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有詩云: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游子吟》,不管何時讀到,都會為之動容。
人生海海,唯有母愛,始終如一。
母親是人這輩子最大的貴人,她甘做你的擺渡人,給了你生命,撫育你長大,教你為人處世的道理,又用無私的愛讓你的靈魂有了歸途。
年少不懂母恩深,讀懂已是中年人。
01
渡肉身,給你生命
我們常說:“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貴,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
等我們做了父母,經(jīng)歷了養(yǎng)育的不易,才能真正懂得父母的付出與恩德。
前些日子,朋友升級當(dāng)爸爸,他親眼見證了妻子生產(chǎn)和哺乳的不易,心疼不已,轉(zhuǎn)而想到母親也曾經(jīng)歷過這一切,頓時百感交集。
從胚胎到嬰啼,母親以血肉之軀,挺過孕吐、浮腫以及分娩時骨開十指的劇痛,才換來你的一聲啼哭。
而后便是夜以繼日地?fù)嵊驼疹櫋?/p>
科學(xué)家發(fā)現(xiàn),胎兒的DNA會永遠(yuǎn)留在母體,像一粒種子在母親的骨骼與心臟中生根。
這何嘗不是一種隱喻?
浩瀚宇宙,只有母親和孩子真正分享過心跳。我們的肉身,其實是母親生命的延續(xù)。
這份血脈羈絆,讓媽媽化身超人,努力變得無所不能,她把青春付諸于柴米油鹽,不求回報地托舉孩子觸摸星辰。
作家陳行甲講過一段往事,他小時候醫(yī)療條件差,有次夜里發(fā)高燒,母親毫無辦法,只能抱著他在屋里走了一整夜,不時用臉龐感受他的體溫和呼吸。
天剛蒙蒙亮,母親就趕緊抱著他翻山越嶺到鄰村找赤腳醫(yī)生,走得太急兩人直接摔下了山坡。
那一次陳行甲前后病了個把月,30歲的母親急得幾乎聾了耳朵。
獨自帶娃去醫(yī)院看病,大部分媽媽都遇到過,掛號、繳費、拿藥,一個人恨不得有分身術(shù),那種心酸,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懂。
聽說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chuàng)造了媽媽,于是每個人都有一個永遠(yuǎn)的守護神——母親。
母親的愛,真摯而又無私,她以身作舟,渡你抵達人間,又護你健康長大。
有了母親的照拂,才有我們今生的幸福快樂。
02
渡心性,教你處世
作家茅盾說:“我的第一個啟蒙老師是我的母親?!?/p>
我想大多數(shù)人對這個世界最初的認(rèn)知,都來自媽媽,是她教你穿衣、吃飯,如何用勺子、筷子,告訴你吃飯不要扒拉菜,見到人要打招呼、要懂禮貌。
胡適幼年喪父,母親既是慈母又兼嚴(yán)父。
生活之痛苦,連他都覺寫不出萬分之一二,但母親氣量宏,性子好,面對兩個嫂子的刁難不吵一句嘴,只處處留心,事事容忍。
胡適中年后坦言:“如果我學(xué)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xué)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p>
對此我也感同身受,我的媽媽沒念過什么書,但她有一顆善良的心,知情達理,用一言一行教會我很多為人處世之道。
比如,她趕集買菜,從不會多占別人一毛;和幾位嬸嬸結(jié)伴出門打工,賺了錢大家一起分,有時沒零錢少個幾塊,她也不計較。
她說:“人和人之間都是相互的,要以心換心,別總想著占小便宜,偶爾吃點虧沒啥。”
她不喜歡搬弄是非的人,常同我講:“做人要正,別當(dāng)面一套、背后一套,這世上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p>
她還教我要自尊自愛,與人相處不卑不亢,該爭取時爭取,該忍讓就忍讓。
從小到大,在她的耳濡目染下,我也獲益匪淺。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道德發(fā)展的源泉在于母親的智慧、情感和內(nèi)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發(fā)展中變得如何,決定于有什么樣的母親。
楊絳母親心胸寬大,不念舊惡,她也養(yǎng)成了寬厚和善的性子,遇事不急不躁,從容淡泊,為人處世低調(diào)豁達。
母親,是孩子一生的導(dǎo)師,她如春風(fēng)化雨,潤物無聲,塑造了我們的性格、修養(yǎng)和心性。
03
渡靈魂,許你歸途
“門前有車不是富,家中有娘才是福。”
媽在,家就在。
《后漢書》記載:“十七年正月,當(dāng)謁原陵,夜夢先帝太后如平生歡。既寤,悲不能寐?!?/p>
說的是年近半百的漢明帝劉莊做了一個夢,醒來后哭得像小孩一樣。
原來,他在夢中見到了父親劉秀和母親陰麗華恩愛如常,而自己還是嬌憨稚子,在父母懷里撒嬌承歡。
夢醒后,劉莊悲傷到不能入睡,彼時,他的父皇母后早已去世十多年。
大愛無言,母親的愛,是孩子對抗這個世界最溫柔也最堅定的力量,并貫穿終生。
史鐵生殘疾后,一度沉浸在苦悶里,常獨自跑到地壇待一整天,直到母親患病猝然離世,他才有余暇設(shè)想,母親當(dāng)時的痛苦與驚恐。
“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他無法想象,母親是靠怎樣的毅力,一邊忍著癌痛的折磨,一邊細(xì)心照料自己。
但正是母親這份不動聲色的愛,讓史鐵生重拾生活的勇氣,又懷著“讓母親驕傲”的愿望,埋頭寫作,終有所成。
人類很簡單,最初不過是想讓媽媽開心,慢慢地母親成為了一種信仰,一種精神寄托。
梁實秋在《想我的母親》里講:“我想一般人都會同意,凡是自己母親做的菜永遠(yuǎn)都是最好吃的?!?/p>
是呀,媽媽的味道勝過一切山珍海味,她在的地方,就是家。
生命的本質(zhì)是孤獨,但母愛超越生死,讓我們的靈魂有了棲息之所,在茫茫天地間安頓下來。
母親節(jié)只是五月中的一天,而母親的愛卻是歲歲年年。
想起洛夫的幾句詩:
母親卑微如青苔,
莊嚴(yán)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聲,
堅如千年的寒玉,
舉目時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時她是莽莽大地。
媽媽是一首永遠(yuǎn)讀不完的詩,只要她在,我們便有了莫名的底氣與世間風(fēng)雨抗衡。
“天冷添衣,回家吃飯,別太累,路上注意安全……”
那些年少時嫌嘮叨的“老話”,中年才讀懂其洶涌的愛意。
母親,正是以愛渡你一生的人,為你渡肉身,渡心性,渡靈魂,只盼你快樂無憂,一生幸福。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適用于任何年齡,孝順真的無需等,別讓人生留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
點個贊吧,祝天下所有母親節(jié)日快樂,健康無虞,順?biāo)煜矘贰?/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