徹底成了被拋棄的“小弟”。
走投無路的土耳其,最終還是低下了高傲的頭,把救命稻草寄托在了地大物博的中國身上。
為了讓中國資本和游客“掏腰包”,這個曾經趾高氣昂的國家使出了渾身解數。
伊斯坦布爾機場里中文指示牌隨處可見,掃碼付款直接用支付寶。
旅游局絞盡腦汁推出了“絲路探秘”“地中海岸養生”等特色線路,甚至把中醫推拿搬進了景區。
這陣仗,簡直恨不得在每個角落都貼上“中國人快來”的大字報。
這一切的變化,不過是被現實狠狠打了一記耳光罷了。
不過,這個反復無常的“墻頭草”,究竟是真心合作,還是又在打什么算盤,恐怕還得畫個問號。
但在土耳其發生7.8級地震時,中國卻不計前嫌,對他們伸出了援手。
不僅在物資上支援他們,民間組織也自發前往幫忙。
只希望土耳其能記住這份雪中送炭的情誼,別再把中國的善意當作“過河拆橋”的籌碼。
總結
土耳其的轉變從根本上來說還是由于自身困境和外交孤立的無奈之舉,其過往反復無常、背信棄義的行為,暴露了其實用主義至上的外交風格。
我國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開展合作,但必須保持清醒,對關鍵技術、核心利益做好把控,以務實態度推動合作,同時警惕其再次因利益改變立場。
參考文獻:1.中國政協文史館:《“瓦良格”號過土耳其海峽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宋家慧的故事》-2020-3-272.環球時報:《土耳其撤消中國防空導彈合約 稱要自行研制遠程防空系統》-2015-11-163.中國經濟周刊:《土耳其拒絕從中國運送抗疫物資的飛機過境,飛機臨時降落莫斯科》-2020-5-154.土耳其駐華大使館:《土中攜手,共赴合作新征程——在“浙里出海”中探尋機遇》-2025-4-305.新華社新媒體:《土耳其地震災區顯身手!中國救援隊的“十八般武藝”是怎樣練成的?》-2023-2-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