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是捅了人窩了嗎?到處都是人從眾。
特別是一些網紅景點,想拍照,根本擠不進去,即使擠進去,也都是大合影。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在網紅打卡風潮席卷之下,任何風景一旦出圈,往往難逃厄運。
前段時間,安徽池州的網紅打卡點“孤獨的樹”遭砍枝引發熱議。
這棵樹傲然獨立于2000畝麥田中,獨特的寂寥氣質,吸引了無數人前來打卡。
然而,絡繹不絕的游客在麥田里踩出蛛網般的小徑,導致農戶麥田慘遭破壞,經濟損失高達五六千元。
心疼莊稼的農戶,氣憤地爬上樹砍掉了樹枝,試圖阻止打卡者。當地村委會趕緊出面協商,這棵樹才躲過被砍的命運。
一棵樹的“生死劫”,正是網紅跟風打卡亂象的荒誕縮影。
而武功山上曾紅極一時的迎客松,就沒這么幸運。
這棵迎客松造型獨特,冬季雪景絕美,一度成為武功山的標志性景點之一。
許多人慕名而來,爭相爬上樹杈花式擺拍,最終,網紅樹不堪重負倒下了。
類似的現象屢見不鮮。
成都三圣鄉的網紅油菜花田,爆火后被踩出“斑禿”;杭州富陽神仙山的仙人洞,因游客涌入,洞壁遭亂涂亂畫,部分鐘乳石永久受損。
借景出片本無可厚非,但毫無底線的打卡行為,早已讓網紅打卡變了味,淪為對自然景觀的粗暴消費。
網紅打卡熱潮下,任何地方一旦走紅,必成人群蜂擁之地。
重慶白象居,因空中連廊的絕佳視角可俯瞰長江索道、水東門大橋等城市地標,瞬間變身“出片圣地”。
游客摩肩接踵,喧鬧不止,甚至有人闖入居民家中取景,讓生活區淪為“攝影棚”,當地住戶們苦不堪言。
上海武康路一位80歲奶奶,在掛著粉色蝴蝶結的復古陽臺被拍攝,意外走紅。
童話般的場景讓網友們腦補出了一個“少女心奶奶”的故事,催生無數打卡者。
每天都有人在樓下叫喊,要求奶奶配合拍照,老人不堪騷擾,最終被迫搬離故居。
還有成都某小區普通健身區,因一位說唱歌手的視頻爆紅,被網友稱為“成都迪士尼”。
游客涌入打卡,不斷高呼“我要diss你”,擾民程度令人厭煩。
更魔幻的是,醫院都成了爭相打卡的出片地。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西院),因其歐式復古風格的建筑和院內的咖啡店,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
很多博主在社交平臺分享美照,稱其為“歐洲古堡風”,驚嘆“一秒置身歐洲”。
不少人涌到醫院門口擺拍,甚至進入醫院內部,占用家屬休息座椅拍攝,更有人架起專業設備直播。
有孕婦路過產檢時,居然被網紅指責 “擋鏡頭”。
這一幕直接看懵網友:“在急診面前打卡真的好嗎?”
