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球!”9日,在牡丹江市朝鮮族小學的綠茵場上,來自中俄兩國的足球小將正在進行球技切磋,搶球、鏟球、射門……青少年的活力在他們身上展現(xiàn),場地外的學生熱情地為他們加油打氣。記者從牡丹江市教育局獲悉,此次活動也正式拉開了牡丹江市中俄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動月的序幕。
身著漢服的俄羅斯女孩
朝鮮族傳統(tǒng)四物樂、象帽舞、歌曲演唱悉數(shù)登臺,朝鮮族小學的學生們熱情地邀請俄羅斯學生一起演唱歌曲《喀秋莎》,當熟悉的音樂聲響起,臺上臺下掌聲一片。這群俄羅斯的孩子們在隨后的文化交流活動中,與朝鮮族小學學生一起繪制京劇臉譜、制作中國結、共寫“中俄”漢字,孩子們逐漸熟悉、成為好朋友。“來自俄羅斯的小姐姐特別好看,我很喜歡她,我們邀請小姐姐給我們簽了名留作紀念。”朝鮮族小學的學生說。
足球切磋
在過去一年,牡丹江市共接待俄羅斯教育代表團6批次,開展文化互鑒活動32場,輻射師生2萬余人次;牡丹江市朝鮮族中學、長安小學、立新實驗小學、江南實驗學校等校打造了對俄交流示范窗口。特別是"四個一"品牌工程成效顯著——牡丹江一中俄語國際班實現(xiàn)“當年建班、當年出訪、當年簽約”,首屆學生今夏即將赴俄研學;“華嘉博納杯”國際標準舞大賽吸引中俄1600余名中午選手同臺競技;對俄農(nóng)業(yè)商貿(mào)聯(lián)合體入選省級培育項目;職業(yè)教育“開物工坊”開創(chuàng)中俄產(chǎn)教融合新模式。這些創(chuàng)新實踐,正在書寫牡丹江教育對外開放的精彩篇章。牡丹江市教育系統(tǒng)正以創(chuàng)新實踐生動詮釋“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深刻內(nèi)涵。
共同書寫漢字
“當中俄足球小將在綠茵場上默契配合,當雙語合唱團用歌聲架起心靈之橋,我深刻感受到教育國際交流既是文明對話的生動課堂,更是培養(yǎng)具有全球勝任力人才的重要路徑。”牡丹江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宮建剛說,面對教育國際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牡丹江市教育系統(tǒng)將堅持三維度創(chuàng)新:育人維度——將國際人文教育融入課程體系,培育學生“美美與共”的胸襟;品牌維度——打造“體育+非遺”“科技+人文”特色項目矩陣;機制維度——構建“學校主導、多元參與、常態(tài)運行”的合作模式。
熱情的拉拉隊員
據(jù)介紹,今年牡丹江市教育局將重點推進三大行動:深化“北疆絲路”計劃:拓展中俄青少年研學圈,籌辦首屆中俄電競友誼賽,組織參與第六屆“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活動。重啟“半島之約”項目:依托牡丹江市朝鮮族中學、朝鮮族小學資源優(yōu)勢,恢復中韓民間教育交流。實施“友城+”拓展工程:在牡丹江外事部門支持下,開拓與白俄羅斯、東盟國家的合作新渠道。未來五年,將著力打造“一核三帶”國際交流格局:以東北亞合作為核心,建設冰雪文化研學帶、非遺民俗體驗帶、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實踐帶。力爭締結海外姊妹校30所,開發(fā)跨國課程10門,建立千人國際人才庫,讓更多師生走向世界舞臺。
記者:張雪地;攝影:張雪地;視頻:張雪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