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詞學》編輯部5月9日發布的信息,9日晨著名詞學研究專家、《詞學》主編、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馬興榮先生在上海逝世,終年101歲。他畢生致力于詞學研究與教學,為詞學學科建設、文獻整理及學術傳承作出了卓越貢獻。
馬興榮出生于四川西昌,1954年畢業于云南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分配至華東師范大學任教,此后一生都未曾離開,是華東師大最年長的教師之一,馬興榮也是學界最年長的詞學研究專家。
馬興榮在國內詞學研究領域做出了開創性工作,主編《回族名家詞選》,收錄18位詞人250首詞作,填補了少數民族詞選的空白,并撰有白樸等少數民族詞人的研究論文,展現詞史多元格局,完成《山谷詞校注》《龍洲詞校箋》等高質量詞集注本,成為黃庭堅、劉過詞研究的重要參考。提出“詞學論述、詞籍考訂、詞學鑒賞”等多維度研究框架,其論文集《馬興榮詞學論稿》被評價為“承前啟后,為后昆樹立典型”。他與熊和、曹濟平合作主編《中國詞學大詞典》,該書是20世紀詞學研究的權威工具書,歷時十年完成編著的《全宋詞評注》被譽為最完善的《全宋詞》注釋本。作為高校教師,在施蟄存、馬興榮和前輩學者的共同努力下,華師大中文系培養出了趙曉嵐、朱惠國、歐明俊、劉鋒燾、彭國忠、楊柏嶺、劉榮平、楊雨等一批兼具傳統詞學功底與現代學術視野的知名學者,為中國詞學傳承與發展注入活力。而今,華東師大中文系承續了深厚的詞學研究傳統,擁有以朱惠國、彭國忠、徐燕婷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學者梯隊完整的師資隊伍。韓立平、倪春軍、劉宏輝等學者也持續活躍于詞學界。
中國的詞學研究歷史悠久,1933年龍榆生先生在上海首先創辦了《詞學季刊》,后因戰亂在1936年停刊,前后共出十二期,很受學界歡迎。
1979年秋天,馬興榮與一批學界的師友們開始醞釀籌辦一個詞學的專業刊物,以推動詞學研究發展,這一想法得到了華師大校方的支持,施蟄存、夏承燾、唐圭璋等詞學研究前輩鼎力相助,施蟄存聯合夏承燾、唐圭璋、馬興榮共同擔任主編,張伯駒、俞平伯、任中敏等十二位詞學家擔任編委,1981年11月,《詞學》第一輯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第一期施蟄存親力親為,從《創刊緣起》撰寫到目錄翻譯成英文,事無巨細親自把關。此時距離龍榆生主編的《詞學季刊》終刊已過去了四十四年。
《詞學》的出現標志了國內再次出現了詞學專業集刊,現在《詞學》是國內唯一詞學專業集刊,連續入選CSSCI來源集刊,被譽為“中國詞學界的一面旗幟”。馬興榮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詞學要繼續發展。他始終關心詞學,將詞學視為自己的終身事業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校對 石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