當打卡熱情突破邊界,救死扶傷的醫院淪為秀場,居民的陽臺變成“景點”,公共空間被粗暴侵占,所謂的“出片”,早已異化為對他人生活的冒犯與對公共秩序的踐踏。
打卡成了打擾,出片成了出格。
網紅打卡歪風的惡劣影響,遠不止侵擾居民的生活,其衍生的種種惡果,正以令人痛心的方式持續上演。
“新疆最美公路”獨庫公路淪為垃 圾 場,哈熊溝、烏孫古道等景區步道上,游客丟棄的垃 圾在雪山草甸間觸目驚心。
徒步勝地烏孫古道的天堂湖畔,露營者留下的塑料垃 圾 鋪滿湖岸。
而比垃 圾 更難修復的,是千百年形成的脆弱地貌。
青海茫崖的胭脂山在央視的鏡頭中,以五彩山體驚艷全國,被網友稱為“戈壁調色盤”。
然而,一些游客為了拍出“獨特”的照片,肆意碾壓地表,攀爬巖體,嚴重破壞了自然景觀。
比物理破壞更可怕的,是對安全底線的漠視。
去年1月,一名大學生跟著網紅攻略,闖入“廢棄車站”拍照,被高壓電擊中,全身燒傷50%,命懸一線。
去年4月,一名中國女游客在印尼火山的網紅樹附近拍照時,被長裙絆倒,從75米高的峽谷墜落,當場身亡。
今年3月,在吉林沙漠的“尼三鍋”網紅打卡點,有人駕駛越野車高速爬坡,汽車沖上沙丘頂端后,直接飛入500米深坑,瞬間釀成3死1傷的慘劇。
這些用鮮血書寫的警示,撕開了流量狂歡的血色面紗:當出片高于一切,危險便被濾鏡悄然掩蓋。
從踐踏文明到吞噬生命,網紅打卡的失控早已不是簡單的素質問題。
當鏡頭對準風景時,有人忘記了對自然的敬畏;當快門聲響起時,有人失去了對生命的尊重。
網紅打卡歪風肆虐,根源在于流量至上催生的狂歡惡果。
小紅書 “拍照打卡”的話題,瀏覽量超20億,“出片” 的話題超3億,“打卡圣地還是打卡勝地” 的話題下,帖子超過224萬篇。
博主們嗅覺敏銳,無論是一座天橋、一條隧道、一個巷子,還是商場廁所,但凡有走紅苗頭,他們便扎堆搶占網紅機位,用濾鏡包裝“詩與遠方”,炮制打卡攻略引流。
為了博流量,有些人毫無底線。
去年五一,坡子街派出所火了,有人在派出所門口排隊打卡,裝作罪犯,擺出“蹲守抱頭” 的造型。
去年年底,為凹精英人設,網紅博主扎堆前往聯合國“開會”。
諷刺的是,26美元即可參觀聯合國,幾百美元就能參與演講。
更有人斷章取義,在路標、提示語上搞低俗打卡,用刺激性圖文挑逗網友。
這些行為,讓“網紅打卡”這個詞越發令人反感。
在流量至上的邏輯下,盲目追求新奇的網友們,也在濾鏡中迷失了自我。
過去,旅游是為了欣賞美景,體驗風土人情,感受歷史文化底蘊。
如今,旅游則是用鏡頭生產“社交貨幣”,精心修飾的照片只為換取點贊與關注,滿足內心的虛榮。
有網友說:“只要能出片,這一趟就沒白來!”
我們不再旅行,而是在消費被編碼的景觀符號;不再體驗,而是在執行社交媒體的表演程序。
這種畸形的打卡文化,本質上是人們在虛擬社交中,尋求存在感與認同感的病態投射。
當流量成為唯一追求,我們不僅失去了對真實世界的感知,更讓文明與道德在攀比中逐漸消解。
若任由其發展,未來等待我們的,或許是更多被破壞的自然景觀,被打擾的他人生活,以及被漠視的生命安全。
網紅打卡文化亟需回歸理性,這不僅是對公共秩序的守護,更是對文明底線的重塑。
作為個體,我們應深刻認識到,每一次快門按下,都承載著責任與擔當。
我們要守住行為邊界,在追求出片的同時,心懷對他人的尊重,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珍視。
社交媒體平臺作為流量“操盤手”,絕不能只追逐商業利益而忽視社會責任。
平臺應扛起監管大旗,建立更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對無底線引流、惡意炒作的賬號予以嚴懲。
網紅打卡歪風的矯正,是一場關乎文明素養、社會治理和價值導向的集體修行。
唯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讓打卡回歸分享美好的初心,讓熱鬧止于理性,讓追風止于審慎。
參考資料:
長安知事街:《放過那棵樹》
半月談:《醫院成“網紅”拍攝背景板?莫讓“打卡”變打擾》
共青團中央:《“獨庫公路變垃 圾公路”令人痛心!歡迎到新疆旅游,但請別讓“人間天堂”變成“垃 圾海洋”》
光明網:《太可怕!大學生夜游“網紅打卡地”,結果進了ICU》
作者:甜茶不甜
編輯:柳葉叨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