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傳承至今的國家,我們使用的漢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者。
漢字已經有六千多年的歷史,這個在世界范圍內,再也找不出第二種,有如此悠久歷史,卻仍在使用的文字。
流傳了這么久,漢字仍然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的文字,因為它不僅具有視覺藝術上的美觀,而且還能通過簡單排列組合,能呈現出各種有意思的文化。
例如對子便是由一字一音的漢字組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
它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簡單的上下兩句可以傳達出各種意思,從誕生之日起,便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歷代的文人墨客,也喜歡用對子來互相切磋,因此也給后世留下了許多對聯美談。
要說對聯發展的黃金時期,當屬明清兩朝。這兩個時期上至天子,下到普通百姓,都喜歡對對子。據說有讀書人就是因為對對子讓皇帝滿意,就中了狀元。
小時候我看的古裝劇《九歲縣太爺》第一集中,微服前往貢院看會試的乾隆,碰到了陳文杰,然后雙方切磋對子。陳文杰完美的對出了乾隆的上聯,最后以一絕對難倒乾隆,奪得新科狀元稱號。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劇情出現,一方面是說明對子在當時確實十分流行,是代表性文體。
再者也是因為乾隆這人喜歡吟詩作對,加上他喜歡玩,人們便將許多對聯故事安排在他身上了。
這不,乾隆下江南時路過一處青樓,也參與到了一場對聯盛宴。
原來某鎮一個書生,多年寒窗苦讀,只想通過科舉改變命運。可是天不遂人意,書生一連參加了幾屆科舉,都沒有取得好名次,只得怏怏而歸。
心情不好的他想放松一下,便來到了鎮上的一處青樓飲酒作樂。一眾青樓女子都是勢利眼,看到書生一番窮酸樣,誰都不想上前伺候。
書生本就心情郁悶,自己花錢來買笑還遭到了如此怠慢,心中頓時火冒三丈。
你們有什么資格嘲笑我,我以后可是要中皇榜,當老爺,到時候你們可就沒有后悔藥可以吃了。
一眾女子掩嘴輕笑,“大爺可別打趣了,還中皇榜,鎮上誰不知道你有這個心,沒這個命,說到底還不是書沒讀透,才華不夠!”
聽到這里的書生,為了自己讀書人的尊嚴,也是為了諷刺青樓女子,頓時當場出了一個上聯:“一雙玉臂千人枕。”
他還說今天要是有人能對出令他滿意的下聯,那以后再也不對對子,也不參加考試了。
書生出對的消息很快就不脛而走,一時間青樓擠滿了來看熱鬧的人,也有不少人試著對下聯,可惜沒有絕對出現。
此時微服私訪的乾隆一行人,也正好入住在這個鎮上的客棧,他聽到有人說起了這個對聯,心里也是癢癢的,便也來到了青樓湊熱鬧。
乾隆不愧是諳于此道,到了現場的他,看到“一雙玉臂千人枕”的上聯后,開始埋頭思索下聯,只消片刻便走上前去,說自己有下聯。
接著乾隆命人拿來筆墨紙硯,便將自己的下聯筆走龍蛇的寫了上去,他寫一個眾人念一個:半、點、朱、唇、萬、客、嘗。
好呀!妙呀!真實絕對呀!
乾隆寫完,現場頓時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嘗。
半點對一雙, 朱唇對玉臂, 萬客對千人,嘗對枕,上下聯不僅對仗完美了,而且在意思上也是極為呼應,眾人才不吝嗇的給出了贊美和掌聲。
但書生卻如霜打的茄子,畢竟如今有了完美下聯出現,自己一時說出去的話要是食言,可就丟人現眼了,于是他打算放棄科舉。
被贊美聲包圍的乾隆,此時也很開心,于是勸慰書生不必當真,自己的前途重要,你還是要努力備考,爭取下次能夠一舉中第。
書生對此深以為然,從此之后更加刻苦的學習,再也不來這煙花場所了,終于在下一屆考試中成功上榜。
針對書生的這個上聯,屏幕前的你,有什么好下聯嗎?
圖丨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