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特朗普高調宣布自己又勝利了,宣稱已經與英國達成關稅協議,而且還有不少國家在排隊等著和美國談判。不過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他的話如今僅僅只能作為參考。表面上看似雙方確定了多項方案,但現在一切尚未落實,不禁讓人懷疑這是否又是一場關稅協議的政治表演。
從特朗普目前的發言看,美國與英國已經達成了一項全面貿易協議。從他口中感覺局勢一片大好,但現實則狠狠打了特朗普的臉。相比于美國這邊急不可耐的宣傳,英國那邊的沉默則更加微妙,英國首相斯塔默直言“細節仍然需要敲定”,財政大臣著重指出“無需急于簽署”。
對比英國的態度搖擺不定,印度似乎有意向盡快妥協,成為第二個與特朗普政府達成協議的國家,但要是連美英這一對“天然盟友”達成關稅協議都“貌合神離”,又能“經商奇才”的印度怎樣在關稅問題上妥協呢?
不過,印巴局勢突然朝著戰爭邁入一大步,莫迪應該沒什么閑情逸致與特朗普談關稅戰,現在高興未免有些太早了
說明目前此協議仍處在一個概念階段而非已經達成,特朗普政府如此著急地擺出來,反而坐實了美國如今沒有拿得出手的協議,也沒有國家愿意妥協的尷尬局面。
特朗普宣稱眾多國家排隊等待談判,實際上該說法自上月起就一直用到現在。與之相似的還聲稱有70多個國家找他討論關稅問題,美國每天賺取20億關稅收入。更夸張的是白宮新聞秘書說白宮要求達成協議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
但實際上,“對等關稅”暫停時間已過三分之一,截至目前,真正開始達成協議的僅有英國一個國家,反倒是談判破裂的消息層出不窮:日本談判團因汽車零部件關稅問題提前離場,印度在鋼鐵關稅上玩數字游戲,韓國以削減半導體為談判籌碼,歐洲則是開始第二輪報復清單。這種集體反制的態度,反映了各國對美國霸權的覺醒。
美國企業如今的慘狀讓美國盟友看清關稅戰的反噬,RCEP成員國等新興經濟體正用“去美國化”機制沖擊單邊主義。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開始有所行動,都證明了歐洲已經不愿再做美國“經濟附庸”的決心。
換句話說,又是一場特朗普“自嗨”式的表演,給世人營造出一種自己關稅政策“無比英明”的假象,為的就是演習給75個國家看,也為了在和中國的談判中增加自己的籌碼。為在中美談判上更加有底氣,特朗普可謂是做足了準備。
他先是宣稱要對華降低關稅,又把港口的話題拿出來做輿論,還在媒體面前把高層會議夸大成中美貿易談判。既想營造出“眾星捧月”的態勢,又試圖為談判積累心理籌碼,但中方商務部的一句“聽其言觀其行”,直接以柔克剛地回應特朗普所有動作,既保持了對話,又堅守原則。
在CNN報道中有這樣一句話,無論美國與多少貿易伙伴達成協議,真正重要的是中國。中國態度最堅決,立場也最堅定。這種從容來源于中國完整的產業鏈、持續的技術突破、日漸壯大的多元化合作。
現在在中俄貿易的高層會談上,特朗普正在逐漸失去自己的談判籌碼。中國企業正通過越南工廠和馬來西亞出口等地理優勢,將關稅影響分散到12個國家,這種“水銀瀉地”般的供應鏈韌性,正在使特朗普的關稅施壓失去作用。
另外國際社會上,更多國家簽署《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開始加入反制美國聯盟,這些體系的出現正在蠶食美國霸權的根基。
特朗普的關稅“小聰明”或許能短暫地吸引眼球,但改變不了世界經濟正在“去美國化”的趨勢。特朗普要是誠心想在中美會談中取得成果,就應該明白任何施壓對中國都是沒用的,兩方更應該平等地交流。這場博弈最終驗證的,不是誰的關稅清單更長更多,而是誰能在新時代的發展下掌握先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