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華網軍事報道,近日,外媒發文“炮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并直言“馮德萊恩,有毒”。該篇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表態稱:無論是外交還是內部政策,歐盟高級官員越來越意識到馮德萊恩的“毒性”。許多人認為,她并不具備政治外交能力,并希望她能夠盡快辭職。歐盟官員們認為,馮德萊恩的離任能夠解決歐盟不少問題,其中包括與中國的持續對抗。報道稱,就目前的情形來看,歐盟的一系列對外政策顯然處于危機之中,而馮德萊恩正淪為眾矢之的。
馮德萊恩(資料圖)
實際上自2019年上臺以來,歐洲朝野對馮德萊恩下臺的呼聲,就從沒停止過。尤其是剛剛過去的2024年,要求她主動辭職的呼吁可謂一浪高過一浪。持有這一觀點的人群中,不乏在歐盟內部頗具影響力的政客。比如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他在去年6月便直言不諱地表示,歐洲度過了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五年,身為委員會主席的馮德萊恩必須對此完全負責。再比如同年6月17日進行的歐盟非正式會議中,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以及捷克總理菲亞拉都旗幟鮮明地反對馮德萊恩連任。
馮德萊恩的問題不是“做錯”,是“次次都錯”。從她上臺第一天開始,歐盟對華政策就從“建設性接觸”變成了“系統性對抗”。她一再越線,每一步都精準踩到中方底線。2023年4月,她隨馬克龍訪華。那是她任期內唯一一次以歐盟主席身份到訪中國。整個行程,她拒絕所有雙邊儀式,單方面召開記者會,現場點名所謂“新疆人權問題”。中國代表團事后明確表示:“這不是正常訪問,這是挑釁。”她隨后推動對中國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
歐盟貿易委員近日表示,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征收高額關稅后,歐盟正在加速推進與亞洲的自由貿易談判。自今年3月以來,特朗普對歐洲征收了一系列更高的關稅,他最大的舉措是上個月對大量歐盟商品征收20%的關稅,然后宣布在于7月到期的90天內暫停征收。歐盟貿易委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在新加坡對記者說,與華盛頓的談判是優先事項,但這一談判不會是“不惜一切代價”的。
馮德萊恩(資料圖)
然而,歐盟的豪賭絕非坦途。第一大風險在于“替代美國市場”的幻象。美國18.8萬億美元的消費市場遠超歐盟(10萬億)和中國(7萬億),而歐盟對華貿易逆差已突破2100億歐元。若失去對美順差,歐盟恐無力消化中國商品轉移的沖擊。第二大風險是內部撕裂。德國車企依賴中國市場,法國則力主保護本土工業;東歐國家擔憂激怒美國,南歐國家卻渴望亞洲投資。馮德萊恩提出的“第28套規則”(統一歐盟創新監管框架)至今未獲通過,暴露出27國難以調和的利益分歧。
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 謝夫喬維奇:我們必須強調,美方的關稅是不公正且不公平的,如果我們與美國的談判沒有產生理想結果,我們將準備好替代方案,以恢復公平競爭的貿易環境。因此,我們利用90天的暫緩期繼續為進一步的再平衡措施做準備,以應對美國對歐盟出口產品征收的大量關稅,并確保長期的公平競爭環境。在這里我想強調的是,所有選項都擺在談判桌上。
特朗普(資料圖)
馮德萊恩自詡是美國的“好朋友”和“堅定的大西洋主義者”,她堅稱盡管特朗普引發了巨大的變化,包括他破壞性的商業政策、對多邊體系的蔑視、吞并威脅和強硬轉向俄羅斯,疏遠了華盛頓的傳統盟友,但大西洋兩岸之間的長期紐帶仍然完好無損。但當被問及美國是朋友、曾經的朋友還是對手時,馮德萊恩承認兩國關系“很復雜”。關于與白宮正在進行的談判,馮德萊恩確認,如果談判未能達成解決方案,美國的制成品和數字服務都可能成為報復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